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 探秘「情緒」——情緒機制的動力模型

內容提要:

焦慮基質——未會化的「對勢力傳遞進程的體驗」

抑鬱基質——未分化的「對目標價值反饋的體驗」

這裡定位的不是意識系統整體性的結構特徵,而是各種情緒機制動力傳遞進程的具體特徵。情緒機制的兩維模型是具體心理活動層面的,而非意識系統層面的。

因此,這個模型不具有個體間的橫向可比性,只是特定兩維結構特徵下的細分,任何(正常)個體(的兩維結構)都具備所有這些情緒功能。

在更廣的視角層面,這個模型更多是從物種進化的角度來考察各種情緒機制的形成順序、及其功利價值。

當意識系統兩個維度都處於低強度的活動水平、其中低反饋性更突出時(即32位型),無法對內部動力提供充分的內容說明,即形成未分化的「對勢力傳遞進程的體驗」——焦慮基質;如果低動力性同更為突出(31位型),無法為啟動的關聯徑路提供充分的動力支撐,即形成未分化的「對目標價值反饋的體驗」——抑鬱基質

去焦慮——輕鬆

去抑鬱——欣然

當情緒基質與具體線索建立關聯,即分化成各種基本情緒機制。(如果這種關聯擴散至很多原始相關性較低的線索,即為泛化。)

由情緒基質分化的各種情緒機制,都可視為消除基質情緒的生命行為。這整個流程是這樣的:

在這個進程中各個環節,包括焦慮、抑鬱、和各種負相情緒都是生存的必需,當然,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現實效能不足,都可能導致基質情緒停止分化而累積、內部能量傳遞受阻,進而形成各種情緒和行為的障礙表現。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基質情緒並不能直接「去負相」,而是要通過對分化的負相情緒的「去負相」間接地把焦慮、抑鬱變成輕鬆、欣然

憤怒和恐怖,是整合動力水平高於反饋性的表徵區域中,兩者同步增長的兩端。

低端的憤怒,是高水平的內部整合能量毫不費力地貫通那些高度習性化(無需主體指向的調控)的意識通道。從久遠的進化歷史開始,這些爆髮式的內部能量宣洩就表現為抗爭環境剝奪的「憤怒」

從低端向高端,這種「爆發性」逐漸減弱,憤怒的程度降低。

到了高端的恐懼,其通道特徵是極高的整合動力水平貫通低反饋性的習性通道。雖然恐懼仍具有「爆發性」特徵,但相比憤怒的「必須馬上採取行動」多了些遲滯延緩,從「直撲目標」變成了「避開特定對象繞行」

消極情緒的動力特徵是,傳遞通道具有較高的反饋性,但不足以容納極高水平的整合動力。這種通道容量不足,在情緒機制逐漸形成的遠古時期,意味著沒有足夠的有效行為模式來滿足現實慾望這就是「消極」的本來面目

這時候,其實慾望水平是高的,但沒有足夠的有效手段來達到目標,減少了原來手段的能量投入,能量還有很多,卻無處投放。所以,找到新的有效的能量通道即可「去消極」,獲得內部獎賞——積極。

從模型圖可見,隨著動力水平與反饋性的逐漸平衡,消極的程度不斷減弱。

厭惡憂慮,是反饋性高於整合動力水平的表徵區域中,兩者同步增長的兩端。

在低端,其動力傳遞進程的特徵是,當擁有充足的行為手段但內部動力水平極低,這種能而不為的狀態,就是厭惡的原始形態

到了高端,應對模式極為豐富但整合動力供應稍為不足,這種能而有所遲疑的狀態,就是憂慮

傷心,具有較高的動力性活動水平,但反饋性活動更為頻繁,動力不足以充分供應所需,對消逝事物進行過度的內部處理和價值反饋,形成強烈的內部情緒張力,有心有力卻沒有現實可能

這個動力模型能很好地解釋各種與情緒有關的心理現象,比如:S.Schachiter和曹爾諾夫等人的研究分別表明,恐懼使人傾向合群,而憂慮則相反。

從動力模型可見,恐懼的兩維結構是動力性活動水平高於反饋性,而置身人群可以加強反饋性,使失衡的兩維結構恢復平衡,因此恐懼情緒能強化人的合群傾向。憂慮的情況正好相反。

046 探秘「情緒」——如何給情緒機制排序?

目錄——一個簡潔、整合的心理學基本理論


推薦閱讀:

留守兒童長大後如何跟父母溝通?
10個問答深入了解榮格學派析夢技術和方法
「不曾走近你,就不會失去你」|親密為何令你心生恐懼
育兒技巧背後的心理學原理
馬特·達蒙主演的電影 《心靈捕手》 中,為什麼像威爾這天才般的人物甘於平淡?

TAG:情绪心理学 | 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