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任何一本書:值得閱讀的好書(二)

你不需要讀懂任何一本書

看了這系類文章的標題,有人肯定不服氣。什麼人敢口出狂言,教人讀懂任何一本書?

是啊。我自己真能讀懂任何一本書嗎?如果連我自己都做不到,那為何自信能讓別人做到呢?拿一本俄語書擺在面前,我只能兩眼圓睜,雙手一攤,無可奈何。拿一篇有機化學的論文擺在面前,哪怕每個字元我都認識,組合在一起後,我也無能為力。

以上案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

至少對我來說,有一個啟示。如果遇到某種情況,需要我去讀懂某本俄語書,那我會去尋找俄語翻譯的幫助。如果需要讀懂有機化學的論文,我也會去找有機化學的專家來幫忙。

如果是拿出一篇心理學論文,或者一本哲學學術著作,很大概率下,我不用尋找他人的幫助。甚至,當他人想要讀懂這些材料時,反而需要來尋求我的幫助。這說明,閱讀理解能力不僅僅要求語言能力,還對背景知識提出了要求。當某本書超出了我們的背景知識太多,或者是使用我們不懂的語言所書寫的,那就幾乎不可能被我們所理解。

這又說明了什麼呢?

說明我們不應該花時間去讀那些自己完全讀不懂的書。你把大學的高等數學教材扔給一個小學生,除非他天賦異稟並且超前掌握了初等數學的全部內容,否則不可能讀懂高等數學教材。學習新知識,必須要把前置性基礎知識掌握好,否則是學不懂新知識的。如果你連統計學常識都不懂,那又要如何掌握心理學知識呢?心理學的實驗研究都需要用到統計學方法來分析數據。

實際上,我們不需要讀懂每一本書。我們只需要去讀懂那些對我們來說不是太難也不是太簡單,剛好可以讓我們不斷挑戰自我,慢慢進步的書。太難的書,讀起來痛苦萬分,只會讓我們感到恐慌。太簡單的書,讀起來沒有挑戰性,只會讓我們原地踏步。只有那些難度不太高也不太低的書,才最適合我們閱讀。

尋找對你來說合適的好書

選書的技巧非常重要,甚至比讀書的技巧還重要。這個世界上的書多如恆河沙粒,但真正值得閱讀的好書卻只有九牛一毛。絕大多數書,其唯一存在意義,不過是浪費我們的時間和金錢。這些垃圾書還會在我們的頭腦里埋下垃圾思想,耽誤我們一輩子。

哪些書是值得閱讀的好書,哪些書又是該棄絕的垃圾書呢?在那些值得閱讀的好書當中,哪些書的難度水平剛好適合我們自己當下的理解能力呢?

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只有具體拿出一本書來,我看過之後才知道它是不是垃圾。只有把不同難度梯度的書順序排成一排,讓一個人多嘗試幾本,才知道哪本書的難度最適合他。

不過,我也可以給大家分享兩類選書的策略,一類叫中心策略,一類叫外周策略。

中心策略,就是運用你自己的專業知識積累,運用你的獨立思考與判斷,直接判定一本書是不是垃圾。於我而言,一本心理學或哲學的書,通常可以用中心策略來判定它是否值得讀。

外周策略就是運用一切其他手段,來判定一本書是不是垃圾。比如,看它的銷量,看消費者對它的評價,看是否有可信的專家推薦了它,看它的裝幀是否漂亮,看它是否由知名出版社所出版,看書名是否押韻,看作者長相是否好看,等等。只要不是中心策略,其餘都是外周策略。

通常情況下,中心策略比外周策略要可靠,我推薦大家維持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增強自己使用中心策略的能力。不過,中心策略的適用面很狹窄。連我這種人(作大言不慚狀),都只能在極小的領域中使用中心策略。當需要其他領域中的好書時,我便會轉而詢問身邊別的專業領域中的好友,或者使用其他外周策略了。

