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不穩定的背後,是自信還是自卑?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來自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沙特不穩定的背後,是自信還是自卑?

NO.333-中東文化

作者:貓斯圖 / 製圖:孫綠 / 編輯:大綠

沙烏地阿拉伯這兩天大新聞不斷,王子高官接連落馬,甚至還出現了飛機墜毀的戲碼,讓人不禁懷疑這個土豪國家究竟在醞釀什麼變局。

作為今日阿拉伯世界的代表,沙烏地阿拉伯的「開放性」有目共睹,但在這種表面的開放性下,它的保守和神秘往往令人迷惑。對近期沙特新聞的解讀,也往往流於表面,很難從現代阿拉伯國家社會矛盾的深處去看待這些現象。

今天的文章,就帶你看看現代阿拉伯社會表面上的種種不和諧,背後有著怎樣深刻的矛盾動機。也許見識了這些矛盾之後,你就能自己分析出沙特最近新聞的深意所在。

等而下之的文明

在今天的阿拉伯國家,追尋阿拉伯文明遺產是一種典型的政治正確。

阿拉伯文明在歐洲的蒙昧時代確實創造過相當不俗的文明成果,在航海、數學、天文、經濟各領域都站在當時世界的前列。即使是歐洲人,也不能不承認阿拉伯人作為當時文明守護者的價值。

賈比爾,現代化學之父

一位具有熟練技巧的實驗家

十四世紀他的著作

被翻譯成拉丁文傳入歐洲

推動了歐洲化學產業的發展

一個為人熟知的例子是,催生歐洲文藝復興的希臘羅馬書籍,很多是從阿拉伯人的圖書館中轉譯回歐洲的。大航海時代開啟早期,歐洲的航海家也需要諮詢阿拉伯商人關於南方水路的問題。

13世紀的阿拉伯語手稿,

描述蘇格拉底與他的學生進行討論。

但是自從18世紀歐洲引領了近現代文明革命之後,阿拉伯文明的地位便一落千丈。一開始保持著開放心態,迎接歐洲文化成果的阿拉伯人很快發現,歐洲文明和阿拉伯傳統文化格格不入。其實這種衝突在歐洲本土也發生了,但是由於是一種內生性的變革,保守勢力的退讓尚可完成。

阿拉伯聯盟與歐盟的現代格局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但對於阿拉伯人來說,新的秩序挑戰了原有的生活模式還在其次,最嚴重的問題是,自己成為了新文明鄙視鏈條中等而下之的文明。阿拉伯式的生活方式在歐洲人看來是落後的、保守的,這讓阿拉伯人很有一種被侮辱的感覺。對於這一點,中國人應該不難理解。

嗯。保守。

這兩種被鄙夷的情緒還有所不同,宗教矛盾和地緣上的接近,讓歐洲對阿拉伯世界的鄙夷還帶有某種報複色彩。幾個世紀以來,歐洲人終於覺得自己是更強大、更進步的力量,揚眉吐氣的感覺必須抓緊體驗。

諷刺西方對沙特政策的漫畫

但與此同時,一些歐洲的研究者也開始意識到了傳統阿拉伯文明中的優秀部分。對阿拉伯文明的再發現,成為了由西方主導的一項熱門學術運動。這種再開發不僅包括阿拉伯世界的伊斯蘭文明,還包括位於阿拉伯世界的更古老的文明成果。

一冷一熱,兩種態度的反差讓阿拉伯人的認知開始出現了偏差。西方人一方面表現出對傳統阿拉伯生活方式的嫌棄,另一方面又有對阿拉伯古代文化的痴迷。最讓人疑惑的是,西方人一旦開始對現代文化認祖歸宗,就會發現阿拉伯文明對文藝復興的價值極高,甚至將其納入了西方文明的基礎中。

迷惑的阿拉伯人開始尋找這種偏差的內在邏輯。他們發現,自己如果全盤接受西化,會因為並非這個價值體系的土著而顯得笨拙;而如果恢復阿拉伯文明的傳統,反而會再次喚起西方人對自己的尊重,正如西方人尊重他們祖先的文明成果一樣。

對西式文化的認同

沙特和埃及領導人各有看法

於是,阿拉伯人在擁抱西方文明一段時間之後,又退回了原有的傳統生活中。這種趨向於保守的心態,是極端宗教思想沉渣泛起的原因之一,這也變成了對抗現代西方文明的一股力量。但是本質上,這種所謂的「阿拉伯化」,是包裹著一層頭巾的「西化」,只是他們太過敏感而驕傲以至於不願意承認罷了。

阿拉伯人的傳統宴席

在這個外殼下

很多人其實已經西化

逃離鄙視鏈

這種表面上從西方世界的抽離,是阿拉伯人能找到的逃離鄙視鏈的唯一方法。從歷史遺產中儘可能地發掘和西方現代文明不同的元素,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的焦點。

但是這種抽離是一種飲鴆止渴,會帶來兩個嚴重的副作用:一是用西方視角評價自身;二是讓阿拉伯世界集體罹患拖延症。

副作用也有好處

沙特女性被允許開車

就是一種解放

想要逃離西化,卻又用西方視角評價自身的奇特現狀,來自於阿拉伯人對一個觀念的自豪感:西方現代文明有強烈的阿拉伯文明基色。很多阿拉伯學者致力於證明,正是阿拉伯人把平等、誠信、公平等概念傳播到了西方。既然阿拉伯人是老師,那就不能做得比西方的學生更差。這樣,就免不了要用西式的觀念標準來看待阿拉伯世界的事務。

不如把建築也換成以前的樣砸

其實不僅阿拉伯世界,整個中東都被傳染了這一觀念。這還主要是因為中東的石油產能,把它放在了西方世界經濟版圖的「中心位置」,西化的評價方式往往不得不出現。

如果沒有石油產業的支撐

中東諸國還會如此重要麼?

