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可以成妖嗎?

妖魔鬼怪,關於這個妖,很多時候會聯想到狐妖、蛇妖等,而人化成妖的,好像真的沒有聽說過,到底人能不能成妖呢?

注意,這裡所說的人妖是人化為妖怪的妖,不是去泰國做了個手術就可以變成的人妖。

其實,人和妖本身就有著密切的聯繫,是分不開的。

對於「妖」這個字,好像已經慢慢變成一個貶義的了,頗有搔首弄姿的意味,覺得不夠正派,喜歡迷惑人,甚至給人感覺十分邪惡。

其實關於「妖」這個字,造字的本意是美好的,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其實大家一直認為的「妖」從女從夭,其實是錯誤的。

「妖」字本來的寫法應該是這樣的:

「妖」這個字,應該是從女從芺,原本的寫法是上圖那樣的。

芺,也被稱為鉤芺,是一種味苦的異草,初生可食,可入葯。

以前流行過一種說法,貌似是從一篇作文衍生出來的說法,就是「沒有一種草不開花」,不過這個說法估計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因為綠蘿就是不開花的啊。

但是這鉤芺是開花的,而且有人覺得它的花挺漂亮的。

它長這樣:

剛開始的時候,「妖」字其實是用來形容女子如花般美麗。

在《說文解字》中也提到:「一曰女子笑貌。從女芺聲。」

這應該算得上是關於「妖」字最早的解釋記載了。

這個可信度高嗎?

當然高了。

《說文解字》這本書,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算得上是科學文字學和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之作,在中國語言學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這本書的原書,其實是在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期間寫的,不過很可惜的是,現在已經失傳了。

可是現在不是也有《說文解字》這本書?

流傳到今天的,其實大多都是宋朝的版本,另外還有清朝段玉裁的注釋本,也就是《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的原文是以小篆來書寫的,此書逐字地解釋字體的來源,收字合計9353個,另有異體字1163個,一共是10516字。

很多字的來源和本義,都能從這本書上找到,而且這本書也是歷朝文人的研究對象,在清朝的時候,對此書的研究是最為興盛的。

甚至還有四人,因為研究這本書,且頗有心得而被人們尊稱為「說文四大家」。分別是段玉裁、朱駿聲、桂馥、王筠,他們分別寫了《說文解字注》、《說文通訓定聲》、《說文解字義證》、《說文釋例》。

後來,這個字的含義不知道怎麼的就走偏了,「妖」這個字慢慢成為了代表不正、邪惡,甚至是有些淫邪意思的字。

有人猜測,這和古代婦女地位低下也有一定的關係,古代不是有「三從四德」這種壓迫、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

所謂的"三從",就是指未嫁從(聽從)父、既嫁從(輔助)夫、夫死從(輔養)子;"四德",則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工。

從小時候,到長大嫁人,再到老年,都要是以男人為主,都是輔助的功能,其實就是為了維護父權以及夫權家庭(族)的利益,這是完全就是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

而且在古代,很多的婚姻家庭,除了要求門當戶對之外,還要按照男主外,女主內的原則組建。

這樣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維護男權,讓男方的家庭/家族傳宗接代、人丁興旺,而且稱女方的親屬叫作「外戚」;甚至於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不算是自己家的人了,於是後來就產生了生個閨女是「外人」的說法。

由於社會風氣、環境等原因,使得女性的地位越來越低,有時候甚至會收到歧視,因此,有人猜測這個「妖」字含義的轉變和女性地位低下有關,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關於此說法,只是猜測,並沒有什麼資料進行記載或者記錄過。

關於妖,在《左傳》中就有提到過:「人之所忌,其氣焰以取之,妖由人興也。人無釁焉,妖不自作。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以前的「妖」和現在我們一般認為的「妖」有什麼區別?

在《左傳》中提到:「人之所忌,其氣焰以取之,妖由人興也。人無釁焉,妖不自作。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

這段文字中,所解釋的妖,和我們現在所認為的妖是完全不一樣的,現在我們所說的妖,很多時候都是指異於常態,而且會害人的東西,或者是指一些動物經過修鍊之後,具備了人形,或者是近似人形,我們稱其為妖。

而這段文字的意思就是說所謂的妖異禍變,其實都是因為人的行為違背了常道所產生的。

為什麼這樣說?

