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學習考察報告
本人有幸參與到由中美創投協會組織的「中美創投矽谷行第四期」活動中,跟隨團隊一同歷經12日,行程遍布美國東西海岸多座重要城市,從IT前沿技術發源地的矽谷到國際經濟風向標之地的紐約,沐浴在加州的陽光下,親身實地探索矽谷獨有的創業生態環境、領略科技驅動創新如何為企業提供動力,踏入摩根斯坦利、KKR及納斯達克等國際資本商圈,探尋金融助力科技發展之路。本次考察時間雖短,但受益匪淺,不僅拓寬了視野,也找到了差距,能夠更好地引導自身未來業務發展的多元性、專業性及國際性。
在本次出行前,本人在做好美國歷史、民俗等方面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特針對本人專業所涉及且較為關心的幾個方面,例如美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創業孵化器的運作及創投機構另類投資現狀等做了針對性的準備,部分問題已經在本次出行中得到了一定的解答,現將本次赴美考察所獲經驗及感想統一報告如下:
一、美國之初體驗
美國是一個政治獨立、經濟強大、法律完善、注重環境保護的國家,其具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其勞動生產率、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額均居世界首位,有較為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制。在走訪美國城市及鄉間的過程中,能夠切身的感受到美國在工業高度發達的同時,對自然環境保護的力度也非常強,晴空萬里是這幾日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地方,當地對於垃圾廢物的統一處理也做的非常到位,能夠做到分類收集分類處置,不流於形式。
美國自然資源豐富,工農業生產門類齊全,集約化程度高,經濟發展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國民經濟總值佔世界首位。汽車工業和建築業在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為美國經濟的兩大支柱。近年來,在信息、生物領域的科技進步推動下,美國產業轉型加快,勞動密集型產業進一步被淘汰或轉移到國外,與此同時,信息等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產品更新換代日益加快,利用高科技改造傳統產業也取得進步。矽谷作為美國科技重鎮,幾乎都是輕資產的科技型公司,蘋果作為矽谷的品牌,已經成為「外協加工」及「輕資產」的典範。
美國農業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高,從東部跨越本土飛向西部的飛機上俯瞰加州農田,規整如棋盤,整潔如畫,其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大豆等均佔世界領先地位,糧食總產量佔世界的五分之一。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貿易國,美國主要出口國和地區依次為:加拿大、歐盟、墨西哥、日本、中國。主要進口國和地區依次為:加拿大、中國、歐盟、日本、墨西哥。(大型shopping mall 的日用品基本是made in china,電器用品基本是日本、韓國製造為主,食品、藥品主要是加拿大和美國製造。)
在美國我們所經過的城市,無論是舊金山、紐約還是華盛頓,汽車最為壯觀,美國是一刻也不能離開汽車,中美創投的朋友形象稱之為美國人的鞋子。因為酒店大多臨近高速路,所以靜觀美國的夜景,車水馬龍,日夜不停,情景蔚為壯觀。當我們考察紐約市的馬哈頓區時,團隊導遊管先生介紹說,時代廣場上的商業廣告每年收入就達30多億美元,位於曼哈頓島南部的華爾街是美國財富和經濟實力的象徵,也是美國壟斷資本的大本營和金融寡頭的代名詞,這條長僅540米的狹窄街道兩旁有2900多家金融和外貿機構,到處是摩天大樓。
美國商政分明,我們來到美國首都華盛頓時,又是一番景象,這裡是美國的政治中心,白宮、國會、最高法院以及絕大部分政府機構坐落這裡。團隊導遊管先生介紹說,華盛頓市面積不大,可以說純粹是為了建都而建都,城市居民70%是政府公務員,大街上不允許有商業廣告,市容市貌非常整潔,整座城市就象一個大花園,建築物鑲嵌在花草樹林之中。美國是年輕的國家,歷史不長,在美國有兩個地方是重要的歷史象徵,那就是費城的獨立鍾(本次行程未包括)和華盛頓紀念碑,我們參觀時在議論,美國是買歷史的國家,到處去買歷史文物,不像中國有古老的故宮、長城等歷史古迹。
舊金山是美國西部文化和金融中心,是華人最多的城市。據說是1906年一場大地震,毀掉了市內的許多設施和建筑後,由於華工的勤勞才被美國政府所重視,正是那時,廣大勞工才能加入美國國籍,真正融入美國社會。但華人多數從事經濟工作,政治上地位不高,這些年才有一些人進入政界。據說,市區的唐人街稱為亞洲以外最大的華人社區。舊金山是一座文化都市,共有18所高等院校,這裡有世界排名靠前的斯坦福大學及著名「矽谷」高科技產業園,過去幾年,在這裡每天都可以產生3至5個百萬富翁。
二、美國之再思考
(一)新能源汽車發展篇