當然這種行為和觀念上的撕裂並不是中東的專利,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或多或少都在經受這樣的變革。用西方式的觀點評價自身,是一個地區對接世界經濟的前提條件。和西方世界的貿易關係越密切,觀念的變化就要越深入。不過觀念的轉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表面的新觀點下,舊有的文化傳統往往極為頑固。

沙特首都利雅得

伊朗在上個世紀的西化又伊斯蘭化,可以認為是這種矛盾在阿拉伯世界之外的一個投射。巴列維王朝的統治者們希望通過全盤西化,把自己納入西方人的政治版圖中,進而提高伊朗的競爭力。但是西方模式套用得太快太生硬,很快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

沙特估計就沒把

波斯人-波斯語-什葉派的伊朗

當穆斯林兄弟看待

最終,伊朗的宗教勢力冒頭,喚起了民眾對現有秩序的不滿,一場伊斯蘭革命由此誕生,乾脆徹底排斥了西方世界的影響。表面上看,這次革命是由於統治者操守的污點、人民低下的生活水平等原因催生的。但本質上,這就是伊朗固有文化對新來的西方文化之間產生了排異反應。

伊朗伊斯蘭革命遊行

排異反應不可能只有伊朗一家獨有。只不過在伊朗,這種反應由於王室的貪功冒進和革命者濃烈的宗教色彩被放大了。和這些頭腦發熱的波斯人比起來,阿拉伯國家的矛盾心理更加隱蔽,但是確實存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沙烏地阿拉伯。這個國家沒有什麼歷史,更沒有在阿拉伯文明的序列里留下過什麼值得一提的成果。但這個國家現在卻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的代言人。

興起於半島內陸的沙特家族

在聖裔哈希姆家族看來

簡直就是野蠻的篡位者

沙漠服裝、棗樹、彎刀、駱駝……這些典型的沙漠元素是西方人眼中的中東,沙特人就把這些元素全部拿來裝點自己。以至於他們看上去比歷史悠久的敘利亞、約旦、埃及人更像是阿拉伯人。

從沙特的國旗國徽就能看出來

在形象上,他們徹底脫離了西方世界的控制。可沙特人隱藏在沙漠長袍之下的生活方式,也許比西方人更西方。

門裡門外的

沙特土豪購買西方奢侈品是家常便飯,當地的高檔場所除了餐食是清真的以外與西方世界沒有什麼區別。西方式的生活節奏,也是當地很多中高層人士所嚮往的。

人不如貓

他們從來也沒有真正脫離西方中心論的影響。

幼稚的拖延症

至於阿拉伯人由於表面保守化而逃避解決現實問題的毛病,在這個世紀以來的各種中東問題中體現得更為明顯。

由於不願意承認西方文明的優勢地位,阿拉伯人傾向於在遇到困難時,設法套用自己的輝煌歷史。但古代的經驗並不能直接作用在現代社會。陷入兩難的阿拉伯人於是選擇放棄治療,任憑拖延症蔓延。

無論多輝煌,始終是過去的

圖為13世紀的醫學手稿

阿拉伯國家的實權君主制一直飽受外界詬病。在世界各國基本法制化、平民化的現代,能讓王室保有這麼大的權威,很有阿拉伯特色。

「沙特」先生不止一位

中東特殊的能源經濟模式讓人們缺乏優化體制的動力是一個原因,對政治西化的恐懼則是另一個原因。阿拉伯人擔心一旦他們也轉型民主制,就會失去阿拉伯人的特點,從而成為西方人眼中的四不像。與其被人歧視,還不如跳出這個評價體系。

沙特也還有死刑制度

位在首都利雅得市中心的迪拉廣場是公開斬首的地點,因此有「司法廣場」或「劈斬廣場」如此的稱號

阿拉伯式的外交也充滿了中古時代的風味,而絕非現代外交應有的面貌。沙特帶領一眾海合會會員國集體封殺卡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理智的外交談判、妥協,在這裡變成了找人傳話、互不相讓。說這是外交手段還不如說,這是一群小孩子在賭氣。

對卡達的那一次封殺

對待恐怖主義的束手無策,也是這個副作用的惡果。

可能對於阿拉伯人來說,找回尊嚴才是重中之重(在一個「封建」國家,威望乃維穩之前提),而解決實際問題反而沒有那麼高的優先度。但是一個困難重重、問題多多的阿拉伯世界,又要怎麼獲取別人的尊重呢?

為了維持威望

宮斗也是在所難免

天家何來骨肉親情

為了避免被置於鄙視鏈底端,阿拉伯人在表面上頑固地保留著自己的傳統。有的阿拉伯人甚至相信,自己可以通過模仿輝煌的祖先,再次撼動人類文明。

但殘酷的現實是,這種保守既不能讓他們回到過去,也不能讓他們走向未來。最近沙特接連出現的宮斗新聞和他們所標榜的西方體制之間,沒有那麼大的鴻溝,兩者是統合在社會深處的某個層面上的。

身處時間夾縫中的阿拉伯人,也許是要等到能源經濟巨變的那一天,才能想明白這個道理吧。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推薦閱讀:

博弈耶路撒冷——沙特為何要暗通以色列,拋棄巴勒斯坦?
沙特為什麼要緊抱美國大腿,肆無忌憚的狠踩俄羅斯?
羨慕沙特國王土豪行?人家等了60年才坐上金電梯!
海灣地區2017:最佳搶鏡獎,是你們無疑了
沙特為什麼要跟美國結盟?石油之外,沙特還能得到什麼好處?

TAG:中东 | 沙特阿拉伯王国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