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002「我一上台就全身發抖」|公開發言很緊張怎麼破?

被認證小黃標蓋住的一句話簡介:武大心理學學士,賓大教育學碩士/留美的心理諮詢師,提供遠程諮詢服務/了解詳情和預約可私信或公眾號(ID: yuhuixinli2017)

好像公開發言總會帶來恐懼感:上課時最怕老師點名,站起來回答問題會感覺腿軟,話都說不利索,擔心一抬頭就看見老師失望的表情。公司開早會彙報工作進展,輪到自己發言時手心冒汗,心撲通撲通跳得很快,生怕說錯一個字成為笑話。在大家面前做PPT展示或演講,明明都是熟悉的內容,但看到台下的目光突然大腦空白,說話磕磕絆絆,精心的準備十分之一都發揮不了。在心裡一遍遍地提醒自己不要緊張,放輕鬆就好。幻想過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從容淡定地hold住全場。但一上台我們就崩了:身體僵硬,話也說不清楚,和當初預期的狀態有很大的落差。為什麼公開發言時如此緊張,無法展現出自己應有的實力呢?

恐懼發言的三個原因

1 太在意別人的評價,擔心得不到認可

有些人的自我評價建立在他人的看法上,會用外界的認可或否定來確定自身的價值。當得到好的評價,我們會相信:「其實我還不錯喲」,積極的自我認同感一點點地建立起來。如果別人的反饋是糟糕的,我們就變得很焦慮,控制不住地擔心:「他會不會看輕我,覺得我沒有能力?」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

在公開場合演講時,我們或許經歷著這樣的過程:不僅把內容說清楚,還要觀察大家的反應。是聚精會神,聽得很認真;還是竊竊私語,在暗地裡嘲笑我們。當搜集到的信息大多數是負面,充滿傷害性的,我們腦海里會響起「你不行」的聲音。鼓起的勇氣一下子坍塌,再也沒有信心把演講做好。長此以往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感覺別人嘲笑自己 —— 大腦一片空白,講得很糟糕 —— 收到更多負面反饋 —— 越來越害怕和逃避發言。

2 有完美主義傾向,想要做到最好

當詢問為什麼緊張值爆表,沒辦法放輕鬆去演講時,我們可能會聽到這樣的想法:「我總想做到完美,不希望出一絲一毫的差錯。」「如果我不打起精神,演講出問題就太丟臉了。」有些人的容錯率很高,覺得60分飄過就好。沒有害怕出錯的壓力,他們在講台上很放鬆,能夠完全沉浸在自己要展示的內容里

而想做到完美的人,對錯誤的容忍程度很低。他們心裡像有一根鞭子,在講台上突然忘詞,或者重點沒解釋清楚,就會狠狠地抽打自己:「你這裡沒講清楚,怎麼表達能力那麼差!」「這個點丟了,你到底到底帶沒帶腦子啊?」設定的目標是一百分,即便小錯誤也會帶來強烈的焦慮感。要是演講的過程中,內心的「警報」不斷響起,提醒自己有這個或那個不對,緊張感會不斷升級,嚴重影響我們思維運轉和語言表達能力

3 對自我形象預期過高,產生強烈的心理落差

強烈的緊張感,和自我認識很有關係。許多人對自己抱有很高的期待:「我應該一上台就說得很好,被大家稱讚」「今天講的內容生動有趣,觀眾肯定都喜歡」。當這樣的想法放到現實中去檢驗,可能造成強烈的挫敗感:「怎麼說得結結巴巴,同事都嫌棄」「大家低頭玩手機,根本沒一個人在聽」。如果公開發言會打破良好的自我感覺,動搖積極的自我形象,那我們每一次站上講台都會感覺想逃避

這種心理落差,也是因為直接認同理想中的自己,無法接受實際情況。或許我們還生活在此岸,卻認為自己已經到達彼岸,擁有期待中成熟,遊刃有餘的狀態。幻想會帶來心理安慰,讓我們不用面對「做得遠遠不夠」的殘酷現實,付出極少的努力就感覺「我已經很好了」。只是這種強大是脆弱的,經不起現實輕輕一戳。要是發現實際演講時會雙腿發抖,話都說不利索,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會導致心理衝突,讓我們非常抵觸公開發言