本人在國內投資過程中,陸續接觸到一些新能源汽車車廠及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項目,伴隨著歐洲部分國家及賓士等著名車企陸續頒布停止生產生物質燃料汽車相關政策以來,中國國內對制定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也是呼之欲出,可以說新能源汽車作為替代傳統生物質燃料汽車的趨勢已經形成,美國作為國際高科技的排頭兵,已經走在了時代的前列,著名的新能源車企特斯拉也是其標杆企業,所以帶著問題,雖然未能前往特斯拉基地,但是有幸在會晤期間與超音速磁懸浮膠囊列車Hyperloop聯合創始人BibopG.Gresta進行了短暫而有效的交流,其熱情洋溢的向我介紹了美國部分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具體彙報如下:
美國近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降低燃油消耗,減少石油進口,發展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早已成為美國政府、汽車企業和科技界的共同選擇,超音速磁懸浮膠囊列車Hyperloop也是其中之一。
美國有著豐富的電力資源和強大的電力網路,這是美國發展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的良好基礎,為了避免再次受到石油危機的衝擊,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新能源汽車的研發。
1、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電動汽車的先決條件,為此,在制定和實施電動汽車發展計劃的過程中,美國十分重視充電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20世紀90年代以來,先後投入幾十億美元用於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美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布點已經基本覆蓋全國。在我們陸續入住的5個酒店附近,本人均發現了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少則2個,多則10個,並且車位配有說明,僅限新能源汽車停靠,違者罰款250美金,細節之處體現了美國對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力度。
隨著特斯拉純電動汽車model S/X等大批量生產並在市場熱銷,美國能源部、電力公司與特斯拉公司聯合相關科研機構也加快了無線充電技術的研究及可快速充電的超級充電站的建設,此等技術一旦研發成功,美國充電設備製造及基礎設施建設將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此外,Bibop也介紹到,美國也擁有豐富的穀類作物,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用穀物類製備乙醇作為汽車的替代燃料。
2、美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政策
2.1支持技術研發的政策
美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主要是通過制定法律法規來推動的,許多州議會與州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法案與規定,支持本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合力推動下,美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成效顯著,特別是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發水平和產業化程度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美國支持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的政策主要是通過設立科技研發項目來體現的,科技研發方向主要集中在電池、電機及電驅動系統、可再生能源等領域。2009年,奧巴馬政府設立了「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撥款24億美元支持美國汽車企業和科研機構研發下一代電動汽車所需的高能電池、電子設備、先進加熱和空調系統、輕質材料、新式潤滑劑和電池可回收利用等技術。
通過設立技術研發項目,美國已經形成了政府資助、企業為主、科研機構積极參与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體制,有力推動著以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環境質量、重振製造業為目的的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2.2支持企業開展國際合作研究的政策
近年來,為了加快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的技術研發,美國政府不僅鼓勵本國企業相互之間、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加強聯合,還大力支持本國企業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創新,以取得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研發的突破。大事記如下:
