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每年讀上百本書的人,都是哪來的時間?
1.
上周去參加讀書會,散場的時候一個朋友拉住我,問「一般都是利用什麼時間來看書,難道不會覺得太忙沒時間嗎?」
這樣的問題,在我的後台留言里也會有不少。甚至有人提出質疑,老白你大學讀了兩百本書,該不是騙人的吧?
而實際上,我真的沒有可以去抽時間讀書,而且我的閱讀數量真的不多。
我個人讀書比較慢,而且追求一種儀式感。就是一定要選到那種非讀不可,不讀這本書我就睡不著的書籍,才會去看。所以大概讀書的數量只能平均到每周一本,一年50本左右。
我也嘗試過一周讀三本書,但讀了消化不了。後來想想還是算了,慢就慢一點吧,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挺好的。
說到讀書,我身邊不乏很多讀書的大神。
我們讀書會的創哥,今年已經讀了200多本書了,他的讀書計劃還在進行。之前一直在看戰隼老師的文章,他曾經挑戰過每天讀一本書,堅持了一年多,而且還寫了非常詳細的讀書筆記。
在他們分享自己的讀書方式的時候,都會提到自己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讀書,並且把書拆開讀。
2.
什麼算是「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呢?
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就是包含正常讀書時間,還有被利用來進行閱讀的碎片時間。
不同類別的書其實需要分配不一樣的時間額度來進行閱讀。
像是閱讀邏輯性比較強的「教材類」書籍,比如《心理學基礎》,《資本論》這樣的書,如果用10分鐘,5分鐘這樣的碎片時間來閱讀,一次能讀到的內容會很少。
下次再閱讀基本上需要把前面部分全部重複看一次,所以效率會很低。
這樣的書籍最好利用20分鐘以上的時間段進行閱讀。
我一般會選擇這樣的時段:上下班通勤地鐵和公交(手機或者kindle),早上吃早餐及上廁所(kindle),晚上敷面膜時間(紙質書)。這樣基本加起來就基本能有兩個小時了。
加上周末會騰出比較長的時間段出來,一周至少能讀完一本大部頭。
如果是故事類書籍就會比較隨意,把kindle放在包里,只要有空就拿出來讀一會兒。
精彩的小說,會讓人忍不住在便利店排隊,在晚上刷碗的時候都忍不住放旁邊看一會兒。這樣的閱讀進度其實是很快的,除非有看不懂或者說埋了線索的地方需要反覆看之外,基本不會出現嚴重的思維斷層。
總結一下,大多數高效閱讀人士的讀書時間分為以下兩類:
- 習慣性留給讀書的時間,比如有人習慣早起之後一小時讀書,有人習慣睡前一小時讀書,還有人習慣午休之前讀書的。
- 排除日常習慣之外的碎片時間。包括但不限於,上下班通勤,早中晚三餐,如廁,敷面膜和泡腳。
3.
除了時間的充分利用,還有一個重點是大家對不同書籍的閱讀拆分。
讀書非常有效率的人都習慣於讀書之前先看目錄。
目錄上能引起自己興趣的會仔細看,其他部分掃一眼就過了。
比如看時間管理書籍的時候,我就習慣於先看目錄,有沒聽說過的理論,和我平時沒注意到的細節處理。
就會先標註起來,其他地方迅速跳讀。
跳讀偶爾也會遇到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所以建議大家選擇跳讀而不是直接跳過不讀。
最後終點可以在kindle和書籍上直接標註。再把筆記整理在一張a4紙上,列印出來附在書的扉頁上,這樣再讀一遍的時候,就可以先用讀書筆記整理思路,再進行閱讀,這樣效率真的很高。
很多觀點再讀完第一遍之後,不久就忘了。但是讀書筆記能幫你迅速樹立,讓你看一遍有一遍的收穫。
具體的閱讀方法,建議大家參考《如何閱讀一本書》。
4.
以上兩點講完之後,還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關於「書單」的看法。
很多人之所以一年讀不上10本書,就是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書,需要什麼樣的閱讀?
大多數人對這件事的處理方法是:求書單。
找比較厲害的作者,或者自己喜歡的作者,以及身邊喜歡閱讀的人找一份「書單」。然後從書單里挑基本喜歡的買回來。
這樣的閱讀,其實非常缺乏「系統性」。
真正有讀書規劃的人,是會給自己列書單的。一段時間進行一個領域書籍的閱讀,然後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把網上相關領域的書籍進行篩選和排列。列出一個基礎書單,然後購買閱讀。
讀完之後,如果覺得在領域內還需要深入,再進行進一步閱讀。
如果不是,則可以進行更換。
再厲害一點的人,是可以把系統性閱讀按照順序進行閱讀,然後把系統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立體的知識網路。
所以說,閱讀這件事情,本身就是有功力深淺的。
你是什麼水平呢?
公眾號:斜杠少年老白(ID:laobai0618)
最會寫時間管理的90後女生,關注公眾號,在後台回復「簡歷」,免費領取簡歷模板。
推薦閱讀:
※【認真想】我們為什麼要擴充辭彙量?
※如何克服生活中的負面情緒,避免想太多無意義的事,充實的過每一天?
※容易怯場的你,如何才能做好演講?
※治學之難,難在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學中醫是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