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四次元代會前二三事(3)

日常。n這次保證沒有怪力亂神。n

廣州市政府里的風風雨雨,其實也就導致劉大市長精神壓力有點大。那些魚腹石板,篝火狐鳴對廣州城造成的影響,甚至還不如這三年來大修大建的影響大。不過市民們也就是偶爾發發牢騷,從他們滿懷希望的眼神里,可以看到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元老院光復廣州,送走了瘟神之後。市民們的收入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隨之而來的就是商業、服務業的大繁榮。

「不勞作者無衣食」、「快樂來自勞動」,這樣的口號不只是街巷牆上的標語那麼簡單。乞丐、懶漢、寄生蟲早就被元老院一掃而空。甚至在每天12到14小時的工作之後,依然有許多精力無處發泄的年輕人滿懷喜悅的享受著廣州城的夜生活——廣州不愧是元老院治下的第二座不夜城。

待到凌晨4點,市政工人們開始在去年年初新安裝的煤氣燈光下打掃整座城市,準備迎來新的一天。茶樓也陸陸續續準備新一天的早市。

茶樓的早茶生意現在是越來越好了。市民的收入高了,做飯的時間少了。許多貪睡的人就在路邊定點營業的早點攤解決早飯,而手頭寬裕、時間也寬裕的另外一部分人則會選擇符合自己身份的各種茶樓。

住在舊城區,每天到新區上班的管理層,他們更習慣坐上陸陸續續開通的市內軌道交通。當然,舊城裡軌道上運行的不是牛車就是馬車,蒸汽機車的體積對於舊城的街道還是太大了,只有新區那裡才有正在試運行的蒸汽列車。

這群管理層基本都習慣了在軌道交通運營開始時間以前,先到高檔茶樓吃個早茶,聽聽廣播,交換一下內幕消息什麼的。

臨川集團旗下的連鎖茶樓「臨川酒家」在西關的旗艦店今天依然賓客滿座。

與街頭遍布的喇叭里傳出的來自廣州廣播電台的廣播體操音樂不一樣,店裡的音箱里是來自澳宋國際廣播電台的實時直播。這對於需要及時了解元老院動向這群人來說很重要,畢竟他們堅信廣州廣播電台拿到的都是二手消息。

當葉維陽進入茶樓的時候,澳宋國際廣播電台的早間新聞已經結束了。廣播里正在重播的是真理部勘定900章全本的《說宋後傳》。這部書早中晚每天播一回,全本需要300天才能播完。喜歡聽的有錢人還可以在臨川書店買到全套60張的黑膠唱片,還分普通版和珍藏版。

故事說的是文天祥過伶仃洋時,被江湖奇人救走練成了絕世武功,人稱「鐵拳無敵文山公」。後來文山公帶著一群義士駕船前往崖山救走了少帝,並率領一群宋人遠赴澳州的故事。時間跨度從開創澳宋到元老院回歸將近400年。

這套書葉維陽去年已經聽過一遍了,還買了一套預訂加贈文山公金像的限量珍藏版放在家裡。由於聽眾反響熱烈,一個月前又開始重播了。今天早上播的是《第91回 文山公澳州辦實業 少皇帝宮內造神機》。葉維陽很喜歡裡面講的各種機器,各種文戰武戰商戰,以及實業興國的理念,畢竟現今澳宋的富強就是這樣來的嘛。

葉維陽在門口櫃檯前的板凳上耐心的等待,夥計說二樓雅座正在確認收拾好沒有。他無意間聽到了背後茶座上的一番對話。

「想不到這趙宋一脈沒有斷絕啊,這天下的根本還是在澳宋啊。」

「元老院披荊斬棘從澳州回到瓊州實在是天意啊。」

「那文主席果然不愧是文山公之後啊。」

「可這元老院最近怎麼有點南宋小朝廷的架勢呢。」

「咳咳,不要亂說。」

「不然怎麼前兩天就連發12道金牌把那吳相召回去了呢?」

「噓,不要再說了。這些事情不是我等可以言語的。王經理,莫非你祖上也姓趙?」

「我奶奶娘家姓文……」

這時,夥計過來請葉維陽上二樓,剛轉身邁步就被茶座上的人們認出來了。

「葉老闆,早啊,可是剛下工地?」

「葉老闆來了啊,路啥時候能修好啊?」

「快了,快了……」葉維陽一邊跟眾人打著哈哈,一邊暗暗詛咒:天天亂說話,保佑你們都被黑衣人抓起來送去蜉蝣地。這個「送蜉蝣地」是從臨高傳過來的新話,老實做生意的葉維陽也不知道「送蜉蝣地」是送到哪裡去,也許就是流放三千里的意思吧。