(1)2009年,美國特斯拉公司與德國戴姆勒公司合作開發車用電池及轎車電力驅動系統技術,福特公司與中國重慶大學合作研究車用輕質材料;
(2)2010年2月,蘋果公司與戴姆勒公司合作,將蘋果的產品用於賓士S級轎車和Smart汽車;
(3)2011年4月,微軟公司與日本豐田宣布在新一代車用軟體等IT領域展開合作;
(4)2012年6月,特斯拉公司與豐田公司合作在加州費利蒙的汽車工廠製造的新款電動汽車Model S正式發布,將特斯拉研發的普通鋰離子電池應用於豐田研製的純電動汽車;
(5)2013年7月,通用汽車與本田汽車宣布,雙方將在2020年前合作開發下一代燃料電池系統和氫存儲技術;
(6)2016年1月,美國麻省固體能源公司宣布與中國上汽集團合作研發新能源汽車電池,以提高續航里程,降低成本。
2.3
鼓勵企業生產與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政策美國政府近年來已經連續向汽車企業提供了總額超過250億美元的低息貸款,支持企業研製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
(1)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後,美國進一步加強了政府採購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要求政府的公務用車儘可能多的採購新型節能汽車。
(2)以財稅抵免和資金補貼的方式鼓勵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2016年1月,美國政府宣布了一項關於混合動力汽車稅款減免的政策,購買燃料電池車、混合動力汽車的用戶最多可獲得3400美元的稅款減免。
(3)自2009年7月1日起,美國政府撥款30億美元,用於購買新型汽車用戶的補貼,鼓勵美國人把大排量的舊車更換為節能環保的新車或電動汽車。
3、美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計劃
美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經過20多年的持續努力,不論在技術研發、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市場拓展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美國政府和企業、科技界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前景充滿信心。2013年1月美國能源部能源效率與可再生能源辦公室發布了《電動汽車普及藍圖》(以下簡稱「藍圖」),規划了未來10年美國在電動汽車的電池、電驅動系統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發路徑,提出了到2022年規模化生產出每戶家庭都能負擔得起的插電式電動汽車的發展目標。但是在《藍圖》中並未明確提出未來某個時間段電動汽車使用量的具體數字要求,只是概況地說到2022年爭取使美國在全球率先普及插電式電動汽車。
3.1
降低電動汽車購置成本的計劃美國能源部公布的《藍圖》提出,到2022年首先要把電動汽車電池和電驅動系統的製造成本降低50%以上,使得美國家庭和用戶購買電動汽車的成本大幅降低,從而實現每戶美國家庭都能買得起電動汽車的具體目標。
3.2
高效氣候控制技術研發計劃高效氣候控制技術可以減少能源的使用量,進行車輛出塵、除霜、除霧等。《藍圖》中提出的高效氣候控制技術研發計劃的重點,一是要減少能源負荷,主要研發先進的車窗和玻璃及表面塗料、保溫通風、座椅、高級供暖系統與先進的空調設備等,如先進的熱泵和新的加熱/冷卻系統可以減少輔助載荷,紅外線和熱電裝置及相變材料的創新應用能夠減少能量需求;二是改進車艙調節系統,在電動汽車連接到電網時,可以通過改進車艙調節系統減少車輛啟動和剎車時的電池能量消耗,在溫度高時降低或在寒冷情況下升高車艙內的溫度,使乘車者與駕車者有更舒適的感覺。
3.3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計劃《藍圖》中提出的未來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的恰當選址,從現有充電站和用戶充電行為調查及相關數據分析著手,提出新的充電基礎設施站點布局,合理規劃、恰當選址,以保證公共充電站位置能方便每一位電動汽車使用者的充電需求;二是充電規範與標準的制定,全面規範插電式電動汽車與充電基礎設施之間的介面標準,包括:物理介面、潮流、通信、測試程序以及安裝審批過程等;三是充電站建設許可及統一標牌的製作,制定高效的許可審批和檢查程序,降低充電站建設時間和設備安裝成本,配置標準一致的充電基礎設施標牌,以便及時準確引導駕車者找到充電站,消除電動汽車使用者的顧慮。
3.4
電網集成技術發展計劃隨著電動汽車的迅速發展,電動汽車用戶可能成為美國電網的大客戶,發展電網集成技術就是為了有效調度插電式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節點,提高充電效率。同時,大力推動風能、太陽能及生物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併網,使未來電動汽車所需要的所有電力全部依靠清潔能源。
