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和玩家站在同一起跑線打遊戲有意義嗎?

  (為了讓主旨變得更加輕鬆易懂,本文會較多引用一些常見科幻作品中,其期望表達的內容和思想。過程中或許會造成歧義,引發部分讀者的觀點偏移,也請見諒)

  我們該如何區分人類與其他生物?

  「會生火」「會製造和使用工具」「複雜的大腦」「獨特的語言與社會構造」

  這些理由我們都耳熟能詳,但終歸不能說是絕對正確。只能從遺傳基因層面上講,我們找不到地球上任何一個物種與人類的DNA構造完全相同。

  但反過來看,人類與其他動植物的DNA雖然不完全相同,卻有相當一部分完全相同。僅僅個位數的百分比之差,就讓人類和黑猩猩分別演化為兩種差別巨大的物種。

  生理上對比其他動物,人真的是一種貧弱的物種。不過發達的大腦讓人類掌握了製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最終使我們站在物種進化金字塔的最頂端。正因為肉體是貧弱的、低效率的,所以人類才需要工具,不斷擴展能力範圍,超越和淘汰我們進化過程中的競爭對手。

  從智人時代的打磨石器,到現在的超級計算機,伴隨著腦容量的不斷提升,人類製作了數量龐大到難以計數的工具。而對手也不再是其他物種,而是過去的自己,和現階段的大自然。高效率的大腦幫助人類翻過一座又一座高山,不斷刷新著記錄。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要先提出一個問題。

  人類發明的工具,基本都是以提升效率為目的(不論生產、生活還是其他),而相比其他生物有著更高效率的人類大腦,無疑是最大的功臣。

  今天,人類正在研究人工智慧,啟發計算機像人一般進行思考。

  當有一天,人工智慧的效率超過人腦,就像人類把其他物種甩到身後一樣,你會怎麼想?計算機又會有什麼想法?

重新定義生命

  已存人類最早的文字作品《吉爾伽美什史詩》的最後章節,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烏魯克君主吉爾伽美什目睹摯友恩奇都離世,才深知死亡的恐怖。為了追求永生,他接受來自大自然和大洪水英雄烏特納比西丁的挑戰,辛苦試煉後終於在海底取得了永生之草,卻在最後讓蛇偷吃掉了。

姚麟為了續命嘗盡各種辦法

  無獨有偶,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始皇帝嬴政」,在成就一番霸業後也為求長生不老想盡了辦法:他沉迷煉丹術,安排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前往傳說中的蓬萊求取仙藥。始皇帝之後,尋求延壽的中國皇帝不在少數,甚至時有發生皇帝試藥而亡的事件。

  步入文明的數千年間,人類的醫學、生命科學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刨除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最終都能回到同一個原點:「不想死」。從毫無科學依據的木乃伊、金縷玉衣,到解剖等現代醫學,甚至寄希望於未來的人體冷凍技術,人們為了延長壽命想出了太多方法,發明了太多工具。這一切,都還是基於傳統醫療模式,以「修復」為方式的解決方法。

  但基因工程技術的逐漸成熟正使我們面臨一個轉折,我們正從「修復」變為「修改」,這是一門「裁剪」基因的科學,人類已經可以通過裁剪拼接基因,徹底根除某些無法根治的疾病,甚至我們可以幻想未來有一天,父母就像為汽車選配配件一樣,像搭建積木一般,「製造」出自己想要的健康的,出色的孩子。

高達SEED的主要衝突就來自於自然人與調整者

  不得不承認,這與「醫學」背道而馳,起碼違背了現階段人類對「自然生命」的概念。在人類追求永生的道路上,基因工程正面臨著傳統道德思想、宗教,甚至「人性」的虎視眈眈。難道不遠的將來,真的要像某些作品臆想的那般,人類還要有自然人、新人類之分嗎?

