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私和控制欲

高鐵上信號斷斷續續手機又非常耗電,4個鐘的旅途我索性開了飛行模式在手機上寫東西。回家5天,我的爸爸媽媽沒有變過的愛我,我也沒有變過的愛他們,但他們很多生活習慣我終究是很難適應了。小鎮生活有非常可愛的地方,走在路上很容易碰到熟悉的同學老師親戚,親切的打著招呼;朋友家之間走路最遠也就半個鐘,想組局隨時招呼一聲就可以;生活成本很低,生活節奏也慢,可以慢悠悠的看一部劇看一本書,而不必責怪自己今天沒有努力進步,沒有增加財富,可以按著自己的節拍過日子。

但我還是不習慣了。人和人之間的邊界感並不和親密度相悖,我們可以是很好的朋友但也有著各自的世界並不打算向對方敞開。小鎮上人們即使和你並不熟,也可以坦蕩蕩的問你的薪水住房結婚計劃什麼時候會懷孕。我微笑著和他們打著哈哈,看著他們得不到想要的答案的不滿表情,心裡想「You get what you deserve(你只能得到你該得的)"。即使是我的父母,我也不需要和他們交代什麼,我為人兒女應該照顧保護我的家人,但並不是被庭審的犯人對個人生活需要有問必答。

家人謎一樣愛節儉,愛收東西,我給我媽買了埃及棉澡巾泰國乳膠枕回家,我媽還在用著已經洗的薄薄的洗澡巾,乳膠枕頭收了一年了也不肯用。我說要喝紅茶爸爸把別人送的好多茶都找了出來(因為爸爸常年吃保健品平時很少喝茶),精緻的鏤空的木盒子里用厚實的紅瓷罐裝著,金駿眉都已經發霉了。我認真的和爸爸媽媽說,平時吃穿用度能用到的東西也很有限,在有限的用品里盡量挑質量好的,生活品質要往上走了;家裡房子大,但並不是貨場,不能什麼東西都收起來,要定期丟東西,清清亮亮的房子人才會住的開心。不知道他們能不能聽得進去?這個似乎也不只是小鎮的問題,我看過一線城市一個阿姨家,還收著很多年前買的這輩子都不會再用的滿是灰的衣服、鞋和廉價掛件。

媽媽去參加同學聚會了,我終於有機會好好收拾一下家。雖然媽媽每天也都會打掃,但家裡還有很多平時沒有注意、不方便打掃的角落。我想徹底的做清潔,但我自己並不擅長;想請個阿姨做,又怕被媽媽說不需要浪費錢,只好自己硬起頭皮擼起袖子幹了四個鍾。疲憊是一方面,但我真的覺得這些時間我可以用來陪爸爸散散步練練字,和小白打打球,自己看看書,加個班也好。做清潔很重要,但我覺得我可以把時間花的更有性價比。

我和爸爸媽媽說,我們不要停止進步,要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並不只是要賺更多的錢,也是去思考和改進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和別人相處的方式。用品質更好的東西、請更專業的人來打掃、定期丟東西、說話小聲一點、不去過度關心別人的生活,更廣闊的交友和學習,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事情,並不花費太多錢,而小鎮生活一大好處就是有充足的時間。

爸爸說,你說的都是對的,但我們不能不能強迫別人做自己覺得對的事,只有希特勒和ISIS才這樣。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有他長期的原因,比如農村人嗓門容易大,因為他們地方寬闊,又常常需要在田野間呼喊,這樣的習慣在電梯間就很突兀;小鎮上的人喜歡打牌,麻將館生意特別好,你覺得他們虛度時間非常無聊,但你要想他們平時娛樂選項少,電影院、音樂會、博物館展覽都沒有,而且他們文化水平有限也欣賞不來這些。包括一些衛生習慣,生活用品,你可以跟爸爸媽媽提意見,爸爸媽媽也會試著改,但在健康、安全前提下「自在」也很重要,「自在」就是「舒適」。

我又想起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開篇說的「當你去評判別人時,你要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這樣幸運」。每個人的行為都有他的緣由和喜好,父母對我們的生活指手畫腳我們不以為然甚至不開心,那我們為什麼要去要求他們按我們期望的生活呢?

今天爸爸送我回坐高鐵回深圳,他對我這幾天在家的生活幽默的做總結:「感謝女兒這幾天在家幫我們提高了生活品質,我們也要看到和奶奶外婆那一輩相比,我們的生活質量、生活習慣可上升很多啦。這樣一代比一代提高,我們整個人類就進步了。」媽媽正被我這幾天的吹毛求疵弄得煩不勝煩,聽到爸爸的總結我們全家又都笑開了。

原來聽誰說過,兒女對父母最好的孝順是「順從」。「順從」不是「盲從」,而是在合理的範圍內盡量的不去改變,少提意見,理解父母有他們自成體系的快樂。父母對兒女最好的愛也是尊重,我們不能以愛對方為名,強迫對方按自己希望過日子,那不是愛,是自私和控制欲。一直希望的自己和他人生活的邊界感,我自己也要遵守。Lonely Planet第一句話:「旅途中第二重要的是一雙好鞋子,第一重要的是幽默感。」和要吃上好的茶相比,全家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才最重要吧:)

推薦閱讀:

追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是什麼感覺?
愛無能,我們的時代病
耶穌的愛是因為他「輸的起」嗎?

TAG: | 自私 | 控制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