外周策略是我們更常用的策略,也很實用。假設你發現到了一位喜歡的作者,你認為他的書是值得閱讀的好書,難度也剛好適合你。如此一來,你就可以關注他,看他有沒有寫別的書,或者有沒有推薦別人寫的書。我自己最早是買了清華大學王路教授的《邏輯基礎》這本邏輯學教材,於是便很喜歡這位作者,又買了他寫的別的書,例如《走進分析哲學》、《寂寞求真》、《語言與世界》,發現這些書都很好。蒯因是一位我很喜歡的哲學家,連帶著蒯因的諸位學生,例如戴維森、克里普克等人,我也一起跟著很喜歡,這既是愛屋及烏。

所以,最實用的外周策略,就是從你已知的好書出發,去尋找未知的好書。打開你已經很喜歡的好書,翻到最後幾頁,從那長長的參考文獻頁里,尋找別的你感興趣的好書。等你找到別的好書,又可以翻到後面的參考文獻頁,又能找到更多別的好書。

需要補充一點。這裡指的好書,僅僅指書的知識價值。有些書可能是非常優秀的故事書、情感書,但它們不在此列。我沒有看到故事書和情感書會在書後附上參考文獻。而且,書的知識價值其實也難有絕對的高下之分,當兩本類似主題的書都成了好書時,它們之間的差異更多的是思想流派和風格上的,而不是知識本身的對錯上。比如經濟學入門書,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和我下面要推薦的《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都很不錯。

學科入門教材可能就是最好的科普書

常有人問,想要了解心理學、邏輯學、社會學、哲學等學科,有什麼好書推薦嗎?

此時,我們應該反過來追問這些人,為什麼想要了解這些學科的知識?

是想要將來專職從事學術研究嗎?大多數人並不打算如此。大多數人學習這些學科的知識,無非為了兩個目的,其一是希望這些知識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有用,其二就是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熏陶一下自有而又無用的靈魂,享受一下博雅教育的美感。

那我們再想想,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專門干這件事的機構,如果有,它們會採用什麼樣的書呢?

這樣的機構就叫做大學。給大學低年級學生使用的學科導論和概論性的教材,就是這個學科最好的入門書。

學科入門教材常有以下幾點優勢:

1.權威性:學科入門教材由這個學科的頂級學者所撰寫,而科普書則由具備一定科學素養的文字工作者所撰寫。前者或在趣味性上稍顯不足,但在知識本身上的鑽研遠勝於後者。

2.通俗性:入門教材和高級教材以及學術專著不同,它的定位是給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讀。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才剛剛入學,頭腦中沒有多少的背景知識,與一般高中生沒有太大區別。這就註定入門教材必須深入淺出,具備一定的通俗性。

3.系統性:教材是為一門完整的課程所設計的。系統性的課程和零散的講座不同,前者是為了定向培養某種人才,而後者只是為了零碎地增長人的見識。入門級教材與高級教材相比,細節不夠深入,但至少框架完備,方便人們搭建知識體系,從而在日後的深入學習中填充更多細節。

4.性價比高:如果是美國大學常用的學科入門教材,通常厚達數百頁,插圖和習題都很豐富,還列出了大量推薦繼續閱讀的材料。翻譯成中文,或者國內引入英文影印版之後,價格絕對良心。在美國賣幾千元人民幣,在中國只賣幾十元人民幣,還有更划算的買賣嗎?如果你很在意翻譯腔,那麼國內教授撰寫的教材,可能再版數量不多,但質量也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由於學科入門教材多年才更新一版,與論文或最新出版的專著相比,在跟進最新研究成果上,有一定滯後。這算是劣勢,不過也不一定。科學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最新研究成果剛出來時,大家不知道該如何解釋研究數據,甚至很快會出現另外的研究結果,否定之前的結論。也就是說,學科入門教材相對保守。保守的好處是不容易錯,壞處就是不夠新。

接下來我直接推薦幾本學科入門教材:

經濟學:《經濟學的思維方式》book.douban.com/subject

心理學:《心理學與生活》book.douban.com/subject

哲學:《想透徹》book.douban.com/subject

政治學:《政治學與生活》book.douban.com/subject

社會學:《社會學》book.douban.com/subject

認知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導論》book.douban.com/subject

傳播學:《傳播學概論》book.douban.com/subject

離散數學:《離散數學及其應用》book.douban.com/subject

統計學:《統計學》book.douban.com/subject

邏輯學:《邏輯學導論》book.douban.com/subject

以上幾本教材都是我自己讀過,而且也經過了市場的檢驗,算是很好的學科入門教材了。通常一本教材再版多次,被諸多大學廣泛採用,就已經說明它是一本好教材。如果上面這個書單還不夠,大家還需要更多推薦,比如一些學科的二級學科,那再單獨問我吧。

牛津通識讀本也算是「大家小書」,適合時間不太夠的人閱讀。譯林出版社由引進並製作雙語版,參見:douban.com/doulist/6112

此外,網路上還有很多優質的視頻公開課,它們也是學習材料的一種,比起紙質教材更有趣一些。不過這裡主要推薦書,公開課就不詳細列出來了。

我推薦的書,自然會帶著我自己的局限性,我不太懂計算機科學,也不懂藝術,還不懂市場營銷等商業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也許同樣很重要,但我不知道。大家可以三思之後,再決定是否要相信我的推薦。

方法論類型的書籍,究竟有用嗎?

曾有一名出版社的策劃編輯聯繫我,問我最近有沒有出書的計劃,是否硬勵志類書籍都能寫?

「硬勵志」這個詞,我還是第一次聽到。編輯解釋道,硬勵志就是類似采銅寫的《精進》,用科學知識來教人如何自我提升。雖然策劃編輯沒有說,不過我猜「軟勵志」類書籍就是市面上更常見的一類勵志書,靠他人的成長經歷、個人奮鬥故事等更軟性的東西,來打動人的情感,激發人努力奮鬥。也就是說,硬勵志偏理性,講究可操作性,讀者希望從中獲得問題解決手冊。軟勵志偏感性,講究情緒渲染,讀者希望從中打個雞血,增加努力的動機水平。

如果按這個分類法,那我之前寫的《思維的利劍》,算是硬勵志類的書嗎?畢竟我也提到了很多科學知識,也希望大家讀完那本書之後能實現自我提升。

很可能不算,那是一本批判性思維教程,雖然由於缺少結構化的圖示、由易到難的習題、足夠多的場景化應用案例,導致它的理論化過濃,不是一本很好的教程,對於入門者來說不夠友好。

不過,還是讓我們把這些書都歸於一類,統一稱之為「方法論類型」書籍。這一類書籍簡單點說,就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教你一套與軟雞湯不一樣的硬雞湯成功學方法。很多職場個人提升類書籍、時間管理類書籍、思維方法類書籍,等等,都屬於方法論類型書籍。你們現在看到的這系列文章,也算是方法論類型的文章,教人如何讀書、如何寫讀書筆記、如何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現在問,此類方法論類型的書籍,讀了究竟有沒有用?它們是給了人虛假的承諾,還是真的能幫人走向人生巔峰?

其實,具體書籍要具體分析。如果一定要籠統地說,它們或多或少有一點用。對於那些還不知道那些方法的人來說,自然功德無量。對於那些已經知道方法的人來說,沒什麼大用。對於那些還處在迷茫期的人來說,至少它們都渲染了一種努力學習、認真工作的價值觀,而不是呼籲大家自暴自棄、破罐破摔。對於那些奢求讀完一本方法論書籍就能一步登天的人來說,可能會在不久後大呼上當。

方法論書籍當中自然也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這類書籍的寫作門檻太低了,隨便哪個自認為混得不錯的人,都以為自己有資格向他人傳授人生經驗,講講成功方法。哪怕是那些混得不夠好的人,也好為人師,想講成功之道,至少是說與自己聽。