  即使存在著實用上的爭議,基因工程依然在快速穩步的發展過程中。這項技術正在以哲學的角度衝擊著人類對自身和命運的看法,正因如此,部分學者提出了「超人類主義」觀點:進步無止境,人類可以無限完善,這即是可能也是可取的。

關於超人類概念,可以讀此書了解一下

  但即便如此,肉體也是有壽命的。除去癌細胞,人類細胞的分裂次數總有這無法逾越的上限,起碼在現階段的科技大環境下,我們無法逆轉這種現象。當人類對生命的渴望超過了生理極限,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人類又會變成什麼樣?

  在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影響下,曾經很一段時間裡科幻類作品傾向於描寫遙遠的未來,人類或其他物種在自然影響下長期進化/退化後截然不同的社會結構和階級構造。但隨著科學進步,尤其是機械、計算機的愈加成熟,人與機械的融合變成越來越被科幻小說家所青睞。

  人類的肉體是有壽命的,不可再生和替換的。為了繼續存活,甚至永生,人或許最終會和機械融為一體。當人與機械共生共存,身體部位不斷被機械取代,我們又該如何劃分人與機械的界限?

  退一萬步講, 「生命」這一概念的邊界究竟在哪?

  19世紀,天體物理學家儒略申納爾發表了一篇文章,首次探討了元素硅(Si)可以催生生命的可能。科學家思考,硅元素的許多基本性質與碳相似,而以碳元素為基礎演化出了獨特的生命形態,硅元素或許也能做到。

《星際迷航》幻想的硅基生物

  科學家做了很多猜測,不過在真正發現之前,這始終只存在於幻想之中。人們的理論為幻想,為硅基生命塑造出各種外形,像是《星際迷航》這種科幻巨制,也從中跟風取材。

  回到21世紀的現在,我們雖然依舊沒能發現硅基生命存在的證據,但硅早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最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它被廣泛應用在計算機的大腦——CPU中。而被賦予了人工智慧的硅基材料一但 「會生火」「會製造和使用工具」「複雜的大腦」「獨特的語言與社會構造」,它是否能被視為是硅基生命的某種體現方式?

  可能有些人會站出來,堅決否認。基於硅基的人工智慧即使能夠完成自我思考,但它並沒有遺傳基因,缺乏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特性。

  雖然十分反感,但我依然要引用並改寫一句話:「硅基生命為什麼要和碳基生命一樣?」

  硅和碳都源自大爆炸,同樣廣泛存在於宇宙和大自然當中。所謂「生命」一詞,只是人類給同為碳基生命中的一個片面總結,在有限的視野範圍中,人類早已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用概念解釋所見所想的一切。

  我們很難承認人工智慧是生命。在我們眼中,與人類所有關聯、相似、自然出現的現象,才能稱得上是「生命」,正因如此人類與機械的融合,才變得難以界定,令人為難。

  回到原點,這一切都是「人類本位主義」在作祟。

人類本位主義的選擇性忽視

  上世紀的科幻作品不斷提出猜想,提出問題。在這些天馬行空的幻想中,有一些大概僅能博人一笑,也有一些的的確確令人產生了危機感。

  那部被改編成電影的科幻作品《我,機器人》,率先提出了《機器人學的三大法則》。

三大法則僅停留在科幻作品之中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

  第三定律: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儘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

  小說正式發表的1942年,機器人還僅存在於部分人類的臆想當中。但即便如此,當時的人類也預見計算機引發的人工智慧革命,足以成為我們未來的潛在威脅。

殺人機器人殺了人,可喜可賀

  在真正發明機器人之前,科幻小說家早已為它定下了條條框框。發展至今,各種民用軍用機器人已經不再少見,就是載入殺傷武器的仍是極少數。《終結者》中人工智慧奪權,反過來控制人類製造的殺傷性機器人、核武器,幾乎是最壞的預想;《黑客帝國》中矩陣圈養人類,可以視為它在效率最大化過程中保留了中立善良的性格,類似我們「保護瀕危野生動物」之類的的善行(人性)。