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鄭國的第五任以及第九任皇帝——鄭厲公,那時是他逃亡在外的時候,他從櫟地帶兵入侵了鄭國的國都,並且俘虜了傅瑕。

身為俘虜的傅瑕,自然是知道鄭厲公心裡的小九九的,於是便對他說:「如果你放了我的話,我可以幫助你回國,而且還能再次登上君位。」

鄭厲公聽完之後,覺得這樣可行,於是兩人就此盟誓,緊接著就把傅瑕給釋放了。

有人可能會想,就...就這麼簡單就放人了?

沒錯,但是這個可不簡單。

在同年的六月二十日,傅瑕按照承諾,殺死了當時候鄭國繼任君主——鄭子嬰,以及他的兩個兒子,之後鄭厲公就從櫟邑回到鄭國,並且重新繼位。

之前在鄭國國都的南門下面,就有人看到過這一樣的一幕。

門外和門內都有一條蛇,兩蛇相爭,互相攻擊,最後,門裡的蛇戰敗,被門外的蛇給咬死了。

而這一次,鄭厲公過了這麼多年之後重新回國,就有人開始充分發揮想像,把那兩條蛇打鬥的事情和鄭厲公重新繼位的事情給聯繫上了。

魯庄公也聽說了這件事,也覺得十分的好奇,於是和申繻說道:「你說,這個鄭厲公回國,難道還真的與妖蛇有關係嗎?」

申繻聽完之後,就回答道:「人之所以會遇上令自己有所顧忌的事,全是由於這個人自身的氣焰而招致的。所謂的妖孽,其實都是由於人,才起來的。人的自身要是沒有什麼可以挑毛病的縫隙,妖孽是不能自己起來的。但要是人丟棄了正道、常道,有了不好的意念,那麼這些妖孽就開始起來了,這樣才有的妖孽。」

不過結盟這種東西,很多時候都是不會長久的。

這不,鄭厲公回國之後不久,就殺死了傅瑕,而且也開始了一輪清洗。

重新繼位之後,他就責備其伯父原繁,怎麼說我也是第五任君主,區區一個君主流亡在都城之外那麼多年,而且這麼多年來,伯父竟然一直無意迎接我回來,這簡直是太過分了。

原繁知道之後,便解釋道:「服侍君主的時候,是不能有二心的,這是身為人臣的本份。原繁也知道自己的罪過。」然後就自殺而死了。

這樣看來的話,古代也不是每個人都那麼迷信的。

這裡所說的妖,就是由於人心不正,所以才有的妖。

在《崆峒問答》中也提到:「人之假造為妖,物之性靈為精,人魂不散為鬼。天地乖氣,忽有非常為怪,神靈不正為邪,人心癲迷為魔,偏向異端為外道。」另外還提到:「妖則去其人。」

這裡所說的妖,其實就是人製造出來的,或者是人化成的。

另外,產生了靈性的生物或者物品稱之為精;人死後,靈魂不散,就稱之為鬼;天地之氣、自然的規律突然出現了異常,稱之為怪。

身為神靈,要是心術不正,那麼就是邪的,不是有邪神之類的。

人心癲迷,迷失了正確的方向,那就會成魔。

而那些偏向異端的,和大家平時所做的、所想等不同的,就稱之為外道。

在《孔臧·鴞賦》一書中也曾說妖:「觀之歡然,覽考經書,在德為祥,棄常為妖。」

也就是說,人一旦失去倫常,那麼妖就會出現、形成了,屬於違背現實正常秩序的負面因素,而且通常都是和人有關係的。

古人認為的「妖」,是不是和我們現在所想的動物修鍊化成妖有所不同。

不過現在我們很少單獨說妖,一般都說妖怪,這妖和怪莫名奇妙就被連在一起了,形成了一個詞。

它們是怎麼被聯繫在一起的?

「妖」和「妖怪」有什麼區別嗎?

現在很少單獨說妖,一般都說妖怪。

「怪」這個字,從忄從聖,而聖,從手從土,以手治土,產生怪異。

以前的「怪」字是這樣寫的:

《說文解字》中提到:怪,異也。

其實就是異於常規,異於常理的東西,古人稱之為「怪」。

《論衡·自紀》中說道:「詭於眾而突出曰怪。」這個已經是很直白的形容了。

《山海經·中山經》中提到:「苟床之山多怪石。」 現在我們對於一些外形奇特的石頭也稱之為怪石。

怪,一般來說,是物。而這些物,可能因為外形等原因,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見的,或者說是沒有見過的,與眾不同,不同到讓人害怕,人們就把之成為怪。「妖」和「怪」最大的不同應該就是妖的產生和人有關係,但是怪則是由自然界中奇怪的事與物。

