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靜脈評估——觀察和測量
找到靜脈之後,就需要對它進行一定的觀察和測量。
走行和分支
以橫斷面從遠心端向近心端連續掃查,觀察血管的走行。
要注意血管是否直,如果掃查時血管斷面在超聲圖像里顯示忽左忽右,這代表血管有迂曲,對後期的穿刺可能不利。
另外需要注意分支,有時分支非常複雜,尤其是肘部,需要反覆掃查確認,屆時標記出來。
直徑
測量直徑是重點,直接關係能否建立內瘺,所以要仔細測量。
一般在橫斷面上測量較為容易。超聲切面儘可能與血管走行垂直,斜切會使得血管斷面成為橢圓形。
橫斷面上儘可能使血管的截面成為正圓形才可以測量,所以要儘可能減少壓迫。下圖中血管呈橢圓形就不太合適,這樣的測得直徑就會偏小。
為了減小誤差,通常可以把畫面放大一點,這個可用通過使用「放大(Zoom)"功能鍵或者調節」深度(Depth)「實現。下面就是不同放大程度的血管測量,顯然大圖測量更加容易。
另外,我們需要測量的一般是血管的「內徑」,是血管壁內膜間的距離,所以要準確地尋找內膜面。由於超聲反射角度的關係,血管前後壁垂直於超聲發射方向,反射信號較多,因而內膜顯示也較清楚,所以一般測量前後徑較多。下圖前壁的測量點在外膜上,不甚準確。
還有,測量的是血管的直徑,測量線必須通過圓心,下圖也不太準確。
一般的靜脈越靠近近心端直徑越粗大,如果直徑突然減小,應當提防狹窄的存在,當然有時正常靜脈也會呈現粗細不均的情況,這種多見於靜脈結部位,靜脈結部位膨大,前後血管內徑略小。
也有的時候,血管斷面無法調整至正圓形,只能呈現橢圓形,這時可以分別測量橢圓的長徑和短徑,然後取兩者的平均值。如下圖。
有時也可以在縱切面上測量靜脈直徑,一般是比較粗大的靜脈,測得時候要找到最大切面。
通暢性
觀察通暢性首先要注意血管腔內的回聲,如果腔內回聲較強,就要當心血栓的存在。下圖就是淺靜脈血栓。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回聲增強都是血栓,血流瘀滯時的雲霧影也是類似回聲,但是兩者的區別是後者的回聲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還有就是血管可以被壓癟。下圖是血流瘀滯。
通暢性的確定還需要擠壓血管進行確定,靜脈能被壓癟是其通暢的可靠表現。
當然也可以通過彩色多普勒確定,通暢時血流信號可以均勻地充滿管腔。
深度
對於淺靜脈,深度是需要關心的另一個參數,內瘺靜脈的深度一般要求不大於6mm。深度的定義其實並不明確,我個人是測量皮膚表面到血管前壁的距離。
深度的測量也容易受到探頭壓迫的影響,下圖中探頭壓迫較緊,使得測量值偏小。
測量深度時,應當使用足夠的耦合劑,使得探頭「懸空」,其一是為了減少壓迫,其二是為了更好地顯示皮膚表面。
靜脈瓣膜
並不是所有的靜脈瓣膜都能被觀察到,至少個人感覺這很受超聲機子圖像質量的影響。
識別靜脈瓣可能是有意義的,目前我們發現部分狹窄是來源於瓣膜的硬化粘連,尤其是在流速較高的部位。
(版權所有,嚴禁盜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