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愛:強烈的愛,竟會讓缺愛者更「自私」
音樂:御龍品青梅
引子
自私,在我國的語境里,是一個不道德的辭彙。缺愛者往往不願意表露「自私」的一面,甚至對「自私」的特性非常厭惡。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看到別人夸夸其談自己的一點成績、有炫耀色彩的時候,就會非常厭惡對方。其實這是自戀能量嚴重壓抑的表現,把自己的自戀能量深深得壓抑了,而別人卻可以那樣張揚得釋放,「實在讓人嫉妒」。
愛是療愈一切心理問題的良藥,這句話永遠都不會錯。但是在婚戀關係里,有時會發生一種情況:一方對另一方非常好,付出很多,而另一方欣然接受,但總是沒有「恰當的回應」,付出的一方漸漸失去熱情,愛的能量逐漸耗盡,導致關係出現破裂的趨勢。
其實,這是缺愛者遇到真愛然後喪失真愛的常見模式。
腦神經科學
要弄清這一模式,得從腦神經科學的研究入手。
一、
當一個人處於強烈的浪漫愛情最初期那甜蜜的折磨之中時,看到自己伴侶的照片會激活富含多巴胺的鬧區,包括腹側被蓋區和尾狀核。同時,看照片也會降低與害怕反應有關的杏仁核的活動。(Aron,2005)
二、
Bartles和Zeki進行了兩個依戀關係的研究。在一個研究中,實驗參與者觀看他們愛侶的照片(Bartles&Zeki,2000),在另一個研究中,實驗參與者是一群母親,觀看自己幼兒的照片(Bartles&Zeki,2004)。這兩個研究對比顯示,浪漫的愛情和偉大的母愛喚起時,大腦激活的區域有大量重疊的部分,這可能並不奇怪。另外,在大腦抑制的區域,也有重疊的部分。這可能也並不奇怪。
奇怪的是,重疊的抑制區域,是中前額葉/旁扣帶回皮層,是與心智化能力密切相關的腦區。
解釋
一、
Bartles和Zeki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解釋:「浪漫的愛情關係和母愛都激活了獎賞系統中的特定區域,並且抑制了那些和對他人進行關鍵的社交評估有關的神經體系,以及和負性情緒有關的神經體系的活動……一旦個體對某個人十分熟悉的話,評估這個人所具有的社會效用的需要也就降低了。這和對於做這類評估而言必要的神經系統的活動降低有關。因此,這些發現讓我們離用神經科學的語言來解釋為何「愛情是盲目的」更近了一步。」
這段話的意思是:安全依戀,無疑對心理成長是有益的。但是在安全依戀里,由於對對方十分熟悉,就讓人消除了揣摩、理解他人的需要,相應的腦區也安靜了下來。
也就是說,在安全的愛里,由於很信任對方,往往就不太考慮對方在想什麼。
二、
事實上,愛的狀態會阻礙心智化,主要發生在一段愛的關係帶有迷戀特性的早期階段,而不是一直如此。
當兒童感受到和父母有安全的依戀關係時,兒童可以讓心智化需求鬆懈下來,而不需要去監控方面的心理狀態;與此同時,這種安全感使得兒童能夠嘗試做出更深的自我探索,在父母的鏡映反應中發現自己的心理。
簡而言之,兒童揣測他人的需求下降,發現自我的需求提升,並在愛里健康得發展主體性。主體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又會自然得回來提升共情能力,發展社會化的社交能力。
結果
一、
缺愛者的情況則正好相反:常年活在不安全的依戀關係里,需要不斷監控別人的想法,主體性發展停滯,社交模式停留在家庭關係模式的簡單重複階段。
所以會:對他人的想法特別敏感,自己內心比較空洞乏味,與家庭成員外的他人社交存在障礙。
二、
缺愛者在強烈的愛中,獲得安全依戀的初期,部分心智會退行為孩子,同樣會發生心智化需求鬆懈的情況,轉入自我探索的階段。這個階段,缺愛者很可能會變得非常「自私」,缺乏共情能力、同情心理,不太能做到體貼和溫柔,相反可能索取欲很強。
如果是有「受害者」心理的缺愛者,在安全依戀中,「自私」心會更強,索取欲會更旺盛,不信任感會驅使自己反反覆複試探對方,感恩心則很弱。
三、
缺愛者的戀人,若要持續陪伴,要麼心理境界很高(佛陀),要麼情感捲入較低(演戲)。
劉惜君《御龍品青梅》 http://www.iqiyi.com/w_19rrbp3121.html【作者】
光之泉,依戀關係專家,中國最年輕心理協會法人
高級心理諮詢師,高級私人心理顧問,多年聚焦缺愛領域
微信:ilufugong
【拓展閱讀】
缺愛和抑鬱心理系列文章匯總
公眾號:源泉心理
推薦閱讀:
※如果我暗戀一個男生,然後有人問我「你是不是喜歡他?」如何回答才能讓提問的人真的不知道我喜不喜歡他?
※極限絕望的世界也有著光芒,這部滿分漫畫不僅給你吃狗糧還幫你順便消化乾淨!
※為了捎別的女生上班不願意送老婆上班正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