有些方法論書籍是很好的,比如一位大神級別的程序員寫一本書,講編程的方法。大神級別的心理學家寫本書,講心理學實驗設計的方法。大神級別的哲學家,講哲學思考的工具。大神級別的木匠,講木器製作的技巧。這些書的技術含量很高,讀完以後能讓你掌握很多之前你不具備的知識。

但是,如果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講如何經商,一位成功的投資人講如何投資,一位成功的網紅講如何成為網紅。這樣的方法論書籍,很可能效果不佳。因為商人、投資人、網路紅人的成功,運氣成分太大。他們的成功也許全憑隨機因素的影響,所以當他們向他人傳授人生經驗時,很可能誤以為自己的方法是具備通用性的,但實際上不行。我不認為一個模仿邁克爾·傑克遜方法的人能成為邁克爾·傑克遜。MJ的成功自然離不開他的努力,但他的天賦和後天隨機因素的影響實在太大,我不相信有一本教程,能教人成為流行音樂天王。

當一個領域的成功主要靠努力積累知識和專業經驗時,方法論書籍或許適用。當一個領域的成功主要靠天賦或外界環境等個人難以控制的因素時,方法論書籍很可能不適用。在寫讀書筆記等領域中,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在經商投資等領域中,努力可能不如運氣有用。

所以,我依然認為之前提到的學科入門教材比這些書更好,知識含量更高,雖然讀起來也更難。大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行選擇適合的書籍,反正書很便宜,你買不了吃虧,也買不了上當。

通過讀書實現認知升級,真的可能嗎?

「認知升級」也是一個新概念,以前我們不講這個詞,我們喜歡說「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等等。

在一個社會中,人總是要分三六九等的,有人是公司高管,或者大學教授,有人是保潔員,或者低學歷打工仔。還有很多人處於中間階層,想要成為高層人士,避免落入下層階級。

不管怎麼說,這些人把整個社會看作一個金字塔結構,頂端只能容納很少的人,於是大家便奮力向上爬,想要成為上流人士。如何成為上流人士呢?其實大家都不知道,但總覺得,模仿上流人士的言行舉止,模仿上流人士的生活方式,模仿上流人士的一切,就可以讓自己成為上流人士了。

「認知升級」就是一個隱喻,它把我們的頭腦比作硬體,我們的思維比作軟體。你買來一台電腦,硬體是很難改變的,但是改變軟體很簡單,只要去軟體商店下載安裝包然後安裝軟體即可。現在很多人想要成為成功人士,於是便想要學會成功人士的思維方式,這就叫「認知升級」。

「成功學」就是一類號稱能實現認知升級的產品,它們有課程、書籍等全方位的服務。不過,從成功學中獲得成功的,並不是那些學生,而是那些講課賣書的老師。此類「成功學」已經千瘡百孔,頭腦清醒的人,不會再上它的當了。

第二類成功學就是剛剛提到的「硬勵志」類產品。它們也希望讓受眾成為成功人士,不過方式更「硬」,不是靠情懷和故事,而是靠有方法的努力。如果這種有方法的努力是可行的,那麼它們算是名副其實的「認知升級」。

這麼看來,教人「認知升級」的書挺不錯的。之前給大家推薦的學科入門教材,就是最好的認知升級類書。如果它們對你來說難度太高,那麼你還可以去買中小學教材來學習,先把基礎知識打牢。

真不開玩笑,我覺得語文、外語、數學等科目的課本,就是最好的認知升級類書籍。你認真完成學校里的功課,然後考上個好學校,進入好的公司或者研究機構,獲得更高的收入和社會地位,這不是很好嗎?

