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看懂世界名畫(13)·少女心和粉紅公主風的源頭·洛可可

關鍵詞:女性般優美,18世紀,粉紅宮廷風,沙龍,華麗,

洛可可原意是室內裝飾用的貝殼,這個物件很有代表性。一個洛可可風的房間,貝殼石雕是「基本款」,「必備元素」。

18世紀初,貴族和上層的人們開始厭倦在宮廷里天天大魚大肉,就像泰坦尼克裡面Rose討厭開宴會一樣。

有錢人開始轉移陣地,流行起了去戶外野餐,還有在朋友家裡搞沙龍。

這一幅是洛可可時期的代表作,盧浮宮裡可以排進前十的名畫,布歇的《黛安娜出浴》,用希臘神話的人物來借喻當時的「野餐/郊遊風氣」

Fran?ois Boucher, Diana Leaving the Bath, 1742

蓬皮杜夫人,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人,過了快300年,還是一眼就能看出是個大美女,和現在回看清朝嬪妃的照片沒法比。

她引領了洛可可的風潮。

蓬皮杜本身有丈夫,但「交際花」的性格擋都擋不住。因為路易十五長得帥,所以她主動在舞會中勾搭國王,成功做了他情人。2個月後她就和原老公離婚了。路易十五還給她封爵位,有領土,城堡的那種。

我也真是服了法國人的這種價值觀了,明顯有違道德的事,也不會低調點,中國的皇帝哪怕很有權利,這種事也會被言官們阻止的。看來不同的文化間,三觀也是會不一樣。

《蓬皮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1756年,收藏於德國慕尼黑古代美術館

不過蓬皮杜夫人也並非單純靠美貌,吃青春飯,她閱讀大量書籍,使自己知識淵博起來,又懂音樂,戲劇等,漸漸從情人成了皇帝的半個幕僚,給他出謀劃策(有武則天的特質),還跟當時大量社會名流,如伏爾泰,孟德斯鳩,還有布歇(給她畫畫)

雖然她只跟皇帝當了5年情人(後來年老色衰或者皇帝另有新人了吧),但她的地位由於上述的努力,始終很穩固。

總結來說,蓬皮杜就是像鄧文迪一類的女性,很有才華,同時也很有野心,要往上爬自然需要很多人當墊腳石,所以道德方面肯定有很多值得批評之處,只能說,毀譽參半吧。這樣的人生,一般人也是很難做到的。

···············································

再介紹一位,布歇的弟子——弗拉戈納爾Jean-Honoré Fragonard)

他的畫風,比師父多出一種「夢幻感」和「色慾感」,女子盪鞦韆不亦樂乎,連鞋都飛出去了,本來躲在花叢中窺視的男子興奮地跑出來。

The Swing 1767, Wallace Collection, London

他的畫都是「隱含著小故事,讓你自己去YY情節」的結構。如此畫,題目是「偷親」,那麼你就要聯想,該男子和女子是什麼關係呢?在什麼場合呢?接下來發生什麼呢?

當時的潮流是非常流行將此類畫裝飾於卧室,用來增加情趣。

The Stolen Kiss, late 1780s, Hermitage Museum

···············································

繼蓬皮杜之後,瑪麗皇后也繼續為洛可可風做出貢獻。

這裡又要引出另一位畫家——Madam Vigée Lebrun 維傑·勒布倫夫人

這是她的自畫像,也是一位大美女。瑪麗皇后也幫這位好閨蜜引薦,進入當時不允許女人讀書的皇家藝術學院深造。

這一幅代表作,是她畫自己和女兒。精緻如同陶瓷洋娃娃一般,這就是少女心·洛可可風。

Self portrait with Her Daughter, 1789

大家看此畫日期,1789,所以。。。。

法國大革命爆發了,瑪麗皇后和她老公路易十六命不好,被拉上了斷頭台。。。

其實她也沒做什麼,並不該死。

當時的人還編造些罪名在她身上。例如有個段子:當大臣告知瑪麗,法國老百姓連麵包都沒得吃的時候,瑪麗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們幹嘛不吃蛋糕?」這不就是法國版的「何不吃肉糜」。

但實際上瑪麗絕對沒有說過這句話,是革ming黨人將憤慨宣洩在這位洛可可風的皇后身上。


推薦閱讀:

這樣的歐洲遊記估計幫不上你大忙(下)
為什麼選這?扒一扒在歐洲結婚的中國明星有哪些
為什麼歐洲袖珍小國多,而亞洲很少?大部分小國都難免被大國強力控制或者吞併的命運?
奧匈帝國一戰時算是新興工業國家嗎?

TAG:美术 | 艺术 | 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