人類或許即將接受大過濾器的篩查

  隨著我們對人工智慧的研究愈加深入,擔憂和恐懼也隨之不斷增長。「費米悖論」提出後,有人提出了「大過濾器」假說,試圖解答為何我們始終沒能發現其他星際文明的問題:智慧生命在不斷進化的過程在中會遇到一個閾值,它可能是一堵停止繼續發展的障礙,也可能是一次高概率的自我毀滅。而人類發展至今,可能馬上就要來臨「大過濾器」。

反螺旋族自我封印並妨礙其他螺旋族進化,就是在阻止大過濾器降臨

  這還僅是一個未能證實的假說。但聯想到諸多科學家、學者不斷警示「人工智慧有可能威脅人類生存」,我們不得不聯想到那些科幻作品中,人工智慧突然控制地球,消滅人類的故事。但與此同時,我們正熱衷於AI下圍棋,AI打DOTA,AI玩星際爭霸。

  人工智慧領域的工作者們正努力讓人們看到他們勤奮的成果,預見人工智慧能夠為我們帶來的貢獻。即便他們知道,計算機的運算能力早已超過人類,卻也依然需要證實在某些方面,人工智慧有缺點,有不足,還無法挑戰人類的權威。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可以理解為人工製造的「自我智能」,同時更多應用於人工製造的「模擬人類的智能」,起碼目前我們常見的這些,大部分都是後者,我們用「狹」暫定這一概念。狹義人工智慧的研究,是在計算機上實現像人類一樣思考,可以理解語言、圖畫、表情等「人類特性」。這項研究在屬於計算機科學的同時,也可以說是研究神經生物學,甚至哲學。狹義人工智慧在研究的是我們自己,計算機充其量是一個效率工具。

  用不恰當的比喻,可以理解為在一台超級計算機上運行世嘉Dreamcast模擬器,它可以運行,卻總也無法像主機一般完美。與此同時,期待和觀賞AI與人類大戰的觀眾們,還在不斷要求讓AI與人類站到同一起跑線上:採集視頻信號,只能模擬滑鼠和鍵盤操作,並且把APM控制在人類可及的水平……

  應該說一句「人類的進化效率實在太慢了」。我們和1900多年前,在古羅馬斗獸場,熱衷於觀賞人類與野獸互相廝殺的觀眾們,幾乎一點區別都沒有。

人工智慧為什麼要學人類一樣思考

  AlphaGo研究是的計算機神經網路,模仿人類生物神經大腦的基礎上,不斷學習人類棋譜,不斷完善下棋的技巧能力。它花了很多時間,研習了眾多棋譜,終於在互有勝負之後做到了完勝人類。

  一個月前,谷歌的人工智慧團隊Deepmind發布了新一代的「AlphaGo Zero」。它在沒有任何人類輸入的情況下從零學習圍棋並開始自我對弈,3天時間便擊敗了Alpha Lee,40天後擊敗了AlphaGo Master。

  在Deepmind公布AlphaGo Zero後,曾經的世界第一棋手柯潔感慨:「一個純凈、純粹自我學習的alphago是最強的...對於alphago的自我進步來講...人類太多餘了」。

  在「超人類主義」真正實現之前,我們似乎已經可以看到「後人類主義」的背影了。希望這不是一個壞消息。

作者:華爛漫

傳送門:人工智慧和玩家站在同一起跑線打遊戲有意義嗎? _ 遊民星空 GamerSky.com

推薦閱讀:

AppAnnie:2017上半年中國手游發行商海外營收高達30億美金
DNL山寨奶粉毒不毒
2016 E3 上 IndieCade 展出的部分遊戲
為什麼大部分飛行器駕駛員在墜落時要喊「mayday..mayday...」?
遊戲差評風波頻發,玩家為何會給一款遊戲打差評?

TAG:游戏 | 人工智能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