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炮柔情——馮小剛的情懷之路還能走多遠?
近日,馮小剛新作《芳華》的撤檔,引來各方揣測。在娛樂圈裡,馮小剛是一位極具爭議的導演,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他,他既是一個世俗的接地氣的小鋼炮,也是一個有情懷有野心的導演!
從《甲方乙方》開始,到《天下無賊》,馮小剛已經不滿足這些市井格調,他越來越想要觀眾證明,他不僅能對嬉笑怒罵信手拈來,也想成為真正藝術家,表現出自己的責任感以及情懷。換句話說,嬉笑怒罵不是他的理想,想表達點什麼才是!
從《集結號》到《唐山大地震》,《從1942》到《芳華》,馮小剛拍攝的影片越來越多的靠近歷史性題材。無論他想努力向觀眾證明自己是「大師」也好,還是想「站著把錢掙了」也罷,但是無可否認的是,馮小剛和張藝謀,陳凱歌等人一樣,都具有他們那個時代的人與生俱來的烙印——天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集結號》——遲來的號聲
在《集結號》里,馮小剛拋棄了過去宣揚已久的不怕犧牲的精神,藉助穀子地的口吻,講述了普通戰士對於死亡的看法。戰士首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其次才是一名合格的戰士,戰士不是不怕死,而是面對死亡,雖有恐懼,但是依然義無反顧的去犧牲,這樣的犧牲才顯得更為難能可貴。
穀子地在接到團長的阻擊命令,過河前往陣地時,回頭看了一眼。這一眼,恰恰說明穀子地其實早已經明白自己的命運,那就是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而阻擊敵人,很可能回不來了,但是他們依然義無反顧的去了。
多年以後,在團長劉澤水墓前,穀子地得知了真相,根本就沒有吹響集結號!穀子地在墓前大罵劉澤水,其實他早就知道沒有吹過號,只是死去的戰友化成了集結號在他耳邊吹了幾十年,他只是無法承認這個殘酷的事實,也不能原諒自己。當真相解開的剎那,穀子地只是崩潰了。
此後穀子地踏上了給自己的兄弟正名求證之路,同時也是自己的救贖之路。
幾年以後,汶河修水利,四十七位戰士的遺骸才得以重現人間,穀子地多年的求證之路才結束,才完成對自己的救贖。遲來的榮譽終究還是到來,遲來的號聲,終究還是讓烈士長眠。戰爭是殘酷的,但是生命是卻是平等的,拋棄教條主義和意識形態,任何犧牲的都應當受到應有的尊重。
馮小剛能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通過戰爭來展現個人命運的跌宕起伏,對於國內戰爭電影,就已經是前進了一大步。但是他並沒有滿足於此,又將焦點聚集到了40年前的那場災難。
《唐山大地震》——餘震難消
《唐山大地震》改編自張翎的小說《餘震》。恰如原著小說之名,影片沒有過分強調大地震下的慘烈,而是聚焦了大地震之後的餘震。大地震是慘烈的,但是餘震帶來的情感傷痛卻伴隨著整整一代人才能撫平。
影片並非如某些人所說太過矯情,說矯情,是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災難失去親人的痛苦,沒有面臨李元妮面對兒子和女兒生死的兩難抉擇,也不曾有方登對母親選擇的絕望!
愛的越深,面對拋棄只會更加絕望。弟弟被欺負了,方登站出來打回去。爸爸買的電風扇,她覺得母親做飯熱,讓母親先吹吹。這些細節無不體現出方登的對於弟弟的呵護,和對母親的愛。愛之深,方恨之切。
方登大學期間懷孕,楊志希望方登能夠打掉孩子,珍惜自己的青春,不能做出這麼大的犧牲,方登說,你哪知道什麼叫犧牲?方登本身就是已經被犧牲過的人,此時的她,只不過是被眼前這個男人再次犧牲一次而已,已經對情感心如死灰。
王德清是發自內心的愛護養女的,待王登回來過年,接到戰友電話時,無不發自內心的驕傲,他的女兒回來了,可以在戰友面前得意洋洋了。
李元妮的活著更像一種自我放逐。她拋棄了個人情感,不願意住方達買的樓房,不想日子過的舒坦,因為一旦過得舒坦了,她的內心就會質疑她,你能活下來是丈夫的犧牲,你還選擇了放棄女兒的生命,憑什麼過好日子,憑什麼心裡舒坦?她不願意搬家不是因為丈夫和女兒找不到路,而是怕離得遠了,丈夫和女兒會忘記提醒她,她不能放過自己!
