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活在自己造的夢裡, 說說認知框架

01

探討存在的影視作品有很多。

《黑客帝國》里,尼奧告訴電影里的其他人:他們不是真的,真的他們,正躺在散發著冰冷氣息的實驗室里,脖子後面插著各種管子,是那些管子、那些程序告訴他們他們是誰,以及他們生活中的每一個所謂的真相:

如咖啡裊娜的清香,如眼前呼嘯而過的城市列車,又如,你每天按部就班的每一秒。

他們活在一個,用1和0給他們寫就的夢裡。

與此類似的,還有去年大熱的美劇《西部世界》。

裡面的每一個機器人,都以為自己是真實的人,以為自己的境遇,自己的喜怒哀樂,都是如假包換的現實,殊不知,也不過是程序而已。

這些影視劇探討的,不過是「我」的真與假,現實的虛與實。

歸根結底,是「存在」二字。

這很哲學。

但,並不遙遠。

02

昨天鹿晗公布女友,引起軒然大波,網上流傳著一個女孩為這事自.殺的消息,來源是朋友圈,還配了被割的手腕圖,觸目驚心。

真假莫辨。

但這樣行為極端的人,還真的有。

如當初華仔的粉絲某某,為了追星,把生活搭了進去,還把自己搭了進去。

明星之於粉絲,就是粉絲為自己造的一個夢。

明星的靚麗光影,完美人設,成了粉絲夢中的情人,這情人留著YY還行,但一旦把自己的YY當作是現實,就不明智了。

誰都不是誰的誰,明星更不是粉絲的,說白了,他們的生活跟粉絲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即使粉絲把明星當成了自己的男友/老公,明星也不會從屏幕上走下來,和粉絲手牽手,肩並肩,甚至在同一個枕頭上醒來吧?

粉絲的夢是粉絲的,夢醒了,就得睜開眼睛,面對現實,否則就是鬧劇,甚至悲劇。

03

上面都是極端的例子。乍一看,匪夷所思,傻×,腦殘。

然而,仔細想想,我們都沒有資格笑話別人。

因為在現實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夢中人」。

接受的,是自己願意接受的觀點。

很多真相,不過是我們認定的真相。

很多事實,不過是我們為自己構建的事實。

就像這一篇文章,你之所以認可,是因為這寫出了你的想法,但是,倘若本文寫的觀點與你的相左,你大抵會嗤之以鼻,甚至出口成臟,自動降維成噴子

——儘管你們噴的,只是你們反對的,而你們反對的,未必就是錯的。

我不過說出了與你認定的所謂「事實」的不同的切面而已。

把臆想當事實,自編自導自演各種鬧劇,還在劇中或喜不自禁,或痛哭流涕,或怒髮衝冠,或邪魅狂狷……

這不就是夢中人么?

04

有一家市場調研公司名叫Orgnet,該公司在2008 年時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將亞馬遜上關於奧巴馬的書分成兩大類。一類標記為「支持奧巴馬」,標藍;另一類標記為「反對奧巴馬」,標紅。

之後,接入亞馬遜的數據,跟蹤顧客的購買路徑。

結果呢?

購買了「支持奧巴馬」的顧客,幾乎都是支持奧巴馬的人;

而購買了「反對奧巴馬」的顧客,則全都是反對奧巴馬的人。

兩種都購買的幾乎沒有。

類似的實驗進行過多次,結果大同小異。

事實是:奧巴馬的擁護者走進書店,更容易注意到「支持奧巴馬」的書籍,當然也更容易買走它。

我們不過是更容易注意到「對自己有利」的證據,然後用這個證據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已。

這就是「證實偏見」, 也是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認知框架。

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與思維定勢,為自己造一個「這是真的」的夢。

我們就是這麼擅長自欺欺人。

是不是細思極恐?

05

其實啊,我們都活在夢裡,這夢,就是我們的認知為我們造的。

在夢裡,我們行住坐卧,或喜或悲,或嗔或怒,都是我們的思維方式對外境進行加工後,告訴我們的結果。

然而,結果而已,未必是事實。

思維定勢對我們固然有好處。

至少它能幫助我們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提高思考效率。

但是,它的壞處也顯而易見。它特別容易使我們墮入「思維盲區」——

情緒跟著外境走,就會「以物喜,以「己」悲」;

行為跟著外境走,就容易作出錯誤反應與行動,導致結果南轅北轍。

06

然而,很多時候,「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我們,很難窺見「廬山真面目」。

《奇葩說》有過這樣的辯題:

——村裡的井被女巫滴了7滴藥水,喝了裡面的水會變得意識錯亂、顛倒黑白,其他村民全都喝了,只有你還沒喝,那麼,你喝不喝?

選擇喝的正方,把這道題解讀成:當一個人背離全世界時,他需要反思自我,理解並融入其他人嗎?

而選擇不喝的反方,則解讀為:如果眾人皆醉,你會選擇獨醒嗎?

這題目好就好在,它起碼還告訴你:你手握真理。

但現實中,我們很多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是站在了對的一方,還是錯的一方

——事實上,在當下,誰都不知道自己是布魯諾、伽利略、哥白尼,還是揭穿皇帝新衣的純真小孩以及《一九八四》里唯一清醒的溫斯頓。

正如那個弔詭的比喻:一個人不可能拔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球表面。

怎麼辦呢?

最起碼,摒棄對立的一元論,接受更豐富的生活體驗,以及世事更多的可能性,無論是生活方式、觀點、文化還是信仰,進入更包容、和睦、繽紛的思維空間。

然後,承認自己身上存在著「認知框架」,對它有了覺知,有了審視,這樣一來,下次遭遇情緒問題或者現實問題時,你就不會急著傷春悲秋或者手足無措,而是能儘可能地跳出窠臼,更客觀、更準確地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深入認識事物本質,從覺知自己的「認知框架」開始。

獨立思考,很重要。

我們常常做夢,也允許自己偶爾做夢,但是,現實畢竟不是夢,該醒的時候,請睜開眼睛。

我是悟恩(公號kokyo98),祝好。

推薦閱讀:

我不是宇宙的統治者,我沒法要求全世界都按照我的來
玩轉你的獵頭「產品」!
我被驚悚短片《態度娃娃》治癒了
男人賺錢養家,女人貌美如花?屁咧

TAG:认知科学 | 认知心理学 | 自我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