不會有成功秘籍的。就像在超市收銀台前排隊,不會有哪條格外短的捷徑之路。一旦出現比較短的隊伍,大家就會立即塞入其中,從而把各條隊伍都拉得同樣長了。

曾有人對我說,其實道理大家都懂,只是有些人更聰明,有些人更笨,有些人更勤奮,有些人更懶惰,有的人起跑線更靠前,有的人更靠後,所以才分出了不同的社會階級。

也許事實確實如此,也許道理真的大家都懂,不過我不相信。我相信有些道理是大家不懂,所以才沒有做好。比如統計學的道理、邏輯學的道理、等等,這些偏數學的知識,大家小時候不愛學,老師也講得不夠仔細,沒有勾起大家的興趣。但這些知識其實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中,幾乎時時刻刻都能用上,至少我自己是從中獲益匪淺。

所以,如果真有成功學的書,真有能幫你認知升級的書,那我再重複推薦之前提到過的兩本書。一本是《統計學》,另一本是《邏輯學導論》,新概念英語系列也很不錯。

如果以上這些文字讓你讀出了諷刺意味,請見諒。不是我戾氣太重,而是垃圾思想實在太多,令人忍不住反駁。

我知道讀書很重要,但就是堅持不下去,該怎麼辦?

假設你很喜歡享受美食,當你正準備享受一頓大餐時,會說「美食很重要,但我堅持不下去」嗎?

假設你很喜歡打電子競技,當你正準備上天梯打排位賽時,會說「遊戲很重要,但我堅持不下去」嗎?

假設你很喜歡讀書學習,當你正打開一本書閱讀時,會說「讀書很重要,但我堅持不下去」嗎?

麻煩在於,大多數人很喜歡美食、美人、美景、美遊戲等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它們能給我們當下及時的精神享受與生理和心理滿足。一些當下看起來很無聊,但對我們有長遠收益的活動,總是需要刻意堅持才能繼續。我們需要堅持背單詞、讀書、減肥、健身、上班、學習等等。很少有人需要堅持看電影、玩遊戲、聽音樂、享受人生。

現在問題來了,如何堅持去做這些需要堅持的事情?

很簡單,也很難。我們把這些需要極強意志力才能堅持下去的事情,轉變為不那麼需要堅持的事情,就可以了。

假設你有一位溫柔美麗的女友,或者帥氣體貼的男友,每當你堅持完成一天的背單詞任務,她/他就會走到你的身邊,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甜蜜的吻。這樣的話,你是不是格外有動力去背單詞?背單詞是不是就不太需要堅持了?

假設你拿出5000元交到了某位好友手中,告訴他/她自己正準備讀某本書,每天堅持一個章節,晚上9點就會給這位好友講解書中的內容。要是有一天沒有做到,就要扣500元錢。此時,你讀書的動力是不是更強了?讀書是不是更容易堅持了?如果依然沒有,請增加罰款數額,總有一個數目會讓你心痛的。

人這種生物,真的很奇怪,說白了就是很賤。當他人在場時,我們立即就會表現得奮發向上。當自己獨處時,就開始頹廢墮落。《禮記》里講君子慎獨,不無道理。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也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好些大學生要準備考試時,都會從宿舍跑到自習室中,那裡學習的人更多,更有學習的氛圍。好些人都把書買了,自己一個人讀書也能完全學會某項技能,但還是花更多的錢報個培訓班,給自己更強的學習動力。畢竟錢都花了,不想讓它白花。

我自己也是這樣。每當答應某人寫書評時,讀書的效率就會變高。每當把wifi掐斷時,寫作效率也會變高。每當打了很長時間電子競技,覺得自己這天沒幹什麼正經事,便因為內心的愧疚,轉而用功讀書。

這就是環境的力量。個人的力量很有限,我們需要學會從環境中借力,讓環境幫我們做出更好地選擇,堅持更好的人生。奧德修斯想聽女妖的歌聲,但又不想被女妖迷惑從而失去心智,於是便提前讓船員把自己綁好,使得自己只能聽歌,不能動彈。這就是奧德修斯為自己主動創造的一個聽歌環境。人與其他物種最大的差異,就在於人類改造環境的能力可謂登峰造極。我們都是人類的一員,我們都可以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環境,以巧妙地化解誘惑,或者抵禦誘惑。