三十二年之後。李元妮再次見到女兒長跪不起,第一句話就是:我給你道個歉吧!這其中既有對方登的愧疚,有抱怨,也有歡喜。李元妮在心裡把自己放逐了三十二年,卻沒想到女兒竟然沒有理會她,她還活著,悲喜交加。
在父親的墓前,方登原諒了李元妮,也原諒了自己這三十二年來的自私。
在人們逐漸忘記四十年前那場災難之時,馮小剛選擇了讓人們記起:活著,真好啊!
《1942》——天災人禍
這世界遠不止天災,亦有人禍,殊不知,有時候人禍比天災更甚。《1942》,河南發生了吃的問題。
對於老東家范殿元,這個人其實是千千萬萬人的典型代表,因為范殿元從來就沒有經歷過天災,作為地主,他不怕天災,但卻擋不住不停的人禍。從被飢餓的人群「吃大戶」到兒子慘死,再到女兒賣身,最後兒媳母親餓死,再最後連孫子也沒了,他從一個地主老財在逃荒的路上變得家破人亡,一無所有。
瞎鹿和栓柱其實是同一類人,瞎鹿木訥遲鈍,但實則處處算計,怎麼對自己有利,他是一個傳統的農民,對妻子有絕對的權威,最在意的是自己的母親,自己的家。所以,為了這個家他敢去頭驢,敢於和當兵的搶驢!
栓柱除了精細之外,還有自己的堅守,他喜歡星星,想用餅乾換星星一晚上。後來星星把自己賣了,沒了念想,花枝願意當他的媳婦,儘管只有一晚上。再後來,花枝也把自己賣了,栓柱沒了念想,只剩下兩個孩子。再後來孩子也沒了,栓柱一無所有了。於是他敢於和日本人抗爭了,因為日本人奪走了他的念想。
傳教士安西滿並不是一個好人。對於這場饑荒,他心裡其實是竊喜的。因為他認為他的機會來了,他可以《出埃及記》里的摩西一樣,可以帶著饑民走出飢餓,迎來光明。他想成為摩西!
但是隨之即來的人禍徹底摧毀了他的信仰,他看到了一個小女孩死於日本的炮彈之下,那一刻,面對從天而降的炮彈,他選擇了閉眼等死,雖然被瞎鹿救了,但是已心如死灰,他知道了他所信仰的上帝和魔鬼其實沒什麼兩樣,能幫助人的上帝才是好上帝,否則便是魔鬼!
李培基是個老實人,但是在戰亂年代,老實人並不是好人。他爭取來了8000萬斤糧食,但8000W斤糧食解決不了老百姓的飢餓問題,卻解決了依附在這根繩子上的螞蚱們的問題,螞蚱們吃飽了,還可以定義什麼是「饑民」!飢餓的不一定是饑民,他們說是才是!李培基改變不了當時的時代,儘管想做點什麼,但是無能為力。
哪裡有什麼天災,不過是赤裸裸的人禍罷了。
無論馮小剛的在娛樂圈裡喜歡大放厥詞也好,自視甚高也罷,但是他的一些電影是值得深思的,在如今娛樂至死的年代,還有人有一些情懷,去拍攝一些我們漸漸遺忘的故事,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導演。
推薦閱讀:
※文章涉及上百部電影,密集恐懼症勿進
※那個叫做約翰.卡尼的文藝大叔,這次唱出了初戀這首情歌
※「佛系90後」都應該來看這部豆瓣只有5.4分的好電影
※不散2017年度最佳男演員
※觀影日記18:《女狙擊手》戰爭中女人的悲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