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投入1千億,阿里為什麼要成立「達摩院」?

昨日13位全球頂級科學家到訪阿里巴巴杭州總部,而在今天的2017雲棲大會上,阿里果然是拋出了重磅消息,承載「NASA計劃」的實體組織「達摩院」正式宣告成立,阿里將在未來3年投入超過1000億元,用於涵蓋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的研究。

為什麼阿里巴巴要成立達摩院?

馬雲曾在2012年提出過一個關於阿里未來的思考,那就是電商、金融和數據三步走的戰略。如今看來,阿里巴巴已走完了前兩步。

電商平台已經上市,市值超過4600億美元,阿里也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而金融則藉助螞蟻金服完成了消費金融、小微貸款業務、金融數據應用、個人徵信等層面的全面布局,阿里的金融生態也早已走出「為淘寶服務」的業務範疇,其中支付寶更是成為全球金融創新的標杆。

對阿里來說,如今唯一沒有瓜熟蒂落的領域那就是「數據」了,而所謂數據其實主要分為兩部分: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背後則是技術研發投入。實際上,在達摩院成立之前,馬雲就在今年3月公司首屆技術大會上動員全球兩萬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投身「新技術戰略」,並啟動了令世界科技界矚目的「NASA」計劃。而阿里的很多技術產品也一直在零零散散的對外進行輸出:雲計算的飛天系統,螞蟻金服研發的金融資料庫,還有用於社會的人工智慧 ET,與中科院合作的「量子計算實驗室」…..

但從實際來看,技術仍然是一個需要持續不斷投入的領域,也將會是阿里整個電商生態的底層命脈所在,這沒辦法像金融那樣獨立分拆發展,所以這才有了達摩院的成立,阿里的技術戰略需要有一個實際載體,而不能只是一個簡單的「計劃」。

而在達摩院成立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信息點,那就是「達摩院」將會獨立於阿里現有研發體系,建立新的機制,而不是在阿里內部生長。這其實是阿里技術生態的底層邏輯所決定的。

我們知道,阿里在技術上的布局,與百度、騰訊有個很重要的差別就在於,那就是阿里的技術很多時候都是建立在前段產品和商業化需要的基礎上發展出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當淘寶缺乏一個完善的擔保交易機制時,支付寶橫空出世;當淘寶和天貓需要應對大規模的流量請求和高並發處理時,阿里雲應運而生;當淘寶、支付寶、阿里影業等業務部門需要語音和圖像識別、金融雲、安全和 GPU 渲染等技術支持時,各自的技術部門為其開發相應的功能,並最終呈現出一系列技術成果……

這種「兵工廠」式的技術開發模式讓阿里的技術擁有遠比其他企業更強的實用性,但同時無疑也有著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只能滿足當下的需要,很難進行前瞻性的、脫離現有大阿里產品的技術研發。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阿里必須要有一個獨立在外的技術體系才能更好的應對未來的趨勢,達摩學院的成立可以說已勢在必行。

外部環境也在催促阿里巴巴變化

目前來看,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領域會是最新的技術方向。當然在這些領域,阿里巴巴也都早有布局和重要進展。

例如在人工智慧領域,阿里巴巴推出了首個廣泛應用於社會的人工智慧服務ET;在雲計算領域,阿里雲自主研發的服務全球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操作系統飛天系統;而在物聯網領域,阿里推出的YunOS已經成為國內第三大操作系統,在智能手機、電視、汽車、IOT物聯網領域已得以廣泛的使用。

阿里已成為中國最具創新的技術企業之一,據公開資料顯示,阿里巴巴目前有超過2萬名工程師、500 多位博士的技術儲備。在移動操作系統、金融級分散式資料庫、機器學習平台、量子計算等核心基礎技術領域,阿里巴巴已投入十餘年並持續取得世界級成果。

但這一切對阿里這樣體量的企業來說,明顯還不夠。過去幾年,無論出於怎樣的考慮,Google、Facebook、國內的騰訊和百度都或多或少地做了一些前瞻性和「不接地氣」的實驗室研究。這些研究充滿想像力,雖然眼下距離市場需求還很遠,也暫時看不到商業化想像空間,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前瞻性的布局對公司本身和整個社會的科研有著重大意義。

