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覽——淺談奧斯曼治下希臘民族認同
2017-9-30 mooncatcher
本文為史圖館專欄約稿,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史圖館立場無關。
前言
眾所周知,奧斯曼帝國於公元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滅亡了延續逾千年的東羅馬帝國;而在此之前的近一百年中,奧斯曼人已經控制了北起多瑙河下游,南達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廣大地區,早在君士坦丁堡最終陷落前四十年東羅馬帝國的實際控制區域就已被牢牢限制在了達達尼爾海峽西側圍繞君堡的一小片土地,古典希臘的文化中心雅典則在1458年被土耳其人佔據。
在近四個世紀的時間裡,希臘處在異族、異教、異文化的奧斯曼帝國統治之下;這四百年的歷史無法用單純的壓迫與反抗、同化與共存來解釋,其中複雜的文化演變與民族意識發育過程不僅深刻改變了希臘人的命運,也對拜占庭滅亡後流散的東正教文明和東歐諸民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開始正文的主體敘述前,有必要闡清以下兩點:
一、15世紀時的東羅馬/拜占庭文明基本等於希臘文明。羅馬統治時代,帝國內部在語言上自始至終呈現鮮明的東西二分的狀態,這也為古典時代晚期拉丁天主教文明和希臘東正教文明的各自成型提供了文化地基。即使在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的公元1、2世紀,帝國東部的通行語言依舊為希臘語——這一點不僅通過當時留存至今的大量文獻證明,亦通過埃及、亞美尼亞、波斯等周邊地區的出土文物得到證實。而自希拉克略時代以希臘語代替拉丁語為行政語言後,希臘語正式取代了拉丁語的官方地位;除了在少數的宗教祭祀和神學研究場合仍有使用外,拉丁語基本退出人們的視線。另一方面,自7世紀起東羅馬帝國遭到阿拉伯人、保加利亞人、諾曼人、塞爾柱突厥人一輪輪持續不斷的入侵,雖然有過短暫的中興和發展,但長程上領土逐漸被固定在以希臘為中心的愛琴海沿岸地區,進一步加劇了文化和民族上的一元化。1071年的曼齊克特戰役則在這一進程中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因而拜占庭文明逾趨近近代,其文化面貌則逾趨於單一的希臘化。
二、希臘人的文化認同大過民族認同。事實上,「希臘人」這一概念的出現本身即是相當晚近的事件,Γραικο?(希臘人)一詞直到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才首次出現在拜占庭帝國的官方公文中;在從拜占庭帝國奠基直至近代希臘民族主義浪潮崛起的一千多年裡,東羅馬治下的希臘人對自己的稱呼始終是?ωμα?οι,即「羅馬人」,表示擁有羅馬帝國公民權的人。在幾百年的漫長演化中,西歐的拉丁文明系統中「羅馬」一詞逐漸與天主教教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係;而東方的拜占庭並不存在這樣的聯繫。常年與拜占庭人打交道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在提及拜占庭人時所用的名稱稱謂依舊為「羅馬人」,比如後來的征服者奧斯曼土耳其人即用R?m一詞指代拜占庭。這個詞是不是很眼熟?對,塞爾柱人建立的羅姆蘇丹國用的是同一個詞,它的詞源乃是阿拉伯語里的 ,這個詞就是借用自希臘人對自己的自稱,後來在阿拉伯語里演變為對整個小亞細亞的地理稱呼。在從中世紀早期直到近代的大部分時間裡,希臘人對自身的認同往往繼承自拜占庭帝國的羅馬傳統,因此在民族主義運動尚未抬頭的時代,「希臘人」所指代的更多是一個文化共同體而非一個民族共同體。事實上這樣的二元認同也的確在19世紀希臘人尋求獨立的時候帶來了一些麻煩,我會在後面簡要提到。
以下為正文敘述。
