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孩子童年的父親,如何重建威信?

棉棉老師:

我兒子小學四年級了,一直沒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連最基本的學校作業都拖拖拉拉。有時候我下班回家,雖然累成狗也打起精神準備給他輔導一下功課,但他一點不領情,我給他安排少量的課外學習(不是上校外學習班),他總是不予理會,繼續自己玩自己的。好好講道理他很少聽得進,跟他發脾氣他又瞬間落淚各種慫樣……我極少真正動手,多是黑著臉嚇唬一下,但感覺他已成油條,軟硬不吃,他不想做的事,怎樣威脅利誘也難令他順從,做與不做完全看他心情,我真是頭都大了!

三年級之前我對他管得很少,因為幼兒階段主要是他媽媽和外祖父母照顧,溺愛也是有的,我看著不爽卻也沒辦法改變,無奈。他人雖小,性格卻不那麼簡單。被寵愛,有點小自私,尤其吃東西方面,但又不是小霸王看著就討人厭那種。他靦腆,個性柔弱,比較文靜。人雖然聰明,但有惰性,又很浮躁,缺乏男孩的堅忍,每逢被批評常常淚灑當場,遇見困難挫折,則顯得很煩躁,然後第一反應是找媽媽,而不是先嘗試獨立解決。

說實話,我寧可他笨一點,像一般男孩那樣大大咧咧甚至冒點傻氣,也不希望他如此玻璃心,簡直像個女娃,煩。作為父親,我在他小時候給予的關心和陪伴確實太少,這也導致他現在有事不跟我講,有話不找我說,在家裡只願意跟他媽交流。我想亡羊補牢,也經常在努力,可是成效甚微。請問這種性格執拗的孩子怎樣跟他溝通才好呢?」

經過這位父親的授權同意,本期我決定以「缺席的父親如何與孩子溝通」為主題,講講下面這個事例給我的體會。

在我們國家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觀念下,在孩子童年「缺席」的父親決不在少數。很多父親在孩子幼年時期都忙於打拚事業,因此錯失了這個建立親密父子關係的黃金時期。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卻對自己淡漠一如陌生人,悔之晚矣!

好在現在大家已經越來越認識,「父親」這個角色對於孩子成長的作用絕不僅限於「賺錢養家」。父親對家庭生活的參與度增加,「全職父親」數量上升,都是好現象。

針對上文案例中的父親的求助,我先給一個「一句話錦囊」:

首先和孩子修復關係,然後給他講明利害關係,最後結合孩子的「愛」與「敬畏」,重建自己作為父親的威信。

案例中的父親和母親似乎都缺乏了必要的權威感,家庭教育里明顯缺少「規則」意識。因父親在童年時期的「缺席」,孩子可能從小就沒有建立起「要尊重父母」的觀念。

按提問者目前的情況,我主要給出下面三個方面的建議:

1. 重建作為父親的威信和楷模

首先,當務之急是要和孩子恢復前期疏遠的父子關係,初步建立身為父親的威信。

案例中的孩子正上小學四年級,處於青春期的前期階段,正是棘手的年齡。此時的孩子,迫切需要父親為他樹立一個男性楷模,這樣他才可以習得父母雙方身上寶貴的品質的結合體,例如父親的冷靜堅毅,母親的溫和細緻。

這個時候父親選擇回歸孩子的生活,介入孩子的成長,是很正確的。

然而「威信」這東西,要建立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它和「畏懼」又不一樣,並不是讓孩子怕你就可以的,而是要「敬畏」和「嘆服」,即「又敬又愛又崇拜,必要時候還有點怕」。

想要快速和孩子建立關係,秘訣就一個:陪他玩

在和孩子的玩耍中,先建立起彼此的親密感和信任感,有了足夠的愛的基礎,才能再談其他。

本案例中的父親應該是屬於比較嚴肅的人,有自己的事業,對孩子也有較高的期望和要求。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結合自身的資源,給孩子安排一些「寓教於樂」的活動。

大多數孩子都是通過「玩耍」來認識世界的,聰明的家長會選擇把玩耍和學習結合起來(例如逛博物館、旅遊和觀看競技比賽),這樣比逼著孩子做題要來得事半功倍,還能有效指導孩子接觸學校以外的社會。

怎樣讓孩子在玩中學:

萬聖節特刊:「南瓜燈」的意義——在玩耍中,孩子們學到了什麼?

