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坑之法國的潰敗(2)

法國政治太缺乏(繼續金坷垃語調)

政局關係の不穩

自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法國政局動蕩不安,經濟緊縮更加劇了階級矛盾。從從1927年7月到1932年春議會選舉,法國在5年間更換了8屆內閣,其中有的內閣甚至只堅持了3個月就被推翻了。在1933年一年內,內閣更換了7次。10這種內閣的頻繁更換導致政府無法集中精力解決經濟問題,大資產階級則要求要進行法西斯主義化。其中賴伐爾的轉變最為突出。他從左翼社會黨開始干起,經過社會黨20年代的分裂後,逐步轉變成右翼分子,又獲得了金融資本家的支持,穩步地逐漸轉變成為政治上的右派。在轉變的過程中,他積聚起巨額財產,並且贏得了他曾經極其嚴厲地抨擊過的工商金融界上層社會與日俱增的信任。

賴伐爾的現象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叛徒行徑,同時也是整個法國在20-30年代,特別是30年代中被左右撕裂的印證。1920年法國工人大罷工失敗後,整個工會讓工人階級失去了信心,工會人數從240萬銳減了四分之三,變成了60萬。而受到罷工鎮壓成功鼓舞的法國資產階級則決心徹底消滅工會,他們甚至決心破壞國民議會已於一九一九年表決通過的每天八小時工作制。⑨到一九二九年時,工資指數僅僅升至一百零九,而工業生產指數則上升到了一百四十。經濟大蕭條襲來之後,工資總額下降了三分之一,失業人口急劇增加。受到之前大罷工失敗的影響,法國工人在精神上已經遠離了共和國議會,認為這個國家並不代表自己,法國未等戰鬥,國家即離心離德。

————————————————————————————————————————

法共30年代反對殖民主義的海豹

—————————————————————————————————————————

同時,39年之後,受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影響(雖然這一條約對法國共產黨來說可能是未知的)和第三國際的操縱,認為要化國際戰爭為國內戰爭,號召工人階級不要支持本國政府的對外戰爭。在8月23日之前,法共還不斷抨擊元首♂的罪惡侵略行徑,而在蘇德和解之後,法共立即轉變態度,覺得1917年的革命時機又來了。這不僅僅大大削弱了法共在法國民族中的力量,而且給了達拉第口實,直接取締了法共總部和法共報紙。直到法國被佔領之後,法共才在蘇共轉變態度之後進行了地下抵抗。這一點,無須諱言。

回國頭來說法國右翼。如同大蕭條中的德國而言,不斷分裂的法國國民議會也給大資產階級,特別是與德國聯繫密切的鋼鐵工業資產階級以資助極右翼政黨的可能。同時,金融資產階級也參與進來。如同魏瑪政府的軟弱無力一樣,在1931-1933年之間,不到兩年的時間,法國內閣更換了6次。一種認為第三共和國的國民議會正在失去或者已經失去治理國家的能力的普遍感覺日益加劇。而左翼勃魯姆在1936 年 4 月的法國議會大選中獲勝,成立了人民陣線政府政權,採取了加強資本管理等一些不利於極右翼和大資產階級的措施,使得後者認為有必要加緊奪權措施,進而推翻了勃魯姆的政權。

另,由於法國三權部門(立法、法院以及政府部門)某些官員的金融醜聞不斷敗露,使得中上層人物和退伍軍人也站在一起,在當時流行的反共口號的指引下,毆打市民,鼓動進行右翼極權統治。法國電力和石油托拉斯巨頭埃內斯特·梅西耶組織了所謂的法國復興運動,在一次機會上,他紅果果的說:」只有一種解決辦法--而且局勢很快就將把這種辦法強加於我們,那就是一個得到廣大民眾的不可抗拒的道德力量支持的獨裁政府。……這是我們為之獻身的事業。對此,我們不達目的決不罷休。」⑨而老牌的左翼社會黨人兼和平主義者古斯塔夫·埃爾韋此時已經成為右翼的沙文主義者,他翻來覆去都是一種腔調。一月十日,他在自己所辦的《 勝利 》報的第一版上用粗黑的字體問道:「我們怎樣才能擺脫這個軟弱而腐敗的政權?誰將像義大利和德國所出現的領袖那樣成為法國的領袖?」雖然當時他沒有說出領袖的名字,但是,他已經選中了作為領袖的那個人:貝當元帥。⑨這說明法國整體局勢向右轉。

————————————————————————————————————————

法國FFF團在35年的集會

————————————————————————————————————————

其中,最顯眼的是「火十字團(法蘭西のFFF團)」。該團體由退伍軍人組成,在30年代的大蕭條中又有各方人士參加進來,到1936年已經到了45萬人。他們不僅歇斯底里地反共,而且狂熱地反對西方的傳統美德--議會民主。並在1934年製造了2·6騷亂。在2.6騷亂中,受到傳統意識形態的影響,法共也準備在亂中奪權,在最後一刻參加了2·6騷亂。但奇怪的是,在鬥爭的對象--議會中,根據《第三共和國的崩潰》⑨一書的描述,極左翼和極右翼政黨議員在國民議會中彼此之間狂呼「尼瑪死!」。其中,保守右翼議員與外面的火十字團相呼應,唱起了《馬賽曲》;而法共議員則起立高呼:「最高權力歸蘇維埃!(壯哉我大蘇維埃法國)」並唱起《國際歌》作為回應。這說明,左右翼之間在鬥爭方式上是一致的,但在目標上實際上是不一致的。

最後上台的達拉第雖然將此次騷亂平息下去,但面對社會愈演愈烈的右翼情緒,不得不做出讓步。但這又招致了左翼的不滿。法國就在這種不斷內耗的局面中苦苦支撐著,直到最後崩潰。

推薦閱讀:

海南土匪鼻祖:對越自衛反擊戰偵察英雄劉進榮
泓水之戰
歷史:抗戰14年期間中國人民到底有多絕望?【科普#13】
寒鯤知乎Live預告:外行閱讀歷史書籍的增效方法

TAG:第二次世界大战 | 法国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