我們先解決一個問題:1821年的希臘革命是一場什麼性質的革命?答案是:宗教革命。沒錯,你沒有聽錯,希臘獨立戰爭本質上是一場打著獨立建國旗號的宗教戰爭。這一點從希臘一方的參戰人員民族構成就可見一般——既有土生土長的希臘人,也不乏各種來路的「羅曼利亞人」。
這裡的「羅曼利亞」不是指後來的羅馬尼亞,而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其轄區大致包括伯羅奔尼撒半島以北的巴爾幹半島大部分地區;你應該能猜得到,該省的名字「羅曼利亞」(Rumelia,Rumeli)也是一個由「羅馬人」一詞為詞根演化而來的詞。回到1821年,當時加入希臘革命軍陣營的人中就存在著大量的「外鄉人」(?ξωτικ??,原本表示外國人,後來逐漸演變為包括一切來自希臘以外地區的人),這裡面比較有名的包括馬爾科斯·波扎利斯(Μ?ρκο? Μπ?τσαρη?),這位今天被歌頌為希臘人民族英雄的傳奇人物,其實出身自伊庇魯斯的一個叫阿爾文(Αρβαν?τε?)的小部落,按照當時的標準算是一個典型的非希臘人。再比如另一位希臘獨立戰爭中的重要人物,約翰尼斯·克勒提斯(?ω?ννη? Κωλ?ττη?),則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阿羅蒙人(阿羅蒙人是弗拉赫人的一支,另外一支更為有名的是今天的羅馬尼亞人)。
同樣出身阿爾文的另一位希臘民族英雄,18世紀作家和思想家裡加斯·費拉奧斯(Ρ?γα? Φερα?ο?),就在文章里說的很明確:「希臘人(他刻意迴避了當時常用的「羅馬人」一詞而用了阿爾文語里的「Grecame」一詞)乃是多個民族熔鑄成的一個整體,而將他們熔鑄在一起的就是共同的東正教信仰。」因此,客觀的講,1821年爆發的希臘革命,其民族成分並不高,最主要的使命乃是以東正教的大旗集結各路人馬對抗奧斯曼帝國的伊斯蘭教。
理解了以上這樣一個大背景,我們就能理解今天所見的這樣一個現象:曾被奧斯曼帝國長期統治過的列國之中,唯有希臘是去伊斯蘭化做的最徹底的。
倘若當年的希臘革命不是一次宗教性質的革命,而僅僅是以推翻奧斯曼土耳其之統治為首要目的,則今天的希臘人口很大程度上會和波斯尼亞、阿爾巴尼亞等國一樣有著極大的宗教多樣性;畢竟早在19世紀之前,奧斯曼帝國的伊斯蘭教傳統對巴爾幹半島的滲透已具有很強的慣性,若不是刻意為之,很難形成今日希臘之宗教面孔。1821年之前的希臘地區,無論在人口上還是在宗教上都有著極高的多樣性,例如純正的希臘人(即自稱為「羅馬人」的希臘人)當時實際控制的土地僅有伯羅奔尼撒半島(當時稱為摩里亞)東南半部,而包括雅典在內的阿提卡地區都掌握在其他民族手上。事實上在希臘獨立戰爭早期,由於革命軍一方的構成極為複雜,曾一度陷入內戰和軍閥割據,可見宗教大旗在現實利益面前往往也起不到多少作用;面對這樣的情況,希臘人(「羅馬人」)不得不做出相應的妥協,一方面許諾非希臘裔的東正教徒以現實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聯絡君士坦丁堡(是的,奧斯曼時期仍然稱其為君士坦丁堡,直到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才正式更名為伊斯坦布爾)的法那爾人以尋求政治支持。說起這群法那爾人,又是一段漫長而有趣的故事,足夠我另起爐灶寫一篇專欄,今天由於篇幅限制就不在此處贅述;簡而言之這是一個東羅馬帝國滅亡後遺留在君堡的遺民聚居所形成的宗教民族團體,他們在君堡所居住的地區也正是東正教在君堡的大牧首的駐地所在。前面這些鋪墊,只為了說明一個事實——現代意義上的「希臘人」這一概念,並非天然形成,而是在希臘獨立戰爭的宗教背景下人為拼湊融合而成的一個共同體,這裡面既包含了已經在希臘世代繁衍了上千年的純正希臘人,也包括來自四面八方的許多擁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希臘語和非希臘語民族。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希臘獨立戰爭中起到重要團結作用的一個組織——成立於1814年的互助會(Φιλικ? Εταιρε?α)。