4、借鑒與啟示
美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起步時間與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相同,但是其取得的成效更為顯著,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的保有量佔全球的近50%,當然這與美國龐大的汽車總量有關。美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措施、計劃目標、經驗方法有五點值得中國借鑒:
(1)美國以降低能量消耗、減少石油進口、改善環境質量和重振製造業為目的發展新能源汽車,使其制定的政策措施具有全面、細緻、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的特點。發展目標不再以今後某個時間段汽車的數量為準,而是鎖定在每個美國家庭都能買得起,體現了以民眾利益為基礎的發展理念。其確定的技術發展目標非常明確、細緻,具體到電池能量效率提升的數字、車輛成本降低的幅度等。
(2)出台以舊換新的鼓勵政策,引導用戶把燃油指標高、尾氣排放量大、環境污染相對較高的傳統燃油汽車更換為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的新能源汽車或以清潔能源為動力的電動汽車。
(3)美國一方面加緊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另一方面則繼續加強傳統燃油汽車的節能改造,堅持「兩條腿走路」,力爭分階段實現降低燃油消耗、減少石油進口、改善環境質量的目標。
(4)重點發展生物燃料和可再生能源,開發依靠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技術,逐步降低燃料發電的比例,力爭實現電動汽車所需的電能全部來自清潔能源。
(5)加強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技術基本知識的普及宣傳,促使廣大民眾逐步了解、認識、接受新能源汽車,樹立正確觀念,自覺減少燃油汽車的使用次數,自願將舊的大排量汽車更換為小排量、低污染的新能源汽車。
(二)孵化器運營篇
本次訪問參觀了矽谷創業孵化器,在與孵化器負責人的溝通中了解到了美國創業孵化器的一些特點:
1、現今美國孵化器為在孵企業除了提供靈活的辦公用房的租賃、通信網路、基本商務、綜合商務培訓等一般性服務外,還提供了一些特色性服務,比如(1)管理團隊發展、銷售/市場支持、法律和知識產權、尋找投資者/戰略夥伴渠道、網路活動、管理信息系統等管理諮詢服務;(2)與高等教育機構聯絡,技術商品化、中試支持、產品設計支持、新產品評估等技術諮詢服務;(三)提供種子資金、中間融資或者風險基金等融資服務。
2、美國孵化器獲得回報的方式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通過收取不動產的租金和提供一些代辦企業設立等相關服務收取傭金和獲利;第二種類型是擁有進駐企業的股份,然後通過推動該進駐企業實現公開上市或找到下家賣出該股份而獲利;第三種是以獲得投資企業的核心技術為目的,從而貫徹投資的長遠發展戰略並最終獲利。
3、美國孵化器與入駐企業的關係嚴格遵循市場經濟的規範,按照市場原則規範化運作,把企業孵化器作為一個真正的企業來經營,吸引了高素質的經營管理團隊對孵化器開展專業的管理和服務,反過來又保證了美國企業孵化器成功運作,並通過企業運作積累必要的經驗和資金,進一步提高孵化能力。
縱觀中國孵化器的特點,與美國相比在投資模式、服務內容、盈利模式和政府對孵化器的管理等方面還是存在一定差距。
1、中美範圍內看,政府其實都對孵化器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不同之處在於政府在孵化器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在美國,孵化器雖然得到了政府支持,但是政府並不干預孵化器的經營管理,給予孵化器以自主權,而我國孵化器目前還是以政府投資為主,實行事業化管理模式,一些科技創業中心和大學科技園管理者還是政府或大學委派。
2、美國孵化器除了為在孵企業提供必要的硬體服務之外,在一些支持在孵企業成功孵化的「軟服務」上有著獨特的作用,孵化器不僅在管理反面提供服務,在戰略、金融、市場等方面也提供了特殊的支持服務,這都是企業在初創階段重要的影響因素,直接決定項目成敗。我國孵化器目前所能為在孵企業提供的服務尚較為低水平。
3、美國孵化器的收入既包括提供場地、物業、諮詢等低端服務收入,也包括股權轉讓、併購等高端服務,而我國孵化器的收入來源中,房租和物業服務收入尚佔有較大比重,孵化器作為中介機構和天使投資、創投基金的聯繫還比較有限,孵化器自身也很少直接參与孵化企業的投資與運作,股權轉讓收入佔比較小,這顯然極大地限制了孵化器的持續性發展,不利於孵化器競爭力的提升。
(三)吳軍博士篇
吳軍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著名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家,先後在谷歌及騰訊從事過技術開發工作,目前是一位矽谷風險投資人。本次在參加矽谷高創會期間,有幸遇見吳軍博士,在這之前,我拜讀過他寫的《浪潮之巔》、《矽谷之謎》、《大學之路》及《文明之光》等書籍,對其豐富的閱歷及對專業問題的真知灼見相當敬佩,利用會議間歇,我與其進行了短暫而富有成效的交流。
