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心態:遠離那些不願意學習的人。
昨天在文章里提到了「認知三部曲」里的認知的四個層次。
有讀者問我,要如何才能修鍊到認知的第三層次,即「知道自己知道」。實際上我自己也不知道要怎麼修鍊,就目前我自己的自省能力來看,大多數時候能做到「知道自己不知道」就很好了。
一旦認識到自己的無知,能夠主動去學習,修補自己的短板和缺陷,拓寬認知邊界,便會取得進步。
1.「篩子」與「空杯」
上周聽北大心理系教授陳波老師講課,他提到了兩個新命題,一個是「空杯心態」,另一個叫「篩子心態」。
「空杯心態」指的是,人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清空自己的內心,去接納新的事物。
而「篩子心態」則是說那些不願意聽到外界聲音的人,他們會篩選過濾掉自己不想聽到的話,只聽自己想聽的。
「空杯心態」其實就是認知的第二層——知道自己不知道。擁有「空杯心態」才能稱為終身學習者,不斷吸納新知識,看到更寬更廣闊的世界。
「篩子心態」有些時候很可怕,尤其在職場上。
如果一個人只想聽到自己想聽的聲音,那麼慢慢的,格局越來越小,越來越狹隘,到最後成為極其自私和自我的人。
2.「持續進步」的重要性
在這個時代的浪潮里,不進則退。
選擇「穩定」和選擇等死沒什麼區別。
常和身邊的女性朋友們討論,如果在這個年紀有了想要託付終身的另一半,那麼對方有錢與否並沒有那麼重要。
比財富重要的,一個是原生家庭和三觀,另外就是需要看另一半是否有「進取心」。
前兩天看陳粒發了條微博,大概說遠離那些向下比較的人。
「與比自己差的比較」其實是為了自己的懶惰找借口。
小時候考試,考了第六名,找我爸炫耀。
結果老爹板著臉說:「你怎麼不看看前面還有五個比你考的高的?」
當時覺得特別委屈,明明我已經超越了80%的人,為什麼還得不到獎賞?
可是長大之後漸漸明白,當時老爹之所以如此嚴肅,多半不是因為我考的不夠好,而是因為我那種「向下比較」的想法,出現了問題。
物理學裡,有一個變數叫做「熵」。混亂程度越高,「熵」越大。
一個自律且進步的人,生活的「熵」值時持續減少的。
但只要有一刻鬆懈,你突然覺得「你看那些不那麼努力的人活的也挺好的」,想放棄此刻的堅持。那麼很快,你的生活就會變成一盤散沙。
中學時期看《火影忍者》,自來也和鳴人都是遇強則強的體質,那個時候覺得,這不過是主角光環。
可是後來發現,自己也是「遇強則強」的體質。
工作的時候偶爾遇到嚴苛,彷彿天塹的任務,在腦袋和體力一起火力全開地燃燒爆發之後,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任務都達成了。
壓力即動力,凡是打不到你的終將會讓你變得更強大。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向上比較」的人,把事情做到極致,保持自己的持續性進步。
3.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喬布斯說「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我們要對未知永存敬畏,對頭頂的星空永存幻想。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會感覺很安心?」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宇宙中的塵埃,我的身體里的化學元素,來自山川湖海,來自山河晝夜,最終還是來源於宇宙最初爆炸的那個時刻。
你要想,這些元素經過了多少億年的演化,才形成了你肉身的一部分。我們仰望星空的那一刻,其實是在凝視我們的本源。
今天我們被房價困住,被90後的脫髮困住,被保溫瓶和枸杞困住…但人生真的不止這些眼前的苟且。
尼采說「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當你凝視房價的時候,市場也正在對你虎視眈眈。
但當你凝視遠方的時候,夢想也正在回望你。
如果有機會,踏出舒適圈這一步,走向更遠更廣闊的未來。
那一定要走出去,不斷學習,不斷拓展生活的維度。
人生苦短,只有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才能活到淋漓。
本文首發 於公眾號:斜杠少年老白。
推薦閱讀:
※如何用這款自我量化神器,認識真正的自己?| 有用功
※為什麼在好多人的眼裡心理諮詢就等於雞湯文的傳播?
※跟他們比起來,我就是個垃圾
※什麼是堅定的自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