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給孩子的獎勵收不到預期效果?你需要這三條黃金準則

前幾天,閨蜜在微信上向我求助,說她3歲的兒子越來越貪心了,問我該怎麼辦。仔細一問,原來是小朋友不肯刷牙,都長蛀牙了,爺爺奶奶便賄賂孩子,「寶寶乖,只要你乖乖刷牙,就給你買車車。」

一開始這個法子倒還管用,可沒過幾天,孩子又不肯刷牙了,除非給他買更大、更貴的玩具車。

因為爺爺奶奶經常用賄賂這一招,家裡的玩具車已經多得可以開車展了,其實每輛玩具車買回來,都是被小主人玩幾天就「失寵」。

「孩子現在越來越貪心了,幹什麼都要談條件,你快幫我出出主意吧。」

別怪孩子太貪心,

他只是「適應」了獎勵

上面這個故事,覺得眼熟嗎?

孩子不肯打針,不肯刷牙,抱著電視看個不停,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獎勵」便成為我們最本能會使用的方法。

「乖,打完針給你吃糖。」

「刷完牙給你看兩集動畫片。」

「不看電視,明天帶你去動物園玩。」

獎勵的辦法雖然有效,可副作用也很明顯——讓孩子的胃口越變越大,幹什麼都要講條件,你怪寶寶太貪心嗎?想想還不是自己慣出來的。

其實心理學家早就告訴過我們——

「給孩子帶來滿足感的不是新玩具,而是新的和已經擁有的對比。」

如果孩子原來只有一輛玩具車,再買一輛新車,孩子就會非常開心;可是他都擁有一個立體車庫了,一輛新車顯然滿足不了他了。

所以不是孩子「貪心」,而是你給的太多,讓他已經很難被滿足了。別說孩子了,對我們大人不也是一樣嗎?

說到底,獎勵是把雙刃劍,怎麼用好很關鍵。

獎勵的3條黃金法則

如何讓獎勵按照我們的預期,對孩子發揮好的影響呢?秘訣其實只有三點,實操無難度。

1獎勵要匹配孩子的表現

很多媽媽都聽過這個故事:一群孩子總在老爺爺的屋前吵鬧,結果老爺爺不但沒有責備,還給他們錢作為大聲喊叫的酬勞。

於是孩子們每天都賣力地在屋前喊叫。可是後來,老爺爺給的獎賞越來越少,直到一分錢都不給。這讓孩子們很失望,最後的結局你一定也猜到了,孩子們再也沒有來打擾過老爺爺。

你看,不分好壞地給予獎勵,足以破壞孩子干一件事情的熱情和動力。

比如孩子不肯刷牙,我們就用獎勵來「收買」孩子。不管刷的好不好、情願不情願,刷一次就給一個新玩具。獎勵就會起到反效果,讓他更不願意刷牙。

但如果孩子遵守承諾,很認真地刷牙,這時再給他相稱的獎勵,比如刷完牙給他拍拍手、及時表揚、堅持一周就帶他去遊樂園玩。這時,獎勵才能起到積極的效果、幫孩子養成刷牙的好習慣哦!

2獎勵的頻率有講究,先連續,後間斷

想一想,平時我們給孩子獎勵,都是怎麼做的呢?

今天心情好,覺得孩子表現不錯,就給個大獎勵;或是一成不變,今天獎勵一顆糖、明天獎勵一顆糖、後天還獎勵一顆糖。

你要是這麼做的,可就都錯了。

第一種方法太隨意,起不到持續作用;第二種方式效果也不長久,當孩子「適應」這種獎勵後,就不會再買賬了。

比較好的獎勵方式是,前期給連續的獎勵,讓孩子形成習慣,之後逐漸拉長獎勵的間隔,起到維持的作用。

還是刷牙的例子,在孩子的習慣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只要孩子完成地好,就每天給他獎勵,等孩子適應後,再變成隔幾天給一次獎勵,最好是讓孩子猜不到什麼時候會給獎勵,製造驚喜的感覺。

3最好的獎勵,是「愛」和「陪伴」

我們都知道物質獎勵的效果不好,不管是零食還是玩具,孩子都會很快厭倦。所以如果真的要給物質獎勵,就要花點心思,送孩子真正喜歡和需要的,而且還不能一成不變,得經常換花樣,這就和談戀愛時送女朋友禮物是一個道理。

那有沒有什麼獎勵,是孩子不會厭倦的呢?當然也有啦,那就是父母的「愛」和「陪伴」。

這裡的「愛」,是指對孩子愛的表達,包括鼓掌、稱讚、擁抱、微笑等等。「陪伴」指的是陪孩子做喜歡的事,比如一起讀繪本,一起玩遊戲,一起爬山,一起去遊樂場等等。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棒的獎勵嗎?

推薦閱讀:

嬰兒睡眠案例實錄(1):小月齡入睡難
給兒子的第四封信
小寶寶的尿不濕,多長時間換一次?
《軍師聯盟》三才女,劉濤育兒最霸氣
2017年最值得帶娃看的動畫大電影

TAG:育儿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