2. 認清育兒方面付出和回報的關係

孩子是很簡單的生物:誰真心對他好,誰讓他感受到了愛,他就聽誰的話。

如果父親在孩子的成長期缺席了,或者參與度不高,那麼貿然嚴肅的管教孩子,他當然不會聽話。

即便孩子的教育成果未必使您滿意,但還請您一定要正視孩子媽媽和外祖父母對養育孩子的付出。尤其是年邁的外祖父母,他們在您忙工作的時候,默默承擔起本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分擔了您和孩子媽媽肩上的重擔。

至於現在孩子和您不親近,是因為平時的接觸本來就太少。有些父親雖然很忙碌,但仍然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時時刻刻都與父親息息相關,這樣的家庭才有凝聚力,是最了不起的一種家庭。

比如,有一個很正面的案例,影帝劉燁的妻子安娜常常帶幾個孩子探班父親拍攝現場。安娜不斷的告訴孩子「爸爸工作是很辛苦的,所以才有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她說,一定要讓孩子們覺得父親是「有用的」,是他們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父親工作忙難以與孩子相處的情況下。劉燁坦言,自己平日拍戲太累,回到家也常常鑽進書房打遊戲或睡覺,很少有機會和孩子相處。他很感激安娜,讓孩子仍然喜歡爸爸,覺得爸爸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同樣的情況,如果家庭中有一方工作較忙(通常是丈夫),而另一方承擔了更多的育兒責任(通常是妻子),請不要把對方為家庭的付出視作是理所當然。應該對伴侶的付出心存感激,並且儘可能多抽出時間來配合對方,多與孩子相處。

建立一個有凝聚力的家庭,需要全家人的共同努力。

怎樣增進家庭親子關係:

家庭親子關係的「秘密武器」—— 「儀式感」

3. 建立家庭育兒統一戰線

在教育孩子的大方向上,您應該爭取建立家庭統一戰線,即全家人都同意以特定的方針教育孩子。

當孩子摔了一跤哭了,是告訴他自己爬起來還是忙不迭去把他扶起來?

當孩子無理取鬧,不肯寫作業就想玩的時候,是溫和並立場堅定的拒絕他,還是讓他一求就心軟屈服?

當孩子亂髮脾氣的時候,是晾他一會兒過後再講道理,還是立馬就暴跳如雷?

當孩子要求購買昂貴的玩具的時候,是將昂貴玩具設置為一項獎賞,還是馬上答應買給他?

這些都是值得全家人商量的問題。

孩子應該得到足夠的愛,越多越好,前提是這份愛是滋養他人格發展的,讓他學會愛別人和愛世界的,而不是毫無原則的寵。很多人以為「寵溺」就是愛,就是對孩子好,其實不然。

「溺愛」就像糖果,孩子人人都喜歡,有時候還會哭著想吃,但是吃多了肯定要壞牙齒,並且營養不良,導致身體和腦子都長不好。還有,吃慣了「糖果」的人,還吃得下有營養卻不甜的「白米飯」嗎?

我的工作中遇到許多這樣的例子,在家受盡寵愛的孩子,來學校後很不受同伴歡迎,幾乎無法適應集體生活。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幫助孩子儘快調整自己,接納現實「學校和家裡不一樣」,慢慢適應不一樣的生存法則。不過,大多數孩子由此變成了「雙面人」:在學校時乖巧得像小綿羊,回家就成了獅子般的暴君。

給了他們暴君寶座的,你們猜猜是誰呢?

小學四年級了,當務之急是要讓他明白每件事都會有相應的後果,學會「延遲滿足」和自我規劃,否則只會一直得過且過,追求短暫的舒適體驗。

關於「延遲滿足」這一點,可以參考我上一期的文章:

兒童的「貪圖享樂」VS「延遲滿足」:「我該吃掉眼前的棉花糖嗎?」

有的人每天朝夕相對,卻感覺對方像陌生人;有的人遠隔萬里,卻仍然息息相關——血脈親情,當是如此。

祝您早日和孩子建立牢不可破的羈絆!等著您的好消息。

The End

大家好,我是加拿大的兒童教師陳棉棉(Alice),堅持每周更新,和大家分享我的工作趣聞與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AliceandMagicBeans(愛麗絲與奇妙豆),實時接收我下一篇文章的推送。

如果有育兒方面的疑問,歡迎從知乎的「值乎」向我在線諮詢。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轉發和留言。有趣的留言會入選精選哦!

商業合作請在後台留言,直接聯繫本人。

全部文章提供有償轉載,請在「維權騎士」網站陳棉棉的授權品牌館進行操作。


推薦閱讀:

這位父親在《我的世界》中,守護著數千名自閉症的孩子
父親是個酒鬼,我該怎麼辦?
怎樣安慰一位剛剛痛失親人的女性好友?
6歲的兒子約架,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說一說你與父親之間的故事或你身為父親與子女的故事?

TAG:儿童 | 父亲 | 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