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愛梵高》我只給三星,請別急著罵我!

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我是個藝術生,偏巧不巧的還是純藝專業,更奇葩的是我大三那年研究的課題就是後印象派繪畫,肯定少不了大師級人物Vincent。

上大學那會兒就聽說梵高的生平要被拍成電影,當時討論的話題就是,如果拍成電影,一定第一時間去報到,感受一下真實的梵高。

《至愛梵高》今天上映,電影公眾號、豆瓣影評早早做了觀影指南,個個都像朋友圈 10 萬+ 爆款文章:看電影前你需要知道這65000幅油畫/梵高族譜和鮮為人知的108個秘密/梵高的第一封信和最後一封信,每篇文章都像梵高百科全書一樣,生怕你不知道梵高是誰……

不得不佩服這些可愛的編輯們,沒看過電影,卻能將其吹捧的天花亂墜,請收下我的膝蓋。一個在世界藝術史都可留名千古的大師級人物,他的作品肯定是不容置疑的,如果真的喜歡梵高,推薦購買梵高手稿畫冊,作為珍藏。

廢話這麼多我就單純的表達一下我的看法,不喜請狂噴,這是個言論自由的時代,歡迎探討,但是我搭不搭理你,就是我的問題了~

  • 形式大於內容

波蘭藝術家Dorota和《彼得與狼》的導演Hugh Welchman共同合作,花費4年的時間,打磨齣劇本。花費近7年時間,125位畫師,65000幀油畫,這個靠純手工「畫出來」的電影,聽起來有點瘋狂,首部油畫電影,從沒有先例、沒有借鑒的情況下,製作的艱辛過程可想而知,但是他們確實做到了,為大眾展示了一部神還原的梵高事迹。

我知道對於油畫復刻的難度,腰酸背疼家常便飯,手感來了,一天不出門也是常有的事兒,所以我懂得各位畫師的辛酸和導演編排的辛苦,就單純的創意想法和製作來說,這部電影,我肯定是給滿分。

往往這個時候會有個「但是」,「但是」後面的才是你們最想知道的。

就像我標題所寫,形式大於內容,我坐在電影院滿心歡喜的等待電影開播,一開場油畫的驚艷感讓我持續了三十分鐘……當一幀幀熟悉的經典之作流動起來,彷彿Vincent就是我的導師,在向我講述這幅畫的故事。

作為學生來說,都有個耐性,如果老師一直重複相同的話術,反而會變得不耐煩。就像這部電影一樣,畫面場景的重複性和平面性給人造成一種審美疲勞,再美的事物看久了,也不會覺得很驚艷,時間久了反而會有一種眩暈感。

作為電影來說,故事情節顯得有些單調乏味,這是基於真人故事改編,平凡人的一生中不會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新奇狗血的驚天翻轉劇情,但是對於電影改編來說平鋪直敘沒有高潮的故事,我並認為是一個好的劇本,整部電影都在圍繞「為什麼要關注他的死亡,而不是他的生活」這句話來展開,我想問編劇們不怕打臉么?

這部劇僅僅是用了梵高的畫風包裝了一個「羅生門」式的不同視點,內容為了吸引觀眾中作的懸系敘述,以第三人稱視角為梵高知識的動因做出一個推論,整部影片的感覺似乎是一個事不關己的故事,全程有一種冷漠的氣息。(說到追憶「羅生門」的電影,這裡不得不推薦一部電影《弗蘭茲》,相對而言,本片遜色很多。)就懸疑電影來講缺少節奏感和緊張感,此外這部電影中有兩處出現了冷幽默,既然選擇用一種冷幽默的方式去添彩,為何只出現兩次,但無疑的是唯有的兩次冷幽默,確實留住了2/3的觀眾。

相對而言,我更推薦大家看一部皮亞拉導演的作品《梵高》。

這部電影的最大亮點在結尾,落筆結束在一封書信上,「我是作為一個藝術家而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我了解這個世界,我要把它表達出來。」電影的結尾停留在星空上,意為讓他的靈魂留在璀璨星空,日月星辰見證了他的存在。

他的一生都不被理解,處於孤獨狀態,但也為心中的夢想努力, 也許,正是這種執念才讓我們這種人迷之瘋狂,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有人在最後放聲大哭,不知道是為梵高嘆息還是為自己哭泣。如果一部電影能夠觸動人心,也不失為一部好作品。

心懷珍寶,也能絢麗璀璨,晚安。

推薦閱讀:

如何看《懸崖上的野餐》這部電影?
接下來我們該看些什麼:降臨、西遊伏妖篇、健忘村…
一些經典電影是否已經不再適合這個時代?
這部災難片預示了人類的滅亡!
今天,我必須要說一說這部8.6分的電影

TAG:艺术 | 电影推荐 |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