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民族攻城略地的代表性武器:長鉞
一群紅衣服毛茸茸的大漢拿著誇張的大斧子高喊著『烏拉』沖向戰場,這個形象已經像伏特加和北極熊一樣成為了俄國的象徵。這種大斧子在民間故事插圖裡出現過,在電影里出現過,巨大沉重風格很俄國。其實這種大斧子叫俄羅斯長鉞,發源於西歐,最後在俄羅斯本土化,並繁衍壯大變成標準的俄式兵器。
長鉞是種雙手武器,形狀比較獨特。在長柄上裝上長而薄的斧頭,斧頭的形狀很誇張像一彎拉長了的新月,由於斧刃過長僅靠柄管固定作用不夠,所以在斧頭尾端也做了和斧柄的固定。長柄插入斧頭背後的套管,用3到7個鉚釘加固,斧頭尾部也用鉚釘或鐵絲於斧柄加固連接。騎兵攜帶的長鉞要比步兵的小而輕便。長鉞的形狀和中國的青龍偃月刀是如此相像,以至於歐洲很多時候都叫青龍偃月刀叫中國長鉞。大多數學者認為長鉞來源於東歐的波蘭,但實際上法國才是長鉞的發軔之地。
▲14世紀至17世紀俄國長鉞外形變化示意圖
根據史料文獻和出土文物,在12世紀時法國的騎士就在馬上使用簡化版的輕便長鉞。15世紀時,瑞典開始使用長鉞,這種武器很快向東傳播,從波蘭到俄羅斯都開始使用。波蘭在1674年制定的軍事操典規定步兵需要配備長鉞來替代長劍,因為長鉞比長劍造價低廉且耐用。一直到18世紀波蘭步兵才徹底放棄了長鉞的配置。
自15世紀上半葉起,俄羅斯的近衛步兵開始使用長鉞來部分替代長戟的功能。由於長鉞相對於昂貴複雜的長戟更結實耐用,而且造價低廉,迅速得到俄國人的青睞,在軍隊和民間大量應用。在缺乏優質鋼鐵和士兵訓練程度偏低的俄國,給士兵裝備長劍或長刀是不可能的,農奴出身的士兵也缺乏對刀劍使用的足夠訓練。所以耐用易學的長鉞成了俄軍的必然選擇。這種粗糙的武器最後被打上了深深的俄式烙印,甚至成為俄軍的象徵。因此,雖然這種長鉞在中世紀的歐洲和近東地區廣泛使用,但是最深入人心的形象還是16至17世紀手持長鉞、穿紅色長袍的俄羅斯射擊軍的形象。在奧斯曼帝國,由於長期和俄國作戰,長鉞也廣泛使用並且有個突厥名字叫『基勒邦』。
▲16世紀俄羅斯射擊軍,配備火繩槍和長鉞。長久以來這個形象一直是俄軍的經典形象
早期的俄羅斯長鉞還保留了長戟的影子,在頭上裝了矛頭,斧頭也比較小,刃長一般在20至50厘米。後來粗獷的俄國人將長鉞的斧刃加長,去掉多餘的矛頭,加粗了斧柄,終於徹底將這種武器俄羅斯化。到了17世紀甚至出現刃長1米大鍘刀一般的超級長鉞。
不過俄國長鉞兵這種屌絲兵種一直以來被裝備精良盔甲、攜帶鋒利刀劍的歐洲騎士所鄙視。一位克羅埃西亞學者在見過俄國長鉞兵的隊伍後這樣寫道:『長鉞兵排成數列,隊伍不太整齊。除了粗糙火槍和誇張的大斧頭外沒有任何武器,服裝也不夠鮮明。我認為俄國人缺乏足夠的刀劍長戟和上好的鋼鐵,才讓這些未經訓練的農民拿著這種兵器上戰場。
▲陳列在莫斯科軍事博物館的超級長鉞,刃長超過1.5米,這種誇張的兵器更多的時候是用於沙皇的儀仗。它笨重的外形可以和旁邊玻璃櫃里的早期實戰長鉞做個比較
但這種長鉞其實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武器。長而鋒利的斧刃就像右手的護手一樣,橫在胸前的斧柄也可反磕敵人的兵器。同時長鉞的尖部還可以挑刺敵人,長鉞尖的尾鐓也能反刺對手。長鉞的長刃接觸面大,非常容易砍到目標,而且本身的質量沉重很容易砍開鎧甲或砍斷對方的武器。在近戰對抗中,長鉞兵對付長矛兵特別有效,非常適合突破對方長矛的陣線。長柄有助於長鉞兵避開長矛的矛尖,沉重的斧頭可以斬斷矛桿或者將矛壓制住。長鉞手經常可以將斧刃順著矛桿壓住或磕開長矛,甚至有順著矛桿把長矛兵的手砍掉的例子,長鉞尖利的尾鐓也有很多直接將敵人的腳刺穿的戰例。
