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理學的一些小感悟(4)
我曾在小感悟(3)裡面寫過這樣一篇文字:
約翰.彌爾頓在《失樂園》中寫道:The mind is it』s own place and in itself, can make a hell of heaven, a heaven of hell. 「 心靈自成其境,在此境中,地獄可變天堂,天堂亦可變地獄,一切皆心識所致。」
心,可以為【牢】。我們很多人都曾陷入一種自我審查的循環中而難以脫身。或許在腦海中不斷播放一段尷尬的對話,或許內心反覆的鞭撻自己為什麼做或者沒事某件事,亦或許一直盤問自己為什麼成不了自己希望的那個樣子。
這種一根筋式的將關注點鎖定在自己的恐懼、失敗、缺點、不安、缺陷、失誤等事情上的行為,叫【反芻】。沒錯,如同牛將胃裡的食物倒流回口腔內再次咀嚼一般。只不過我們將自己的難受不斷的迴流咀嚼罷了。有些人,就這樣沉浸在自己的心牢里。不是不想出來,而是無能為力!還有些人,畫地為牢不自知,總以為反芻等於自我反省,藉以提升自己。無論哪種狀態,反芻的心理危害超出我們的認識。習慣性反芻的人,對自己的生活以及人際關係的滿意度都比較低,對自己的命運也缺乏掌控感,更嚴重些的,會產生焦慮和抑鬱等不良情緒。
停止習慣性反芻,放自己一條生路吧!
知乎上有朋友詢問【自省】和【反芻】的區別 ,下面是我的一個簡短回答:
自省的結果是以【未來】為導向的:相對客觀的對發生過的事情進行分析,重點對自己在事件中的想法、感受、決策、和行動以及所有這些對事件的具體影響進行深入分析,找出自己的一些沒有覺察過的不良的決策模式和反應模式。自省的個體,不會停滯在分析過程本身,而是在未來採取【行動】來修正、改進或者提升自己的整體決策水平,逐步提升個體的心智水平和工作/生活表現。知行合一是關鍵。
反芻的結果是以【過去】為導向的:在對事件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過於糾結於自己的處事不當或者失誤和失敗,比如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會不斷的回放和朋友的一次不愉快的談話,並且對自己的表現不停的審視和懷疑。正是因為這樣反覆的自我懷疑,消耗了大部分的心理能量,所以反芻的個體往往停滯在過去,停滯在分析過程的本身,從而無法更好的覺知自己,無法採取行動來改進和提升自己的決策水平和行動水平。知也未知,行亦未行。
-------------------------------------------------------------------------------------------------------
十九世紀美國廢奴運動領袖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曾說:「培養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遠比日後修補一個破碎的靈魂容易得多。」但觀今日之教育,心智健康靈魂強健,卻是最為缺乏的。這一切, 終歸是要還的!
--------------------------------------------------------------------------------------------------------
每個粘人愛哭的孩子,在面對陌生的人和地方,內心大抵都是滿滿的不安全感或者焦慮感。家長此時如果推開抱著大腿的孩子或者自己轉身離去,只會把孩子推向更糟的境地。這是何潔在《不可思議的媽媽》里對兒子七寶哭鬧最為不妥的處理方式。其實很多男女朋友或者夫妻之間也有這樣的互動模式,一個粘人愛作愛鬧,而另一個冷臉相待或者轉身離開,留在背後的那個,只會更加不安和焦慮。
--------------------------------------------------------------------------------------------------------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自己的小夢想一個又一個的實現;幸福,是孩子們在有哭有笑中健康的成長;
幸福,是家人們在歲月恆久中的傾情陪伴;幸福,是和朋友之間的彼此欣賞信任和珍惜幸福,是我們都依然好好的活著;
幸福,是此時此刻,在這一片暖陽中靜靜的讀上一本好書!
推薦閱讀:
※「我是為了孩子好!」——不,你只是個控制狂。
※言語治療師 Siyang 的 Live - - 如何正確看待和治療口吃
※一部被認為必得奧斯卡,最終卻無限期推遲的電影
※如何評價《人性的弱點》(《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職場路上,每個人都是獨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