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緒讓我越來越牛逼?嫉妒心!!!!

1、

作為心理老師,我特別怕學生問我一種問題。

「老師,我在學習上越來越沒動力怎麼辦?」

「老師,我感覺我走進情緒低落的死胡同,做什麼都打不起精神?」

「老師,我很羨慕你的熱情,你是怎樣隨時保持正能量的?」

我想告訴大家,情緒管理高手,不是一種永遠只有正面情緒的人,而是我們更懂得同時從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中獲取力量。

如果你不懂得理解情緒,正面情緒的損害也是很大的。

比如金飯碗給你的一種心理上的安全,但太陶醉於體制的保障,會讓你喪失承擔風險、逆流而上的激情。

男朋友的抱抱,老公的寵愛,會讓你內心感到寧靜,但這種「掐死你」的溫柔,會讓你喪失提升自己的慾望。有朝一日高段位小三出現時,你輸得一塌糊塗。

相反,憤怒會讓你衝動,但憤怒也能讓你明白自己的底線。

悲傷讓你絕望,讓你對世界萬物心灰意冷,但悲傷能極大提高你對痛苦的耐受力,還能幫助你獲得別人的幫助。

焦慮讓我們痛苦,讓我們熬夜想死,讓我們食不甘味,但焦慮也能讓我們看清自身面對的威脅。

情商高手能從各種情緒中汲取力量,包括正面的和負面的。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就像太極兩儀一樣相輔相成。

如果你執著沉醉在某一邊里,很快你就會枯竭,或者走入另外一種情緒的極端。

至於我為什麼每天能保持高強度的看書、寫作、講課,有一部分力量可能來自理想,來及經濟和人氣的鼓勵,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負能量,尤其是嫉妒心。

嫉妒是一種讓人談虎色變的情緒,歷史上名人關於嫉妒的有幾千句,幾乎所有人都對嫉妒心進行了強烈的批判。

日本學者詫摩武俊在《嫉妒心理學》里這麼描述:嫉妒是一看到別人佔有了優越的地位,或者佔有了看似優越的地位時,就想要積極地排擠對方,勝過對方,然後一腳將他踢到山腳下,就是這麼激烈地包含這憎恨的感情。艾青則直接就認為「嫉妒是心靈的毒瘤」,各種宗教的神話故事裡,嫉妒心讓天神墮落,讓王國滅亡,讓英雄發狂。

可以說,嫉妒心是眾多文化一致批判的情緒。但今天我必須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為「嫉妒心」洗地一次。

其實,嫉妒沒你們想像那麼糟糕,雞湯里總說,「謙虛使人進步,嫉妒使人退步。」雞湯雖好,可是有毒,一個從來不嫉妒的別人的人,只會是一個平庸的人。

雷軍就多次演講中表達過,自己很嫉妒馬雲,所以每天幹活才這麼拚命。

但馬雲日子也不好過,他在演講中也坦言,自己很嫉妒騰訊,好不容易趕上來了,馬雲帶著公司慶祝了一番,放慢了腳步。結果,騰訊搞出了微信,他後悔莫及。

可以說,互聯網大佬在錢多的沒地方花的情況下,一天還工作10多個小時,嫉妒心是他們力量的重要源泉。

包括我自己,多少次想放棄,多少天想休息,為什麼又爬起來更文了呢?原因是朋友圈裡,又看到了朋友的文章在刷屏。

別說「你若安好,就是晴天」,除非這個「你」是我們最在乎的人,如果這個「你」泛指一般朋友,那麼多半是「你若比我好,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2、

心理學家對嫉妒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嫉妒心有時對於自我成長,是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的,它幫助個體突破現有的認知局限。

當然,也可能產生很大的破壞作用,會讓一個人幸災樂禍或者攻擊對方,這種決策錯誤會極大破壞一個人的人際根基。

關鍵就看當「別人比我好」這個刺激出現的時候,人們是激活善意嫉妒,還是激活惡意嫉妒。

心理學家van de Ven在2015年提出了嫉妒類型理論。目前, 越來越多的學者根據情緒體驗的動機與內容將嫉妒分為善意嫉妒(benign envy)和惡意嫉妒(malicious envy)。

善意嫉妒會增加得到嫉妒目標所有物的渴望,但不會產生惡意嫉妒的敵意,善意嫉妒更加貼近羨慕情緒,常常帶來有益的競爭性的行為,惡意嫉妒常引發對嫉妒對象的貶低,這兩種類型嫉妒體驗的差異具有跨文化一致性。