關於這個組織,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與中國同盟會進行類比,只不過這裡存在的兩個關鍵元素——宗教一致性和民族多樣性,只在前者存在。但它們在協調各派革命勢力,構築革命統一戰線這個課題上所發揮的作用是極其相似的。可以設想,倘若沒有互助會的長期努力,戰爭一旦爆發,革命一方難免陷入群龍無首一團散沙的境地;真實歷史中,正是由於互助會成功地以宗教為紐帶聯結了包括「羅馬人」、外省希臘人、阿爾文人,以及其他各種背景的羅曼利亞人,才使得1821年戰爭爆發後革命一方能夠在形式上達成統一的目標。(雖然這也僅僅是暫時擱置問題,真正敏感的民族認同問題被束之高閣,並且經過幾次內戰才最終解決)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有趣現象是,即使在「羅馬人」這個群體內部,其民族認同也是存在分歧的。居住在首都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希臘人(也包括一部分法那爾人)始終對外地希臘人心存歧視;這樣的分別心按理說並不奇怪,但值得重視的是這些人由分別心逐漸發展出的一種新的自我認同:泛希臘認同。與散布在奧斯曼帝國各處的以「羅馬人」自稱的希臘人不同,這一部分希臘人為了與前者劃清界限,率先拋棄了「羅馬人」這一認同而開始用Hellenes一詞指代自身。Hellenes一詞在今天的語境里是很單純的表示「希臘人」、「希臘人的」的意思,但是回到19世紀初,這個詞對於大多數自稱羅馬人的希臘人而言是帶有貶義意涵的,這是因為自11世紀東西教會大分裂後,西歐即開始廣泛使用Hellenes一詞來代指拜占庭人,言語中自然不會帶什麼好意。這一部分希臘人的顯著特點在於比其他希臘人社會地位要高的多,人脈資源也要廣的多,更重要的是他們和當時的歐洲大國(尤其是俄國和法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自然也在對於民族主義的態度上受到了歐洲思潮的影響。因此,雖然在明面上同為民族主義者,這部分希臘人與前面所提的「羅馬人」實則有著不同的理念,這其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導火索實則為1824~1825年的希臘內戰埋下了一部分伏筆。
總結一下幾個重要觀點:
一、中世紀晚期的拜占庭文明基本等同於希臘文明
二、希臘獨立戰爭是一場靠宗教集結力量的戰爭,其民族主義成分並不明顯
三、大部分希臘人在近代以前的自我認同都是「羅馬人」
四、現代意義上的「希臘人」是一個拼湊融合出來的概念
-------------------
圖片來源:
(1) Rumelia Eyalet, Ottoman Empire (1609). Source: Encyclopedia of the Ottoman Empire at Google Books By Gábor ágoston, Bruce Alan Masters
(2) Portrait de Markos Botsaris. Source : 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MarkosBotsaris.jpg
(3) File:Blank map of Europe - Atelier graphique colors with Kosovo.svg: MichaelBueker and others
(4) Philly boy92 - http://math-telos-agras.pblogs.gr/files/f/221686-06b.jpg
歡迎關注我館的公眾號:史圖館
QQ群:史圖館164072878;雲韶府545992797
推薦閱讀:
※【翻譯】阿納斯塔修斯皇帝的遺產
※拜占庭帝國末年的官僚機構變成了什麼樣?
※晚期古典羅馬帝國【395】年行政區劃劃分」
※補檔『談笑一水隔,XX兩洲間』族群萬華鏡(一)
※安德羅尼卡一世神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