伊朗威脅美軍:撤出敘利亞,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敘利亞政府代表團重返日內瓦和談 來源:Arab World News

本月10號,敘利亞政府代表團重新返回瑞士日內瓦,繼續參加11月28日開啟的第八輪敘利亞問題敘利亞政府代表團。就在前一天,伊朗革命衛隊准將蘇萊曼尼通過俄羅斯向駐敘利亞的美軍司令發出了一封口頭信函,建議他將所有美軍撤出敘利亞,否則「地獄之門將會打開」,「離開敘利亞,否則敘利亞的哈塞克將成為1983年的貝魯特(1983年,數百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和法國傘兵在貝魯特被伊斯蘭教徒自殺式襲擊之後,因這次襲擊被迫離開黎巴嫩)」。

敘政府代表團的回歸是否意味著敘利亞和談迎來轉機?IS被基本消滅之後,美俄為何仍要在敘利亞駐軍,雙方在打什麼算盤?

在敘駐軍有何意圖?

隨著IS基本被消滅,敘利亞各派政治版圖發生巨大變化:敘政府軍已經控制約70%的領土,而反對派的控制範圍不到10%,庫爾德武裝佔據敘利亞北部以拉卡為中心,甚至伊德利卜省也由「征服陣線」控制,所以反對派已經失去「討價還價」的砝碼。而據土耳其表示,美國在敘利亞有13個軍事基地,俄羅斯有5個。

日內瓦和談雙方最大的分歧點仍然是巴沙爾的去留問題,此前敘利亞政府代表團正是因為反對派仍然觸碰巴沙爾去留的底線而匆匆離場,此時返回談判桌也是受到美俄雙方的壓力:敘政府代表受到來自俄羅斯和聯合國安理會的壓力。美俄為何一定都要在敘利亞駐軍,蘇萊曼尼的警告又表明了伊朗什麼樣的立場?

敘利亞戰爭以「教派衝突、民族矛盾、恐怖主義擴散、大國博弈、代理人戰爭」等元素交織在一起,持續六年之久,直到2017年11月才達到大家公認的「IS終結日」,交戰各派大體明確了自己的可控區域,尋求自身利益固化、擴大政治談判也將成為「後伊斯蘭國時代」各方逐鹿的主題。美俄在新環境下的「敘利亞競技場」保留軍事存在則各有企圖:

對於美國而言,借反恐之名在敘北部建立橋頭堡,就是為了通過常態化駐軍來震懾巴沙爾政權,同時又可牽制俄羅斯、伊朗甚至是與自己「貌合神離」的土耳其。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曾表示,只要IS「還想打仗」,美軍就會奉陪到底,美軍的長期目標就是為了防止「伊斯蘭國2.0版」的出現,其「弦外之音」當然是將矛頭瞄準俄羅斯、伊朗和敘利亞政府。

敘利亞局勢 來源:shoutwiki

而利用敘利亞庫爾德武裝這顆更小的旗子就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美國的中東利益。2015年以來,美軍已訓練出數千名庫爾德士兵,並計劃在2018年繼續斥資5億美元訓練庫爾德武裝,甚至「機降、傘降乃至空中補給」這種美軍擅長的戰術也在進攻拉卡的庫爾德武裝中顯現。

二戰後美國與蘇聯成為超級大國,蘇聯解體後不斷增強的多極化趨勢使得美國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越來越多的國家實力逼近美國,尤其在經濟上。美國實力的相對下降使其使出渾身解數來維護霸權地位:在歐洲,通過不斷擴大北約成員國,維護對歐洲地區的霸權;在中東,戰爭與顏色革命兩手抓,軟硬兼施。

但自海灣戰爭以來,美國在中東地區採取的多次行動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尋找得力的代理人一直是美國的目標。面對一次次的不成功,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一定會做更多努力來實現預期目的。這也意味著美國不會輕易從敘利亞撤軍。

俄羅斯更是將駐軍敘利亞視為與美國爭雄的跳板,防止支持的巴沙爾政權下台、讓莫斯科在敘利亞和談中佔主導地位,這都離不開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莫斯科甚至宣稱俄軍要在那裡待上七十年甚至更久,在敘的軍事設施也按照永久性設施的標準來打造。

另外,敘政府軍素質相對低下、敘利亞空軍缺乏彈藥以及大馬士革最高指揮部內部存在缺陷等原因都讓俄羅斯表示擔憂。據俄新社報道,普京11日宣布俄羅斯將從敘利亞撤軍,筆者認為,此舉一方面受到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以及在敘利亞駐軍成本太高等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就是為了給美國暗示「你也應該撤軍了」,此舉將極大影響美國在敘利亞駐軍的合法性。很顯然,俄羅斯在敘利亞已經佔據主導。

「什葉派脊樑」——敘利亞

自2011年敘利亞內亂爆發,伊朗就對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在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等方面給予堅定支持:

第一,政治和外交支持。首先區別對待「阿拉伯之春」與敘利亞內戰。2010年底開始的「阿拉伯之春」席捲阿拉伯地區,伊朗認為這是史無前例的「神的憤怒的爆發」、「伊斯蘭覺醒」,是伊朗伊斯蘭革命經驗所激發的。伊朗認為時局正好符合自己的意識形態,並預測穆斯林大眾會推翻他們的統治者,以後的秩序將是修正主義和伊斯蘭主義的,伊朗看好這次「阿拉伯之春」,並打算等待好結果。伊朗總統內賈德甚至譴責卡扎菲政府對示威民眾使用武力。

而當敘利亞國內動蕩發生後,伊朗則譴責敘利亞的反抗者,不遺餘力地支持巴沙爾政權。伊朗宣稱敘利亞衝突與「阿拉伯之春」完全不同,敘利亞衝突是更大範圍地反對恐怖主義,是抵抗在敘利亞和伊拉克興起的「伊斯蘭國」。

其次,反對外部武力干涉敘國內事務,積極尋求內部對話和解。此外,積極尋求國際社會支持,尋找解決敘危機渠道。並在外交上公開支持,反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軍事打擊和武力威脅,支持黎巴嫩真主黨入敘作戰。

「感謝俄羅斯」 來源:russia-insider

第二,軍事支持。首先表現在對敘利亞政府提供武器彈藥,提供技術支持打擊和壓制反對派,並派遣了軍事指揮官,甚至招募其他國家武裝人員幫助巴沙爾政權打擊反對派,如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力量。

第三,經濟支持。當危機爆發,美國、歐盟、阿盟和土耳其等國相繼對敘利亞政府實施資產凍結、經濟制裁、石油禁運等一系列懲罰性措施時,2011年8月,伊朗立即通過中央銀行向巴沙爾政府援助超過10億美元。

美國在默許以色列擁有核能力和公開支持印度發展核能的背景下,對伊朗重啟核計劃卻成了「伊核問題」。伊朗國家安全的重心首先就是,破解美國對伊朗的威脅:一方面努力加強本國軍事能力,同時通過與本地區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的聯盟確保國家安全。巴沙爾政權一旦倒台,敘利亞極有可能出現與沙特、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友好的遜尼派政權,進而在美國的主導下實現敘利亞和平,伊敘聯盟將徹底終結。

駐紮敘利亞的俄軍 來源:express.co.uk

另一方面,在多方角逐中用伊斯蘭的旗幟爭取團結阿拉伯國家,通過敘利亞這一堅定阿拉伯盟友,向阿拉伯世界證明伊朗並未奉行波斯民族主義,避免重現歷史上波斯人與阿拉伯人長期紛爭的仇怨。同時將反美反以合二為一,支持當前的巴勒斯坦人反對特朗普宣布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決議。而敘利亞在「什葉派新月」大環中又處於關鍵的「脊樑」作用。

伊朗的支持也增強了巴沙爾政權支撐戰爭的能力,並且避免巴沙爾政權被完全孤立,以致外部在採取軍事干涉上有所顧及。伊敘聯盟頗為特殊: 不僅兩國戰略地位特殊、政權性質特殊,而且面臨的外部威脅也特殊,所以蘇萊曼尼將軍的警告正反映了敘利亞對於伊朗的重要性。

結 語

冷戰後,美國使出各種手段,構建其稱霸中東的地區秩序與格局。

薩達姆領導下的伊拉克想成為中東霸主,被美國「絞死」;

穆巴拉克領導下的埃及想成為中東地區的主導性國家,美國看著其下台;

伊朗想在中東地區稱雄,美國千方百計遏制;

土耳其想重塑奧斯曼帝國輝煌,被美國不斷警告。

而就目前來看,「沙特-以色列-美國鐵三角」與「敘利亞-伊朗-俄羅斯結盟」十分明顯,日益呈現出兩極對峙的大國博弈狀態,雙方力量也日益「選邊站」,應對伊朗的威脅已成為敵對伊朗的阿拉伯國家的頭等大事,這使得當前處於「耶路撒冷危機」中的巴以問題成為「假熱點」。

敘利亞的孩子們 來源:caravan daily

阿拉伯國家內部的分裂讓美國和以色列看到了阿拉伯世界的「不堪一擊」,「叢林法則」的生存規律正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上演。以色列所擔心的不是巴勒斯坦人的所謂的「憤怒三日」示威遊行,而是其國內的政治分裂和腐敗問題。而當前敘利亞政治進程仍將相當艱難,其成敗關鍵在於俄、美以及地區大國能否在新形勢下達成必要的妥協。

參考資料:

1. news.cctv.com/2017/12/1

2. bbc.com/news/world-midd

3.mobile.almasdarnews.com

4.elijahjm.wordpress.com/

5. paper.people.com.cn/hqr

6. charhar.org.cn/newsinfo

7. news.xinhuanet.com/engl

今日主筆 / 申浪


推薦閱讀:

專業詳析丨為什麼要去美國學東亞研究?
誰知道美國流量上網貴不貴?
如何評價「新加州」的宣布獨立成為美國第51個州?
如何評價蘇穆羽說的這段話?

TAG: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 叙利亚危机 | 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