Crusius & Lange認為善意嫉妒的個體注意力偏向於提高自己的結果, 旨在提高自己的相對地位,嫉妒者會努力與嫉妒對象保持一致, 願意為獲得渴望的物品付出代價。

而惡意嫉妒的個體注意力更多偏向嫉妒對象,旨在破壞他人的優勢,以方便自己幸災樂禍,他們更多會遠離嫉妒者,但會對其保持負面評價。

雷軍、馬雲等人的嫉妒,就屬於善意嫉妒,這是值得我們學習並擁有的良好情緒。

而生活中,我們見過太多的惡意嫉妒,因此這讓我們對嫉妒心充滿了排斥。

有男生因為嫉妒舍友的成績,在宿舍的飲水機里下毒。

有女生嫉妒同伴的成績,便悄悄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抹黑朋友。

甚至有女生嫉妒閨蜜找了個好男友,就想盡一切辦法勾引對方。

在日本,有一個女孩小時候被父親性侵。父親入獄後,鄰居家收養了她一段時間,可是她長大後卻處心積慮想讓鄰居家的姐姐被性侵,而姐姐和家人一直對她都很好。

姐姐最終因為信任她,進了她的圈套,被流氓折磨至死,她也被警察抓捕。

原因就是嫉妒,她嫉妒姐姐為什麼有這麼一個幸福的家庭。

這樣的惡意嫉妒就是一條毒蛇,它會讓人迷失方向,最終讓人墮入深淵。

Ellman等發現,嫉妒情緒具有強大的進化性,通過與競爭對手比較,評估自己獲得重要資源的幾率和應該付出的努力程度,嫉妒情緒有助於推動處於資源劣勢的個體主動減少自己與被嫉妒者之間的差距。

例如Facebook上善意嫉妒心強的人,有更高几率學得被嫉妒者的生活模式,在一段時間的模仿學習後,他們的體重會有明顯減輕。

那現在的關鍵問題就是,如何利用嫉妒情緒成長,成為一個「善意嫉妒者」。

3、

(1)應得性判斷

大量研究者發現,應得性判斷(deservingness)是一個人產生不同類型嫉妒的重要認知區別。

一個人的成熟,是從他明白下面這句話開始的。

能在一定位置上的人,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他獲得了某些東西,那肯定是採用了一些方法,不管你多麼討厭他。

當清楚這點,人會判斷敵人的某些資源是應得的,他會學習敵人的某些策略,最終讓自己得益。

我是一個理性寫作的人,我非常嫉妒某些靠情緒化宣洩內容吸引千萬粉絲的作者,我嫉妒她們,她們一條廣告幾十萬,頂我寫幾年,我的閱讀量只有人家的零頭。

我一度很討厭她們,我寫文批評她們,我在各種場合都告訴大家,如果情緒化的無腦內容逐漸深入人心,那會是一場人類的浩劫。

但隨著我身邊的人逐漸放棄自己的理性寫作風格,成為專罵男人的「田園女權號」,成為打色情擦邊球的「小黃文號」,成為一言不合就撕逼的「髒話煽動號」時,我不得不明白一個事實。

我靠寫文批她們,恐怕是沒法降低她們的影響力。當代人很難思考她們的情緒,這時情緒會折磨她們,於是她們選擇宣洩情緒,某些公號主給了她們這個途徑。

所以她們的成功是必然的,如果我也想和她們一樣,我就必須有我的特色,我就必須把思考情緒這件事講清講透,哪怕一天十幾篇文獻讓我頭疼欲裂,我也必須把這件事堅持下來。

這樣的想法不僅讓我不再痛苦,還讓我的影響力逐漸增加。

人際鬥爭中,運用智力策略比揮舞道德大棒管用,前者能有效打擊敵人,後者經常會打擊到自己。

道德不能讓敵人停止他的努力,要想拿下一個職位,簽下一個訂單,必須靠能力的提升。

(2)主觀公平感

主觀公平感(subjective fairness)來自於對規則公平與否的判斷。Parks發現,通過改善結果或者給出合理的解釋引發公平感可以減少相對剝奪感引發的嫉妒,增加合作行為。

也就說,「這個事不公平」這樣的觀念,會讓你更加的陷入惡意嫉妒中。在惡意嫉妒下,不公正感會使得個體故意降低工作效率和減少對工作的貢獻(Tai, Narayanan, & Mc Allister, 2012)。

其實,你的人生,從來就沒必要強求公平。

我讓你不要強求公平,不是說,我們就放任秩序被人踐踏,生活規則被人侮辱,某些法規被人凌駕。

而是說,這事必須得你自己擺平,你老把「不公平」掛在嘴上,不會有超級英雄來幫你,反而會讓你工作效率降低,力量減弱,最後就愈發不公平。

如果你把別人的行為,看得比自己的行為還重要,那就等於雙手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又期待一個也許永遠都不會出現的英雄為你伸張正義,這無異於自我謀殺。

