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不大全·動物篇(2)·刺胞動物門
這次我們要說的,是比多孔動物更高級一點的刺胞動物門。
其代表動物,就是我們熟悉的珊瑚蟲、海葵、水母。
刺胞動物,在過去還有個我們更熟悉的名字——腔腸動物。
腔,即口腔;腸,即腸道。
這說明腔腸動物終於進化出了動物的第一個器官——口。
更說明了這是個吃貨的世界
從上圖可以看出,腔腸動物雖然有了口,卻沒有「肛門」。
這也是它們得名的原因。它們的進食方式就是從哪裡進,再從哪裡出來,也就是「口菊一體」(和中國神話中的貔貅一樣)。
而它們現在之所以被叫做刺胞動物,則是因為它們進化出了帶有刺針的刺細胞。
憑藉這個,刺胞動物就擁有了捕食的能力,正式成為動物中的第一個掠食者,而不是像多孔動物一樣只能靠天吃飯。
其中,某些海葵的刺針發射速度極快,只需0.02s(接近天馬流星拳了)!
一旦刺針命中目標,就會注射毒素麻痹獵物。位於百慕大地區的岩沙海葵,其毒性甚至超越氰化鉀,是毒性最強的動物之一。
忽然有點不敢潛水了……
為了控制刺細胞的收縮,刺胞動物就進化出了最原始的神經系統。
並且通過神經系統控制肌肉收縮,它們也擁有了一定的運動能力。
比如水母,利用噴水後的反作用力,有些品種的速度甚至可以達到10km/h,足夠在海中捕食魚類了。
而珊瑚蟲和海葵雖然大部分時候都是靜止不動的,但也是有行動能力的。
此外,刺胞動物在生殖系統上,也有重要的進化。
雖然和多孔動物類似,刺胞動物也是同時採用出芽生殖、有性生殖(排出精子,靠水流遇到其他同類)的方式。
珊瑚產卵
但多孔動物基本都是雌雄同體,而刺胞動物中的水母,就已經大多是雌雄異體了。
雌雄同體(左),雌雄異體(右)
也就是說,性別產生了。
其意義在於,這保證了後代的基因一定是來自兩個不同的個體,從而帶來進化上更多的可能性。
不過,水母還只是進化到了雌雄異體,並沒有進化到雌雄異型(外觀上的差異)。這還要到後面的線形動物門才會出現。
珊瑚
在刺胞動物門的10000多個物種里,近70%都屬於珊瑚綱。
甚至海葵,其實也是珊瑚的一種(珊瑚綱→海葵目)。
而珊瑚,又分為兩個大類——六放珊瑚亞綱、八放珊瑚亞綱。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珊瑚觸手的數量來進行區分。
八放珊瑚亞綱
還算比較直觀?
才怪……來數數這個是六放珊瑚還是八放珊瑚。
小提示,海葵都屬於六放珊瑚亞綱
而且還有6、8的公倍數的情況(比如48),目前這種都按照八放珊瑚來算。
其實,在過去還存在四放珊瑚……好在已經滅絕了,否則摻和起來就更亂了。
珊瑚的顏色千姿百態,這其實是來自與它們共生的海藻。一旦海藻死亡,珊瑚就會變回原本的白色,也就是「珊瑚白化」。
珊瑚白化,代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並會伴隨著珊瑚礁的大片死亡。2016、2017年,大堡礁已經連續兩年出現大面積珊瑚白化現象,如果繼續惡化可能導致大堡礁徹底消失,目前澳大利亞政府也在出台相關政策呼籲人們對環境進行保護。
此外,也有一些珊瑚由於吸收了海水中的氧化鐵變成紅色,也就是比較昂貴的「紅珊瑚」(常被作為珠寶)。
表面的珊瑚蟲還是白色的,它們分泌的石灰質外殼吸收了氧化鐵,就變成了下面紅色的珊瑚枝
和群居的珊瑚蟲不同,海葵都是「獨行俠」。
而且不像珊瑚蟲只有米粒大小,海葵的個頭要大得多,通常能有巴掌大小,有些品種甚至能達到直徑1米以上。
海葵的壽命也很長,隨隨便便就能活個幾百年,目前還發現過年齡超過2000歲的深海海葵。
但說到海葵,最著名的還是它們和小丑魚的共生關係了。
事實上……這其實是一種「利用小丑魚當誘餌→引誘其他魚類→海葵吃肉→小丑魚喝湯」的模式。
和海葵有共生關係的不止小丑魚,寄居蟹也會將海葵背在身上,用來抵禦敵人。
有時候,它們還會扛著不止一個。
甚至……它們還會搶奪同類身上的海葵。
此外,俗稱「拳擊蟹」的花紋細螯蟹,也會將小型海葵放在自己的鉗子上,來增加攻擊力。
嗯,它們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啦啦隊蟹,我覺得更合適一些。
海葵同類之間,也不像珊瑚蟲那樣和睦共處。
它們為了爭奪地盤,往往會大打出手,甚至用刺針將對方毒死。
只不過,畫面是這樣的……
下一次,我們再來說說水母。
推薦閱讀:
※Eww好黃啊!這個黏黏的東西是什麼?
※敢問這位羚羊 你的臉能再奇怪一點嗎!
※「萬物土中生」 土壤也能碳匯?
※誰家寶寶這麼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