要是你當下的環境不夠好,充滿了短期誘惑,無法讓你堅持做對你長期有利的事情,那你可以去選擇換個更好的環境。如果一時沒有好的選擇,那你就可以創造更好的環境。總之,只要自己處在一個好的讀書環境中,讀書這件事情,很容易就堅持下來了,還可能成為一種習慣,一種享受,完全不需要堅持。

假設你想要堅持健身,那就需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養成每天跑步或騎行的習慣,往後就不太需要堅持了。假設你想要養成讀書的習慣,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那也只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往後就容易很多了,一旦養成習慣,就不需要堅持了。

人人都有拖延症。哪怕一個人再自律,也會遇到想要拖延的事情。沒有人可以完美地規劃好所有的時間,偶爾放縱一下自己,也是可以的。

讀書是我的習慣、寫作也是我的習慣,我還有很多好習慣。這些習慣能令我終身收益,如果你們也養成這樣的習慣,相信對你們也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讀書環境的營造,其實非常簡單。現在是一個互聯網時代,拉個微信群就算是讀書小組了。在小組中,讓每個人都制定一個數周的讀書計劃,大家定個時間一起做讀書報告,這就算是約束大家的去執行自己的計劃。還可以引入罰款制度,誰沒有完成計劃,就發紅包罰款。要是一時半會找不到合適的書友,那就多花點時間和心思去找,社交網路這麼發達,總是能找到的。

關於讀書的一些零散問題

問:我自己的知識水平較低,讀不懂太難的書。要是讀簡單的書,又怕別人瞧不起,所以不敢加入讀書會之類的組織,請問該怎麼辦?

你的知識水平較低的話,那你身邊的朋友知識水平可能也高不到哪裡去。不如從窩邊草開始,煽動他們和你一起讀簡單的書。反正你們都是很熟的朋友了,不會互相瞧不起的。

問:我自己一直比較自卑,認為像《理想國》這樣的經典著作,自己肯定是讀不懂的。於是不再去讀這些書了,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你是想成為柏拉圖研究專家,在國際上取得一席之地,那麼你的自卑是對你目前水平的恰當判斷。《理想國》這樣的書,有人研究了幾十年,一個業務讀者當興趣來讀,怎麼可能比得上專家幾十年的心血?但你只要不把自己當成專家,而把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去考慮理想國這本書對你個人的作用,就行了。你不需要去研究和還原柏拉圖的思想,你只需要從柏拉圖的思想中獲得你想要的部分,那就已經很不錯了。

問:你說的這個翻譯式讀書筆記,適合精讀一本書或一篇論文。精讀與泛讀,該如何取捨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因人而異,因情況而異。假設你有10個小時,你只能精讀完1本書,或者泛讀完5本書,這兩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哪種對你的收穫更大呢?我不能說精讀一定比泛讀更好。有些時候,你確實只需要廣泛地涉獵,不需要點出專精級別的技能。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能每個人自己去權衡。我個人認為,精讀比泛讀更難,所以它更值得掌握。有能力精讀的人一定有能力泛讀,而有能力泛讀的人不一定有能力精讀。

問:怎樣判斷自己是否真的讀懂了某本書,或者至少對某本書達成了並不膚淺的理解?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書本身是一段文本,而文本並沒有標準含義。文本是一段符號串,它的意義來自人類的解讀,或者叫「賦值」。你也是人類的一員,所以你當然可以對某段文本進行自己獨到的賦值,只是當你的社會地位還不夠高時,他人可能不會認可你的賦值。

總之,人類可能都無法真正讀懂某本書,你和我都不例外。蒯因就認為詞項的指稱是不確定的,翻譯也是不確定的。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解讀言之成理,合乎邏輯,那就很不錯了。所以,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我的建議就是先擁有邏輯思考的能力,並且有一個穩固的知識框架,然後運用這個知識框架去解讀某段文本,而且以自己健全的邏輯思考能力,提醒自己隨時可能出錯,要保持開放的態度。

針對這個問題,接下來的文章中還有很多與之相關的內容,或許對於理解一本書來說,很有幫助。

問:要是沒有及時有效的反饋,我很難判斷自己是否讀懂了某本書。如何獲得及時有效的反饋呢?

