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以K線為生,你自己心裡沒點B數嗎?

好吧,我承認,我以K線為生已經有6個年頭,不上班時間太長,有一種被社會遺忘的感覺。

有個粉絲問我:六哥,我讀了那麼多書,同時把K線之外的所有文章,都認真通讀研究了五六遍,為什麼還是做不到像六哥那樣,以K線為生?

這馬屁拍得我當場就酥軟了。

在粉絲的心目中,我竟然不僅能「以K線為生」,還能寫出讓人「通讀五六遍」而不厭倦的文章。

這位同學太會說話了,一句簡單的問話,話峰中暗藏馬屁,屁中又藏屁,一屁套一屁,迂迴曲折,蕩氣迴腸,卻又不顯山露水,讓人說不盡的舒服受用,這簡直就是拍馬屁的至高境界啊!

什麼叫做說話的藝術?這就是。

這麼有潛質的一個好孩子,學什麼K線?不去考公務員可惜了。

我承認,我被拍得很舒爽,也被拍得很飄,於是,我決定厚顏無恥一次,講一講,如何以K線為生?

「01」

首先,學會讀書。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讀書也包括閱讀各種垃圾資訊,例如本文。

樓上那哥們說,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還是變不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

廢話,讀書當然改變不了我們的樣子,能改變我們樣子的,要麼是手術刀,要麼是「殺豬刀」。

讀書改變不了我們的樣子,但是,讀書能改變我們的眼界、格局,還有看問題的深度。

少年時讀金庸,覺得金庸的武俠小說寫得很美,美美的名字,比如周芷若;美美的武功招式,比如降龍十八掌。

年長時讀詩文國學,發現,芷若源自於多處古詩詞,例如杜牧的「雨派潈漴急,風畦芷若香」,降龍十八掌源自於《易經》。

又比如令狐沖與任盈盈,名字來自於《道德經》的「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整個金庸武俠體系,裡面全是傳統文化的意境。

年少時以為自己懂金庸,年長時發現,真要懂金庸,至少還要再讀一籮筐的書。兩者之間,差著一個書架的距離和幾十年的閱歷。

扯遠了,我們回歸交易方面的書。

交易方面的書也一樣,如果將一本書單獨看,看完之後,頂多發一聲感嘆「嘩,它說得好有道理」,或者「擦,講的是什麼狗屁玩意?」

比如《海龜交易法則》這本書(下文簡稱海龜),讀完之後,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估計是「就這麼幾條簡單的狗屁規則,能賺錢?」

例如,海龜裡面的突破20日高點開倉規則,簡單到SB都能讀懂。

如果你讀不懂,我真不是罵你,純屬誤傷。

就這種簡單的開倉規則,我們甚至能找到幾百種比它「高級得多」的開平倉技法,例如均線法、分型法、頭肩頂法、八卦推演法、吸星大法、采陰補陽法等。

哪一種不比海龜的突破法狂拽炫酷屌炸天?

海龜作者,理查德丹尼斯當年設計海龜時,為什麼使用SB的突破規則,而沒有使用這些狂拽炫酷屌炸天的複雜規則呢?

為什麼我們都能想得到的高級技法,理查德丹尼斯卻視而不見呢?

難道是因為他比我們蠢?

我們之所以有這些疑問,源於我們知識儲備不夠。

如果我們對突破法的歷史有足夠的了解,就不會無知到拿那些江湖賣藝般的技法和突破法相提並論。百年前,突破法的開山鼻祖李弗莫爾,可是幾乎統治著整個華爾街的啊。

海龜的其它規則也是同樣的道理,當我們知識不夠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條條簡單無內涵且讓人懷疑是否有用的規則。但是,當我們真正深入研究它們時,發現,想要讀懂它們,至少還要再讀一籮筐的書籍。

讀完還不夠,還得將所讀的書籍認真思考融合,最後才可能理解透作者的設計思想。

知其設計思想,我們才能將「文字信息」變成我們的「知識」。海龜如此,其它的書籍亦如此。

「02」

單純的有知識,是沒辦法以K線為生的,我們還得學會將知識變成技能。

《天龍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王語嫣,通曉天下各門各派武功,神仙姐姐在圍觀別人打架時,不僅一眼就能看出雙方打架招式,還知道怎麼破。

神仙姐姐簡直就像BUG一樣的存在,不僅過目不忘,還能融匯貫通,這智商絕對是愛恩斯坦級別的了。

然而,這麼牛逼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海量知識儲備,她居然不會武功。

神仙姐姐為什麼不會武功?因為她只看不練啊。

我們看了那麼多書,為什麼還做不好交易?因為太多人只看不練,甚至連看都沒看通透。

所謂「練」,不是心血來潮偶爾開幾手,而是持之以恆的寂寞。

古龍小說里,有劍客為了極致,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練習一個簡單的動作,撥劍,練到後期,成為本能。

投機市場,我也見過有人使用極粗糙的原版海龜交易法則,一用就是四五年,最後成為傳說里的高手。

一個人之所以能堅持使用海龜四五年,一定已經深刻的理解了海龜的精髓。

那些每天變著花樣,一會兒海龜,一會兒烏龜,一會兒忍者神龜,一會兒雙頂,一會兒背馳,一會兒分型的,大多活不長久,在電視劇里頂多活三集。

堅持長期枯燥乏味的實盤練習,是一個很重要的成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不是太蠢,會慢慢悟,所謂悟,其實就是將知識轉化為實戰技能。

長期的練習過程中,還會沉澱下一些屬於我們自己獨特的數據,比如年化收益、最大回撤、盈虧比、資金曲線等。

時間越長,數據越准。

由於我們的知識結構不一樣,每個人的個性也不一樣,導致我們每個人的數據都是獨一無二的。

通過分析自己的數據,能讓我們更科學全面的認識自己。

當你收集了三五年數據之後,能不能以K線為生,還需要問別人嗎,自己心裡沒點B數嗎?

「關注微信公眾號:K線之外,學習更多實戰技能」

推薦閱讀:

主觀交易&順勢而為??
為什麼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靠交易成功的幾乎看不見?
離開交易員 (Trader) 崗位的原因都有哪些?
關於中樞震蕩的策略問題?
交易員的一般喜歡養什麼寵物?

TAG:股票 | 交易员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