在1660年的一場渡口爭奪戰中,波蘭和立陶宛騎兵就遭遇了俄羅斯長鉞兵。波蘭貴族揚巴塞克在回憶錄里寫到:「俄國人的大斧子太可怕了,簡直是一場屠殺。在4個小時里我們的騎兵像割草一樣被砍倒,血肉橫飛,砍斷的馬腿和人的胳膊四處都是,至少100名騎兵陣亡。我的栗色戰馬前胸被鉛彈打傷,馬額頭和膝蓋被大斧子划出長長的口子。儘管這樣我忠心的戰馬仍然馱著我逃出生天,現在想起了還後怕。如果我的戰馬膝蓋不是被劃傷而是被砍斷的話,我也會被砍成幾塊,在這場戰鬥中陣亡。」當然在這場戰鬥中農奴出身的俄國長鉞兵由於缺乏鎧甲保護也有很大的傷亡。
作為一種草根武器,長鉞上面很少會有徽章、花紋雕刻、鐵匠標記等花紋裝飾,但作為貴族禮儀及裝飾所用的長鉞除外。扈從沙皇和大公的高級長鉞往往會有繁複的錯金銀紋飾,龍紋、繩紋、野牛紋是比較常見的圖案。
▲俄皇扈從禮儀長鉞,錯金花紋還鏨刻了雙頭鷹國徽,由於室內禮儀所用,尺寸也相應減小了
長鉞的斧頭重量一般在600克到1.5公斤,整件武器連柄重量在2到3.5公斤。斧頭的長度從20厘米到1米,長1米的長鉞有點像中國古典評書里的板門大刀。長鉞的柄一般做成八角形或者橢圓形,橫截面積為4х2.5厘米,屬於比較粗壯的柄,長度在1到2米。最短的長鉞是波蘭長鉞,一般長1.2米,而俄國沙皇衛兵的長鉞一般長度在1.7米左右,重量超過3公斤。出現最頻繁的射擊軍用長鉞一般為1.5公斤。在1656年,俄羅斯頒布法令,統一長鉞制式。所有長鉞必須由國家兵工廠製造,長度統一為142.2厘米,在柄尾必須有鐵尾鐓,要求尖銳得可以插入地面。
▲俄國冷兵器發燒友做的長鉞兵戰鬥場景復原,這種陣型主要針對騎兵的衝擊
▲俄國冷兵器發燒友模擬古代衛兵的形象,中國古代高官是列戟於門,而俄國古代是交鉞於門
把長鉞的柄用鎚子敲入地面作為火槍的支架,是射擊軍的常規戰術動作,同時長鉞寬大的斧面還可以起到小盾牌的作用。架好長鉞打排槍是16世紀俄羅斯戰爭中的前奏,接近敵人時再拔出插地上的長鉞做近戰武器,作用和現代的刺刀有些相似。在當時的俄軍長鉞里有帶反刃和不帶反刃的,那些使用長鉞技藝高超的士兵往往使用帶反刃的長鉞。
下圖為蘇聯時期在謝爾蓋耶夫鎮修道院拍攝歷史題材電影的照片,劇組真實地還原了沙皇時代射擊軍持長鉞的形象。但為了影片效果,長鉞做了加長處理。
長鉞的柄上有背帶,用於在行軍時將長鉞斜背在背後攜帶。斧背上開的小孔目前有很多種解釋,有學者認為斧背開孔是為了減輕斧身重量和增加結構強度;也有學者認為是為了固定保護斧刃的套子所用。有時候斧背上的孔也會穿上金屬環做捆紮連接作為拒馬。在大部分時間裡,俄國農民就靠這種武器來對抗波蘭翼騎兵、土耳其重騎兵和韃靼輕騎兵。在駐紮宿營時,長鉞會作為帳篷的支持桿使用。長鉞一直到17世紀80年代才在俄軍里停止使用,而作為侍衛警戒和儀仗兵器則一直使用到19世紀。
▲長鉞連接成的拒馬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鳳翅金盔,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熊孩子的現代「暗器」牙籤弩到底有多危險?
※除了雷神還有誰愛掄飛錘?揭秘《雷神》之外各國實戰飛錘
※劍客阿梟 |半劍,爛泥地與黑麵包
※古代的弓箭手都需要帶什麼裝備?
※影響力比唐刀還大 風行整個東南亞的緬刀有何神秘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