葉維陽滿懷心事的進了二樓的一個雅間,雅間里已經有一個戴著鋁製面具的年輕人在喝茶了。

葉維陽關好門,剛想說話,卻被年輕人搶了先。

「葉老闆,不忙,先喝茶,吃個蝦餃。」

臨川酒家的水晶蝦餃在業內是出了名的,只選用每天凌晨碼頭上第一船鮮蝦製作,全城限量2000個。可葉維陽卻吃不出是什麼滋味。

「我聽說了。你們家有人把那位的墨寶弄丟了。」

「是,我有罪。不光是墨寶,連刻好的石板都被人給偷走了。不知道元老院會不會遷怒……」葉維陽滿頭冷汗。

「元老院依法辦事,不會冤枉一個好人的,你放心。」

「放心,放心……」聽到戴面具的年輕人這麼保證,葉維陽面色有所緩和。

「最近工地上可有其他怪事?」

「再沒有了。」葉維陽擦了擦冷汗,「亂嚼舌根的幾個讓政保送蜉蝣地了。」

「我覺得你還是要再仔細查查,是不是有北邊的人混進你的公司了。」年輕人喝了口茶,輕描淡寫地說著,面具上的鏡片很好的隱藏了佩戴者的視線。

「您是說篡明來的細作?」

「也可能是野豬皮的人。」

葉維陽當即保證回去再細細篩查一遍,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點。

戴面具的年輕人再三告誡他,他的公司是舊士紳轉型的正面典範,一定不要再出任何問題,否則被某些人抓住把柄,元老院的士紳政策可能會有新的變化。

葉維陽隨後離開了茶樓,準備回去讓管家再查一遍公司新進員工的底細。

葉維陽的惠州一建是廣州市政改造的生力軍,工程越接越多,人力缺口巨大。公司已經不再只招募惠州本鄉本土的熟人,而是大量引進了來自北方的移民——他們的工資要求遠遠低於廣東本地人。

元老院的士紳政策是近年來變化最大的。

一開始,各種政策在士紳們看來是準備徹底從物質和精神上雙重消滅他們。可後來,在他們交出了投獻的土地、僕役,繳清了稅款,認命般地放棄了各種特權之後,元老院的政策逐漸開始緩和了。可就在他們拍手慶祝,準備重新在鄉里作威作福的時候,卻發現他們徹底失去了對農村的控制。

此時的農村再也不是一個退伍軍人駐在警管兩個村的情況了。每個行政村都有上級行政單位派駐的行政機構,有掃盲學校,有天地會,有元老院少年團、青年團,再進步一點的還有婦女合作社。不定期還有各級巡視組的檢查,確保各種最新政策被正確理解和正確執行。廣東的農村已經被元老院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葉維陽作為可以挽救和教育的舊士紳典型,是第一批上了元老院「賊船」的。由於一些不為外人所知的原因,他帶動全鄉人搞了惠州第一個集體農莊,把耕地全部交給天地會運營。在元老院的暗示下,自籌資金創建了惠州第一建築公司,帶著富餘的勞動力來廣州賺錢。最近又用賺的錢在惠州開辦了大生棉紡廠和大生被服廠,把留在鄉下的婦女也都送進了工廠。據鄉里的老人說,葉老闆未來還打算在惠州縣城投資建一個師範學校培養新學教師。

有人傳說臨川集團是葉維陽背後的第一大金主,但是好事的記者在工商管理局並沒有查到任何相關的公開信息。

隨後又有人在傳說葉維陽是給某個元老送了一個女兒當小妾才有了現在的地位。

可是熟人都知道,葉維陽只有兒子沒有女兒啊!

一陣大風刮過,塵土飛揚,廣州城的工地今天依舊喧囂。

是吧,沒有怪力亂神。n這一回就是日常,日常真好。n出那麼多事情,農相不被召回是不可能的了。n

推薦閱讀:

伏波軍陸海軍 精彩視圖(一)
第十四回: 洛湖水寇(三)
澳宋基層社會調查(政保局內部文件)

TAG:临高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