對阿里來說,現在確實也到了變革的時刻。如果還繼續按照以前的產品技術思維,一切都單純以產品需要為驅動進行技術開發,很有可能會在前沿技術開發的領域落後於人,當然在企業形象層面也會遭遇類似的問題。雖然阿里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面部識別等領域均名列世界前茅,但在聲量上似乎總是比微軟、谷歌、Facebook要弱上一些。

這其實就是達摩學院成立的另外一層含義——阿里巴巴自身需要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 「面向今天中國的人才,中國的技術,中國的資本,中國的擔當,我們擁有足夠的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我們也必須思考達摩院未來必須要超越英特爾,必須超越微軟,必須超越IBM這樣的研究院,因為我們生於二十一世紀,我們是有機會後發優勢的。」 馬雲表示。

馬雲作出這樣的思考,其實背後邏輯不難理解。如今的阿里巴巴早已不是一家簡單的商業公司,而是一個經濟體。事實上,就目前阿里巴巴平台上的用戶規模和經濟規模來看,阿里巴巴也的的確確是一個影響數億人生活的經濟體。2016年阿里巴巴的銷售額已經達到37000億,這已經相當於全球第21個國家經濟體。

「如果要變成世界級的實驗室,當然要找世界級的高手。」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看來,阿里巴巴有很好的優勢, 而阿里身份的變化,也迫使這家公司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而不能只是專註於商業,正如中國唯一的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所說,「一家公司要做長遠的科研非常不容易。世界上很少有公司能夠做到。阿里巴巴能夠有此決心,不只是做跟阿里巴巴商業相關的東西,非常高瞻遠矚。

達摩院將是中國企業思考未來的開始

「美國的科研投入曲線沒有增加,中國的科研投入正在迅速加大,阿里巴巴進入科研前沿正當其時」,大數據領域權威學者江泓認為,「阿里巴巴實力強大,擁有很好的機會吸引世界上頂尖的人才,頂尖的想法。」

在會上,馬雲對成立達摩院寄予厚望,「阿里巴巴希望走出自己的模式,我們會學習IBM,學習微軟,學習貝爾實驗室這些偉大的實驗室,但我們必須走出自己的路,達摩院必須面向未來,必須解決未來的問題,解決人類未來的問題。」

此次同步揭曉的「達摩院」學術諮詢委員會陣容空前強大,首批公布的十人中有三位中國兩院院士、五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其中包括人工智慧領域世界級泰斗Michael I. Jordan、「人類基因組計劃」領軍人物George M. Church。前者是人工智慧領域全球兩位根目錄人物之一,門下英雄輩出,如深度學習領域的領軍人物蒙特利爾大學教授Yoshua Bengio、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斯坦福大學教授Percy Liang等都是其弟子。後者則是 「人類基因組計劃」領軍人物,用新方法開創了「個人基因組」研究的時代。

達摩院對中國科學技術界是具有里程碑性質的事件。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互聯網企業更加偏向於「務實」,這使得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未來科技」的代名詞,但隨著達摩院的成立,阿里巴巴朝著未來科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正如

馬云為達摩院給出的定位——成為國家、社會乃至世界創新的發動機。他說:它不是阿里巴巴的實驗室,它必須為世界經濟服務、解決人類社會的問題。達摩院的宗旨將是Research for solving the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解決問題並帶來利益和快樂)。

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張建鋒的觀點,似乎也有著很好的解釋:「過去18年來,阿里巴巴的商業做得太成功,掩蓋了技術的光芒。今天,我們已處在一個技術創新的臨界點,從工程技術到核心科技的臨界點。」 而這很大程度上,其實還只是一個開始。中國互聯網企業已經在開始思考未來,驅動社會進步。


推薦閱讀:

獨家 | 1207億元背後:阿里數據生態首度曝光
阿里系43人上胡潤百富榜,彭蕾、陳亮喊冤,拜螞蟻金服股權設計所賜
阿里巴巴阿里雲IoT事業部是怎樣的存在,為什麼那麼神秘?
阿里巴巴集團估值 1280 億美元是怎麼算出來的,是高了還是低了?
達摩院——阿里巴巴留給世界子孫後代的歷史遺產

TAG:阿里巴巴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