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系列步槍(10):二戰狙擊型號
二戰狙擊型
戰後的德國國防軍對狙擊沒什麼興趣,他們認為這只是塹壕戰的產物,之後不可能再重現。因此,他們開始在30年代出售庫存的狙擊步槍。儘管在納粹黨執政後開始進行重新武裝後,德國停止了這種拋售,但是德國的新領導人也沒有在設想的閃電戰中找到狙擊槍的用武之地。在二戰開始時,國防軍沒有經過訓練的狙擊手,也沒有狙擊手訓練項目,狙擊步槍的數量也很少。在經歷了波蘭戰役後,德軍開始給每個步兵班裡面配發一把安裝有望遠鏡瞄準鏡的步槍用於進行遠距離射擊。這就是Zf 41(Zielfernrohr,望遠鏡瞄準鏡),一個放大倍率只有1.5x倍的瞄準鏡。它被安裝在表尺上,雖然出瞳距十分長,但是這種安裝方式也意味著它可以使用橋夾進行裝填。雖然瞄準鏡的小尺寸使得步兵很容易攜帶這種步槍,但是低倍率意味著這把步槍更是個班級的「專用神射手」而非給狙擊手專用的步槍,雖然其原本的職責也就是給班級步兵提供一名神射手。然而,在1941年入侵蘇聯後,國防軍要對抗的蘇聯紅軍與之前的國家不同。蘇聯紅軍在30年代一心訓練狙擊,所以德軍發現自己在裝備和訓練上都有很大差距。在德軍的裝備升級到同一水平之前,許多德軍狙擊手都使用繳獲的蘇聯狙擊步槍。他們使用各種不同的瞄準鏡,但放大倍率都是4x倍,大部分都被叫做Zf 39。德軍選出了精度較高的Kar 98k並為它們安裝了這種瞄準鏡。大部分瞄準鏡都直接安裝在槍膛上,因此這些步槍不能使用橋夾進行裝填,只能一發一發裝彈。德軍也使用一些更高倍率的瞄準鏡,但是隨著倍率的上升,境內視界逐漸下降,所以超過6x倍率的瞄準鏡並不實用。一些Kar 98k也裝上了為Gew 43設計的4x倍率的Zf 4瞄準鏡,但是數量並不多。
雖然德軍努力想要追上蘇聯,但是望遠鏡瞄準鏡的供給數量一直都無法滿足需求。低倍率的Zf 41一直是德國庫存中最常見的瞄準鏡,大約有100,000把。原本Gew 43半自動步槍會配發給狙擊手,然而其精度並不如Kar 98k,所以大部分都使用小型的Zf 41瞄準鏡。
由於西方盟軍沒有採用「專門的神射手」和「真正的狙擊手」這種分工系統,所以他們無法理解德軍部署的狙擊手數量和訓練標準,一些士兵聲稱德軍的狙擊手素質不高,但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遭遇的只是班級的神射手。對德軍而言,訓練狙擊手和生產武器一樣重要,但是課程需要教官,這些人自己也需要經歷戰火,所以直到1943年之後國防軍的狙擊學校才能夠訓練大量的狙擊手。即使如此,德軍還是缺乏大量的狙擊手,所以一些沒有接收正式訓練的人員在使用蘇制步槍後也成為了出名的狙擊手。
狙擊學校的課程一般維期4周,教授的內容包括野外生活,個人偽裝,收集情報以及槍法。作為課程的一部分,新的狙擊手都會擁有一把新的步槍,這把步槍會和他一直在一起,以防武器在運輸時被後方的部隊弄傷或盜走。為了防止瞄準鏡受損,望遠鏡瞄準鏡在平時不會安裝在步槍上。
德軍狙擊手設立了獎章,但是獲取起來有較大限制。只有「狙擊擊殺」才計數,而在敵軍攻擊時防禦據點的擊殺不算,而且就算是狙擊擊殺也要軍官或軍士確認。起初,每擊殺十人狙擊手就會被授予銀色條帶,但是在1944年之後德軍開始配發橢圓形的三級徽章,擊殺計數要分別達到20,40,60,不過在這之前的擊殺數都作廢。不過許多狙擊手都不願意佩戴它,他們害怕在被俘虜後收到殘忍對待。德軍狙擊手塞普·艾勒伯格認為腦子正常的神射手都不會在戰鬥中佩戴這種徽章,所以在他受到徽章之後立即就把它郵回家裡,而英國的狙擊手教官查爾斯·肖爾也說他沒見到過有人佩戴這種徽章。東線的狙擊手即使沒有佩戴這種勳章,在被俘後也會遭受殘酷對待;大部分人都選擇帶上一把手槍,手榴彈或者衝鋒槍進行最後的抵抗。由於有文件證明被俘的德軍狙擊手在死前會遭受折磨,所以大部分人都寧願戰死。
推薦閱讀:
※二戰結束時德國距離能製造出原子彈還差多遠?
※為什麼二戰後國際社會禁止在戰爭中使用「達姆彈」等武器?戰爭的目的不就是使用任何方式消滅對方嗎?
※如何看待蘇軍在柏林的行為和美國火燒東京原子彈轟炸廣島?
※整理故人遺物時,發姥爺二戰當日本兵時的手冊,不知那時日軍軍事水平如何?(還有一些勳章)待專家鑒定?
※中國獨自打贏抗戰需要怎樣的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