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8天800遍?!

這是軟實力英語的第307篇文章。

上周日,帶苗苗去學畫畫。

在樓道看書等待時,兩家長在一旁聊天,一個穿紅衣,另一個穿藍衣。

紅衣:我們家孩子的家庭作業特別多,每天都要寫到11點左右。

藍衣:那還算多嗎?我們家孩子每天作業都要寫到12點多,語文每天都要抄寫幾十遍課文生字。

紅衣:才二年級就這麼訓練,孩子都要學傻了。這簡直是變向體罰,你們怎麼不去告這個老師?

藍衣:這個老師還是二年級比較牛的一個老師,想進這個班還不容易哎!

紅衣:那也不能每天都抄幾十遍啊?這麼小的孩子受得了嗎?

藍衣:這算什麼?國慶8天假,每天抄生字100遍,8天800遍,門都沒有出。

紅衣:這也太瘋狂了!

在中小學,罰抄幾十遍,甚至幾百遍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範圍內依然存在。前兩天,我還見一學生為應付罰抄,買橡皮筋,將三支中性筆綁在一起寫字,一遍頂三遍。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當學生都在忙於和老師鬥智斗勇的時候,是沒有心思好好學習的。

抄寫的目的是為了記憶,但是超過一定遍數,就屬於無效重複了。

01

單詞抄寫

我每天要求學生背誦30個單詞,每天課前都要聽寫,錯的訂正10遍。這種作業兩三分鐘就能完成,而且鞏固了沒有記牢的單詞,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重複是記憶之母。但要指出的是,此處重複的定義,是指在不同時間段,重複練習某一知識或技能的遍數越多,記憶越牢。

而在同一時間內,幾百遍的抄寫,就是一種變相體罰,純粹是浪費時間,也不符合記憶規律。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新知識的遺忘是先快後慢,所以,記憶重複的規律應該是,間隔時間從少到多,不是一次多遍,而是少量多次。

單詞和漢語生字記憶尤其如此。要通過20到30遍左右的循環記憶,才能實現永久記憶。

02

課文抄寫

古人學習,不是背書,就是抄書。有道是,眼過千遍,不如手寫一遍。看書的時候,很難長時間集中精力;抄書的時候,注意力長久停留在書上,便於加深理解。

古時候,書籍不易得到,於是盛行抄書;因為大量抄書,乃至能夠背誦。長久以來,我一直敬佩歷代名家超強記憶能力。著名思想家顧炎武,能背誦約64萬字的十三經。 錢鍾書求學清華的時候,以博聞強識而知名。著名作家沈雁冰(茅盾)更是能將整本《紅樓夢》背誦下來。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從小開始抄寫經史書籍,包括《唐書》、《漢書》等,有的還不止抄寫一遍。南宋大學者洪邁,將長篇歷史巨著《資治通鑒》連抄了三遍。

大文豪魯迅也喜歡抄書,先後抄過《茶經》、《謝承後漢書》、《晉書》、《台州叢書》和《易林》、《嵇康集》,其中,僅《嵇康集》就抄寫了三遍。大作家葉聖陶,從小就養成了抄書的習慣,一遇到自己喜歡的文章,就抄寫一遍。優秀作家孫犁說:「讀書讀到自己特別喜愛的地方,就把它抄錄下來。抄一次,比讀十次都有效。」

另外,領袖毛爺爺(澤東)也熱愛抄書,比較有名的有《曾國藩日記》、《西洋倫理學史》和《離騷》,晚年尤愛抄唐詩。

沒有積累,就不會有輸出。受名家們的影響,我也開始抄寫英文版《培根論說文集》和《新概念英語4》,中文準備抄寫《古文觀止》和《唐宋詞選》。

同時,我一直在訓練苗苗的抄寫。晚上寫完作業後,抄寫一遍每天早晨朗讀的《新概念英語2》的課文。 身教重於言傳。有我為榜樣,孩子就不覺得抄寫是負擔,反而激起了她的好勝心,抄寫工工整整,非要勝過我不可。

03

讀寫結合

抄寫的目的不是練字,是為了模仿學習,還要讀抄結合。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課餘時間相對較多,擴大閱讀量,同時有空抄寫一篇優秀文章,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當然,不能圖速度,就規定孩子一年必須閱讀多少本書,這是不合適的。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再結合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每天閱讀20頁左右,或是每天閱讀半小時。長期堅持,自然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和抄寫都是一種輸入,是為了以後的有效輸出---寫作。只有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有質變的發生。讀的多了,自然就會有寫的衝動,當然也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引導。苗苗經常寫一下家庭糗事,因為她覺得特別有意思,所以就不停地記錄;另外,受動畫片《海賊王》的影響,還寫過恐龍與海盜的故事。

04

機械重複

抄寫文章,甚至經典書籍,是一種有效輸入。而僅僅抄寫生字或單詞幾百遍,就屬於機械重複,其結果是扼殺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這與書法落幕不一樣。臨帖的目的是為了模仿具體某一個字,學習其字體結構和運筆方法,並不是為了學習碑文的文采和思想。這就是機械抄詞和有效抄書之間的區別。

只聽說古人有抄書成為名家的,從未聞有人抄詞寫出好文的。誠然,對於兒童來說,作為寫字基本功的練習,三到五遍的抄寫是必要的,並且應該在不同的階段循環抄寫,比如一周、一個月、一個學期等。

重複是為了模仿,模仿是為了創新!


推薦閱讀:

教你如何搞定熊孩子,從此住上乾淨舒適的家!
遠離性侵!美國兒童保護專家為孩子上的兩堂課
新時期的父母們,該怎麼引導孩子使用電腦?
21世紀的教室應如何管理?「放手」

TAG: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