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錄》之「補遺(七)」
【有講經論大德來參師,師問:「教中以何為體?」對云:「如如①為體。」師云:「以何為極則?」對云:「法身為極則。」師云:「實也無?」對云:「實也。」師云:「喚作如如,早是變也,作摩生是體?」大德無對。因此索上堂云:「今時學士,類尚辯不得,豈弁得類中異?類中異尚弁不得,作摩生辨得異中異?喚作如如,早是變也,直須向異類中行。」趙州和尚上堂,舉者個因緣云:「這個是先師勘茱萸師兄因緣也。」有人便問:「如何是異中異?」趙州云:「直得不被毛,不戴角,又勿交涉。」】〔《祖堂集》卷第十六《南泉和尚》〕
(1)譯文:
有一位講經論的大德來參訪南泉禪師,南泉禪師問:「教門中以什麼為本體?」
大德回答說:「以如如為本體。」
南泉禪師說:「以什麼為最高準則。」
大德回答說:「以法身為最高準則。」
南泉禪師說:「是真實的嗎?」
大德回答說:「是真實的。」
南泉禪師說:「叫做如如,早就是變化了,怎麼會是本體呢?」
大德無言以對。
南泉禪師因為這件事獨自上堂說:「現在的修學之人,類還辨識不清楚,又怎麼能辨識類中異呢?類中異還辨識不清楚,又怎麼能辨識異中異?叫做如如,早就是變化了,應當向異類中行。」
趙州和尚上堂說法,提起這件事說:「這個是先師勘驗茱萸師兄的因緣。」
有人就問:「什麼是異中異?」
趙州和尚說:「必須不披毛戴角,而且不要有所關涉。」
(2)注釋:
①如如:法性之理體,不二平等,故云如,彼此之諸法皆如,故云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體。《大乘義章》卷三中載:「言如如者,是前正智所契之理,諸法體同,故名為如。就一如中,體備法界恆沙佛法,隨法辨如,如義非一,彼此皆如,故曰如如。如非虛妄,故復經中亦名真如。」
(3)類解:
1)《五燈會元》卷十三「曹山本寂禪師」:問:「雪覆千山,為甚麼孤峰不白?」師曰:「須知有異中異。」曰:「如何是異中異?」師曰:「不墮諸山色。」
推薦閱讀:
※除了極樂凈土之外,還有兜率凈土
※想要對藏傳佛教進行初步認識和了解,應該看哪些書?
※我們看到的佛教的功利性,是其本相還是是佛為普度眾生所做的適應性調整?
※菩薩有沒貪嗔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