不過,在歷史上,「怪」這個字的詞性也有挺大的變化。

《博物志》中提到:「土之怪為獖羊。」

《西遊記》中的:「山高必有怪。」

這裡所說的怪,是有靈異屬性的。

但是在歷史上,並沒有公認的關於「妖」和「怪」的明確區分。

清朝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上則是這樣說的:「按虫部雲。衣服歌?艸木之怪謂之?。禽獸蟲蝗之怪謂之蠥。此葢統言皆謂之?。析言則?蠥異也。」

這裡所說,草木之怪就是妖,禽獸蟲蝗之怪就是孽。

因此,也有人認為天反常就會產生災禍,地反常就會產生妖。

莊子曾說:「齊諧者,志怪者也。又氣變常,人妖物孽曰怪。」

至於「妖怪」這個詞,並不是到了現代才出現的,歷史上也有很多把「妖」和「怪」一起合稱的。

東晉史學家干寶所作的《搜神記》裡面就有說道:「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氣亂於中,物變於外,形神氣質,表裡之用也。」

也就是說,妖怪其實是由於混亂了的陰陽二氣附著與物體或者動植物上面而形成的,而且物體或者動植物的外形也會因此而發生變化。總的來說,就是氣反而亂,然後化成了妖怪。

對此,也有人解釋為,「外面雖然是動植物或者某種事物形狀,但是裡面卻具有人氣的,統稱為妖怪。」

說到「人氣」,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人氣明星的人氣。

其實不是。

雖然「人氣」這個詞是日源外來詞,很多時候都是用來形容人或者是事物受歡迎的程度。

但是這裡所說的「人氣」,應該指的是人的意氣、氣質、感情等,也可能是指的「精氣」。

這樣看來,在中國古代的神話中,妖怪是由動植物或者是非生物(例如石頭之類的)修鍊而成的,而且這裡面,有時候還包括了一些修仙失敗的人和動物。

另外,因為認知有限,加上對大自然的崇拜,先民將那些自然的力量,進行了神化,逐漸演變成人們崇拜的神明;而對於那些怪異、反常的事物,則是另外一種待遇了,它們演化成了後來的妖魔鬼怪。

因此,「妖」和「怪」本來就沒有什麼嚴格意義上的區分,一般認為「妖」是更加接近人形的,但是「怪」可能更多時候是原型的。

現在所認為的妖怪則是泛指一切擁有法術、超能力的非神非仙非人的物體。

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嘛。

《孔叢子·執節》中就說道:「若中山之谷,妖怪之事,非所謂天祥也。」

另外,《漢書·循吏傳·龔遂》中也提到:「久之,宮中數有妖怪,王以問遂,遂以為有大憂,宮室將空。」

在這裡,妖怪是屬於不詳的徵兆。

《歸潛志》卷七中說道:「南渡之後,南京雖繁盛益增,然近年屢有妖怪。元光間,白日虎入鄭門。又,吏部中有狐躍出,宮中亦有狐及狼。」

還有就是「精」了,「妖」也經常和「精」結合在一起。

「精」,其實就是指動植物,或者是非生命體,在長久的修行之後而形成的,精是已經擁有一些法力,但是卻未能成妖、成仙。精的法力要比妖小,但是很多時候,它會比妖對人更為友善一點。

但另外也有一種說法,物老成精,也就是說,無論這個東西是不是有生命的,它只要在這個世界上呆久了,就會有其精。

中國有草木成精的說法,有「藤精樹怪」,其實這是出於道家,道家認為陽神是可以 「聚則成形,散則為零「。

如果按照順利來說的話,那應該是物有靈,然後慢慢地成精了;在成精之後,可以繼續修鍊,就成怪或者成妖。

我們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很可能就是這樣演變而來的,石頭有了靈,然後孕育了石猴成精,之後再繼續修行,或者像是大聖一樣有奇遇,吃點金丹、仙桃什麼的,就成為了齊天大聖。

所以,這人能不能成妖呢?

按照古代的某些說法,妖本來就是人製造出來的,這樣看來人可是要比妖要厲害很多啊。

而且我們要是想修鍊,想要擁有法術之類的,也應該是往仙的方向去修鍊,可沒有逆向修鍊的。

所以,現在還是沒有人修鍊成妖的方法。

首發於微博:靈異吐槽研究員

精彩推薦:《我的鄰居是降頭師》

修羅道好還是人間道好?

華嚴菩薩與《華嚴經》的淵源 - 泰不可思議的文章 - 知乎


推薦閱讀:

妖怪故事雜輯·卷十二
妖怪故事雜輯·卷十四
妖怪故事雜輯(卷十)
神秘伏妖人【妖怪匣子7—8】
夢靈

TAG:妖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