若要強大,就無所謂公平。若要前行,就得離開你現在停留的地方。

(3)核心自我評價

核心自我評價是人們對自己能力、價值和生活控制力的評估,制約著個體對生活情境和事件的態度,包括 4 個潛在特質:自尊、一般自我效能、內外控制傾向和情緒穩定性。

當個體的核心自我評價更有利時,個體會判斷為遇到挑戰,增加積極傾向產生更多的親社會行為。

反之,當個體判斷核心自我評價受到威脅,基於自我保護和防禦動機,嫉妒者會驅動攻擊別人的行為。

曾經我去某高校進行青馬培訓時,七點開始的講座,我五點鐘接到通知,改在明天了。

我人都已經快到學校了,邀請我的董老師愧疚地說。

「周老師,今天剛好有個思政檢查,校領導拍檢查組馬屁,今晚就讓某個名校專家講了!」

我勒個去,這能忍?

我不動聲色地告訴董老師:沒關係,我都已經來了,我就坐著學習下吧!

學習啥啊,我等著看他講砸掉,然後我幸災樂禍。

結果,專家講的也不算砸,講的太傳統了,一板一眼的。尤其那個PPT顏色鮮紅,看著蠻不舒服的,學生也陸陸續續走人。

專家可能趕時間也可能其他原因,提前半小時就走了,董老師讓我上台接著講。

結果我講的很生動,外面接吻的小情侶都跑進來聽了,全場笑聲一片。

有個學生和我講:「名校教授雖然很厲害,但你的講法更接地氣。」

這時,我突然發現,我前面幸災樂禍的想法其實是不對的,我甚至想找幾個學生搗亂,但這種做法實際上很糟糕。

嫉妒別人時,與其抱怨對方,感嘆社會不公,不妨審視下自己目前現有的資源和能力,有沒有一些特長可以支撐起自己的自我價值,增加自己對情緒的控制力。

我確實不是名校教授,但我可以通過加大課堂活躍度,增加PPT的趣味性,來和他們抗衡。

所以我其實應該感謝那位專家,他幫我定位了自己的特色。

引導嫉妒情緒的方法還有很多,在這裡不一一列舉

別總扯什麼淡定,嫉妒有時才是成功的絕招。學會善意地嫉妒優秀的同事,你就能漸漸變得優秀起來。

情緒也總是具有雙面性的,不要拋棄嫉妒,善於利用嫉妒,就是超越別人的前提。只不過你要懂得利用自身的心靈成長,而不是靠打壓別人的幸運。

我為什麼在嫉妒別人時,總喜歡提高自己,而不是打擊別人呢?

因為我從自身經歷明白,那些因為嫉妒我才華而打壓我的人,最終會被我的努力瘋狂地打臉。

參考文獻

吳寶沛,張雷.(2012).妒忌: 一種帶有敵意的社會情緒.心理科學進展,20(9),1467–1478.

楊麗嫻,張錦坤.(2009).妒忌的心理學研究進展與取向.心理科學,32(3),655–657.

楊麗嫻,楊治良.(2011).兩種條件下的妒忌分離: 間接測量的優勢.心理與行為研究,9(4),241–246.

Eisenkopf,G.,& Teyssier, S.(2013). Envy and loss aversion in tournaments.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34, 240–255.

Feather,N.T. & Mc Kee,I.R.(2009). Differentiating emotions in relation to deserved or undeserved outcome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real-life events. Cognition and Emotion,23(5),955–977.

Grygolec, J., Coricelli, G.,& Rustichini, A.(2012).Positive interaction of social comparison an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outcom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3, 25.

Parks, C.D., Rumble, A.C., & Posey, D.C.(2002). The effects of envy on reciprocation in a social dilemma.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8(4), 509–520.

van de Ven, N., Zeelenberg,M.,& Pieters,R.(2009).Leveling up and down: The experiences of benign and malicious envy. Emotion, 9(3), 419–429.

van de Ven,N.,Zeelenberg, M.,& Pieters,R.(2012). Appraisal patterns of envy and related emotion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36(2), 195–204.


推薦閱讀:

好書推薦|《耐力》——成為真正跑者的起點
什麼才是真正有趣的生活
雲鶴與相隨,塵中事可為--雲鶴M雲台評測
堂哥,他還是個男孩呀

TAG:心理学 | 人际交往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