吳軍博士認為,矽谷項目多但尚未存在所謂的「泡沫」,「泡沫」是一個假命題,對於一家企業,只要方向正確、具有革命性並持之以恆發展下去,估值就是對其最為客觀公正的認可,也就不存在「泡沫」一說。此外,矽谷之所以成為矽谷,之所以在信息時代的半導體、IT、互聯網三次迭代過程中都持續引領世界,誕生出大批「偉大」的公司,其原因不在於氣候、大學、風投、知識產權保護、政府投入等「客觀」或「制度」性的原因,而在於「寬容叛逆」、「容忍失敗」、「多元文化」、「追求卓越」等「主觀」和「文化」性的因素。
對於我本人來說,我的觀點和吳軍博士非常接近。我從不認為中國企業的問題(或者中國的所有其它問題)是制度性的問題,而一定是文化問題。換句話說,一個企業(或者其它組織、國家、個人)的成功和失敗,其根源一定不在於「術」,而在於「道」。例如,中國足球的持續落後,是因為我們沒有深厚的足球文化。人們總是試圖從體制、投入、戰術、教練等「術」等方面找原因,完全沒有看到,目前所有取得過世界冠軍的球隊,幾乎都有不同的技術風格:義大利足球的傳統是防守反擊,而荷蘭人則是全攻全守,德國人踢球像機器一樣嚴謹,而巴西足球則像桑巴一樣隨意,英國足球大開大闔,而西班牙則是tiki-taka……採取何種風格和技術,都已驗證是可以成功的,可見成功的因素並非「術」。這些國家都有深厚的足球文化和完善成熟的訓練比賽體系,這才是成功的關鍵。而中國足球今天學德國,明天學荷蘭,東施效顰,毫無功效,原因是沒有看到問題的實質,總希望靠引進一種技術就可以躋身世界強隊,總是希望走捷徑。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大學教育。吳軍博士在《大學之路》中逐一解讀美國的優秀私立大學,發現實際每一所大學在招生、課程設置、學院設置等等管理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點,但都能培養出大量的優秀人才和研究成果。他特別提到哈佛大學著名的校長艾略特在歐洲考察大學的過程:「艾略特考察大學的做法和後來日本、中國赴歐教育考察團的做法都不同,中日兩國教育考察團重點考察的是學科設置、培養方法等,這些都屬於『術』的層面,而艾略特在歐洲則重點考察教育在每個人一生中的作用,比如,教育背景對不同人(如醫生、商人、闊太甚至是僕人)的生活的影響。」
吳軍博士提到偉大的公司不僅需要在商業上取得成功,而且還要能夠改變世界,為人類的文明進步做出貢獻。我深以為然,只有一個公司的技術、產品或者服務,影響或改變了世界的進程,推進了人類的發展,才可以被稱為偉大的公司,蘋果如此、特斯拉如此、SpaceX更是如此。而只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可以稱為優秀的,或者成功的公司,但不能稱為偉大的公司。
在IT和互聯網行業里,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公司和企業家把「改變世界」作為自己的目標。這些企業家往往都首先是夢想家,其次才是企業家。企業只是他們實現夢想的一個工具。「矽谷的公司能夠很快成為跨國公司並且不斷做出改變世界的產品,這和它擁有一些具有世界情懷的理想主義者有關。」著名科技評論家凱文·凱利曾經這樣概括在矽谷為世界創造出偉大發明的三類人:夢想者(或者思想家),企業家和投資人,工程師。夢想者們擁有世界的情懷,並以改變全世界人類的生活為使命,工程師們是這些偉大理想的實踐者,而投資人和企業家則在中間,將這些夢想者和那些腳踏實地的人聯繫起來。這三種人的結合促成了偉大產品的出現,如果缺了任一種人,則要麼做出的產品是平庸的,要麼理想永遠無法實現。
吳軍博士說矽谷的公司都是「面向世界,同時來於自世界」。「面向世界」是指矽谷的公司都把市場定向於全球市場,而非固守於某一單一市場,這意味著矽谷的公司必須面向各種不同的文化。「優秀的美國公司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做全球市場,打造全球品牌。」 但是這些公司面向不同的文化的方式並非把自己「localize」,而是盡量做出一個各個文化都能接受的通用產品。「來自於世界」是指矽谷的人才、資金來自於世界各種不同的文化。矽谷就像一個黑洞,不斷地從全世界吸引優秀人才。很多公司在和矽谷公司競爭時感覺很吃力,因為它們其實不是在和哪個國家的公司競爭,而是在和全世界競爭。
綜上,通過這次美國之行,特別是在矽谷所待得六七天時間裡,讓我設身處地的對矽谷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矽谷在引領了半導體、IT和互聯網技術之後,繼續在引領人類技術的發展方向。矽谷和美國的企業家與工程師們在創造可以回收的火箭、虛擬現實、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大數據……美國有大量的初創的小公司在做技術探索而非商業模式的創新,而中國的企業都還在或計劃做手機(還都是沒有生態鏈的低端手機)。我的感慨是,如果吳軍博士是對的,中國也許永遠也不會產生矽谷,而會產生更多的中關村或華強北,因為創新無關氣候、無關制度、無關投入,創新來自於文化,而文化需要積澱,文化需要引導,文化需要培育,我們作為創投人,任重而道遠。
推薦閱讀:
※這篇文章,專治一看書就困
※如何學習寫舊體書信?
※全球50大在線學習網站
※這9本刷三觀的書,讓我立刻丟掉了手機和ipad!【33號】
※這10個領域的10本書,你敢挑戰嗎?
TAG: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