調整演講恐懼的五種方法

1 從表現目標轉向掌握目標,把重心放在內容上

我們公開發言的目標,應該從「獲得外界的認可「「避免被認為是糟糕的人」,轉向「把內容說清楚,提高演講能力」。如果做彙報時想的都是怎麼被他人表揚,不被給差評,那心思會放在觀察台下的反應上。看到冷漠臉就擔心哪裡做得不好,變得非常緊張。要是重心放在怎麼把話說清楚,我們的注意力會更多集中到演講本身上。情緒不容易被外界的評價所左右,更能保持平和的心態。

2 將期待從100分降低到60分,給自己更高的容錯率

把期待值調低,給自己更多犯錯的空間,能有效降低演講時的緊張感。要是把標準定在100分,那我們一個錯誤都不能犯。需要時刻繃緊神經,注意每一個詞每一個點,內心承受著極高的焦慮感。如果可以默念「做到合格的水平就行,犯些小錯沒關係」,我們就有更理解和包容的態度,不會因為擔心出問題而總在緊張。想像一下,把公開發言當成玩遊戲,給自己九條命。即便偶爾出岔子,也只是扣掉半顆或一顆生命值,無需擔心犯個錯就game over。

3 將減法思維調整為加法思維,看到身上的閃光點

同樣是做一次演講,如果我們把標準設置為完美,那接下來的每一分鐘都在做「減法」,看到自己身上的錯誤和不完美。內心不期待零瑕疵的表現,把目標定為「正常發揮就好」,那我們就不斷在做「加法」,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保持「加法」的思維模式,遇到偶爾卡頓或者要點沒解釋清楚,我們能夠默認或冷處理這種情況,不增加內心的挫敗感;要是觀眾低頭玩手機沒有認真聽,也可以告訴自己:「這種情況很常見,有部分人感興趣就很好了。」從減法思維轉向加法思維,更多看到演講的精彩之處和外界的正反饋,我們內心的緊張感會越來越少

4 從此岸到彼岸,慢慢靠近理想狀態

將目光放在此時此刻的狀態上,從骨感的現實慢慢向豐滿的理想靠近,降低主客觀不協調帶來的內心衝突。有些人無法接納演講能力弱,公開發言磕磕絆絆的現實。他們會把自我形象建立在幻想上,相信「我應該能自信大方地演講」。因此在真正做展示時,不能接受音量小,說話語速過快的自己,內心越來越緊張。如果立足實際情況(演講上的確有很多不足),慢慢向理想狀態(從容淡定地做展示)靠攏,我們的心理落差會減少,避免因為看到不完美的自己而過度焦慮,無法好好地演講。

5 使用多種方法,從生理、心理、社交層面干預

在非常緊張,心跳過速時,可以通過生理上的放鬆給自己解壓,比如深吸氣,緩呼氣,慢慢平復緊張的狀態;在上台前多過幾遍稿子,盡量達到自動化的水平,增強心理上的控制感;把台下的觀眾想像成沒有威脅的事物,比如蘿蔔和白菜,減少看到他們時的心理壓力;讓好友給自己加油打氣,演講時對我們點頭和微笑,通過熟悉感和積極反饋降低焦慮水平;如果實在找不到人,把目光放在觀眾頭頂或房間後方的無人處,避免目光接觸時的緊張感。

公開發言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因為很多時候不僅在說內容,還想要取悅他人,獲得外界的認可和好評。除了對積極反饋的渴望,做展示也涉及我們如何看待自身形象,調整對結果的預期。把重心放在公開發言本身,用加法的思維去評價自己的表現,我們對演講的恐懼也會越來越少。

——————————————————————————————————

遠程心理諮詢請私信或公眾號了解和預約,

經授權發布的案例可見:(個案記錄1)自愈力:在苦難中燦爛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專欄。

原文首發於個人公號 : 宇輝心理 (yuhuixinli2017)。有趣有料的心理學公號,聚焦自我探索與實操,歡迎關注。

——————————————————————————————————

公號福利:即日起關注我的個人號並留言,我將挑選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回答並整理成文。具體方式可後台菜單「我要上問答」了解。


推薦閱讀:

我最好的朋友疏遠了並有了新朋友,怎麼辦?
梁邊妖的 Live -- 怎樣把生活變成一個小小小遊戲
人際關係總是很尷尬怎麼辦?
如何在追捧的時候做個很安靜的自己?

TAG:心理学 | 人际交往 | 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