在一些小班制的課程中,老師會帶著學生一句話一句話地讀書。學生每讀一句,然後給出自己的理解。經驗豐富的老師會立即向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反饋。如果你足夠有錢,你可以尋找這樣小班制的課堂。

問:我沒錢,也想要獲得及時有效的反饋,那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有親朋好友是那種經驗豐富的老師,他們可能會願意免費給你提供及時有效的反饋。

問:我既沒有經濟資本,也沒有那樣的社會資本,那該怎麼辦呢?

我一時也想不到該怎麼辦,可能真的沒有辦法了。不過,應該有一些公益性質的讀書會,其中有領讀人為大家做讀書導引。領讀人不一定經驗很豐富,但還算不錯。不過,如果參與者很多的話,不一定能給你個人提供及時有效的反饋。當然,你可以纏著他/她,讓其給你反饋。

問:我很羨慕那些享受讀書的人,讀書既是他們的短期享受,又對他們有長遠的幫助。怎樣才能成為這樣的人呢?

沒有人是生來就喜歡讀書、享受讀書的。小孩子更喜歡吃東西、玩遊戲、看漫畫、聽故事,而不是讀知識類的書籍。要想真的打心底喜歡知識類的書籍,可能要經歷一段長時間的自我虐待,扭曲自己的效用函數。總之,慢慢來吧。

問:除了讀書以外,還有沒有別的能讓我長期收益的活動?

有很多。健身、上課、工作等活動,都是如此。你要是覺得讀書很無聊,那就上網看公開課好了,視頻或許比文字更有趣。不過,讀書是一個相對主動的過程,我個人是更喜歡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他人傳達的信息的。

問:我太忙了,沒空讀書,該怎麼辦?

那要看你究竟在忙什麼。如果你在忙一些有價值的事情,那麼讀書可以先放到一邊。如果你在瞎忙一些不重要的事情,那麼就少忙一點,多讀點書。如果你在別人的屋檐下,身不由己,無法控制自己忙或者不忙,那我也沒辦法了。

問:我太窮了,買不起書,該怎麼辦?

你這很可能是借口。在中國,書太便宜了。圖書館裡也有海量的書可以免費讀。你要是真的特別窮,可以住到政府或者公益組織開設的救助站里,每天跑到免費的圖書館或書店裡讀書,不也挺好?

問:我太懶了,不想讀書,該怎麼辦?

有一次,我給一群中學生講PQ4R學習方法,其中有個小男孩問我,這套方法很好,但他使用這套方法的動力還不夠強。問我有什麼方法能增強他使用好方法的動力。我對他說,如果你同桌就是全年級第一名,他就是使用了這套方法,成為了全年級第一名。現在你也想要成為全年級第一名,你是不是有很強的動力用這套方法了?他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然而,麻煩在於,他的同桌不是全年級第一名。就算是,也不一定是使用了PQ4R學習法。很可能是他同桌天生比他智商高,後天的努力並不總是能彌補先天智商的差距。

人類的懶惰是天性,對此並沒有絕佳的解決方案。如果你是因為懶,而不是缺少方法,才不去讀書。那麼你需要的恰恰就是市面上的雞湯勵志書,這些軟勵志書能從情感上打動你,給你畫大餅,增加你努力學習的動機水平。或者,來自外界的威逼利誘,也可以促使你去讀書。

問:你說的道理我都懂,然而並沒有什麼用。我究竟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堅持讀那些應該去讀的好書,並且把它們讀懂呢?

我不知道。

相關文章:如何讀懂任何一本書:翻譯式讀書筆記(一)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請教自學大學數學物理的學習材料?
如何提升自己IT行業競爭力?
[自我介紹]關於我們和我們的專欄
存在有用的知識?

TAG:阅读 | 学习 | 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