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焦慮」,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營養

1.

前幾天,我閨蜜跟我抱怨,說她兒子上課時,「反應有點慢」。她好像特別不能忍受孩子反應慢,孩子只要多想一會兒,在她眼裡,就跟班上小朋友差了一大截。

我笑她是反應過度了,她卻嘆息一聲,說我不懂她的焦慮。

她還送兒子去上幼兒邏輯課。我說,你兒子才五歲,就要上邏輯課?課程內容是什麼呢?大概是讓孩子找幾個數字之間的規律,還有就是數數圖片里,蜜蜂有幾隻,花朵有幾朵,蜜蜂比花朵多多少。

一個讀幼兒園的孩子,已經會做這些題了,真是了不得,真不敢想像小學的課程該有多複雜!但我閨蜜卻痛心疾首的樣子,她說,「這課程我們已經讀得晚了!許多小孩才剛剛上小班。」

聖經里說,世間萬物,各有定時。這句話,恐怕大多數家長都是不信的。

2.

現在的家長普遍都很焦慮,這彷彿已經成為家長圈裡的一種風氣了。我閨蜜說,「眼見著比你孩子優秀的孩子,比你孩子更努力;比你孩子優秀的孩子家長,比你更焦慮。你能不焦慮嗎?」

孩子小的時候,你要焦慮他怎麼還沒長牙?吃輔食後,你要焦慮他為什麼便便不規律?等孩子稍微長大點了,你又要焦慮他的英文辭彙量,有沒有到達3000個?焦慮他會不會解二元一次方程式?

焦慮本身並沒有變,也沒有因為現在資訊發達而終結。焦慮永遠就是焦慮,繁複的資訊反而加深了父母們的焦慮感。焦慮就像現代人的遺傳病一樣,在精神上由一代人傳遞給下一代人。我們好像有種錯覺:你不焦慮,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家長。

3.

我外甥今年上小學三年級,但現在連最起碼的日常對話都說不好。為什麼會這樣?想來想去,也許該怪他媽媽太焦慮了。

他小的時候,我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呀?他咿咿呀呀地回答我,聲音比較小,發音有點含混。他媽媽看不下去,認為男孩說話就要聲音洪亮、反應敏捷。而她的解決方法,是替孩子回答問題。

看電視的時候,我問他,你平時喜歡看哪個節目呀?他想了想,不知該怎麼回答,就看看坐在旁邊的媽媽。每當他不知該如何作答時,都會向媽媽求援。雖然他媽媽會顯得很失望,但每次還是心甘情願地給他當發聲筒。

等他上了小學,他媽媽也意識到了兒子表達能力的問題,她很著急,為此很焦慮。但每當兒子需要停下來,想一想的時候,她又覺得兒子慢半拍,無法忍受,就忍不住替他回答。久而久之,這個小男孩就慢慢地在他媽媽的「焦慮」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

4.

我有個大學同學,在家長群里算是比較特別的:她對自己的孩子,從來就不怎麼焦慮。別人家孩子都在上各種補習班,她家孩子從來不上。但孩子不上補習班,不意味著什麼都不學。她說,這麼做,其實家長更累,因為這要求家長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孩子身上。

現在的孩子從小都學英語吧?她女兒不上英語班,但每天都上英語課。她自己教。她隨時隨地都找機會,用英語跟女兒聊天。我印象中,她的英語也不是特別好,勉強過了大學英語四級,考六級的時候,反覆考了三次才過。但為了孩子學好英語,她自己每天都堅持在學。

「孩子看著你,沒法放鬆啊!」她說。這樣做的好處是,她自己的英語能力提高了不少,不像我們,工作中用不到英語,就漸漸荒廢了。

她一直參與著孩子的學習,這反而分散了她的焦慮感。我想,也許是自信,填補了無謂的焦慮吧。

5.

我家裡的老人們,都喜歡講這句話:讀書讀的進的人,總歸讀的進;讀不進的人,你逼他,他也讀不好。他們對於小輩的學習,大多採取一種自然生長的態度:孩子喜歡學習,那自然好,但對學習不感興趣的,不妨挖掘一下孩子其他方面的長處

我數學一直不好。小學還能考個95分,等到了初中,問題就暴露了,無論大小考試,我永遠都錯四道題,得88分:前面錯一道選擇題,一道填空,後邊錯兩道大題。等我上了高中,數學就沒及格過。高考的時候,我數學成績是86分,這還是我高中三年里,數學成績最好的一次!

我爸一直送我補習數學,他自己也會抽空教我,但初中數學他還能教,高中數學他自己都忘了。根本沒法教我。後來他就不管我了,「好好發展你擅長的文科吧!」最後,我憑著嚴重偏科的成績,考進了大學。

6.

孩子小的時候,學習上的差異可能並不大,家長的干預效果會比較明顯,但越往後,家長能夠施加的影響就越小,孩子的學習主要還是要靠他自己。我們都是這麼讀書過來的,想想自己的同學裡,有些是後勁很足的學霸,也有些早期學霸,但後期就默默無聞了。這麼想想,是不是能緩解一下,家長們的焦慮?

但最有效的方式,還是要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之中。把孩子交給輔導班、興趣課,而你等在外邊看手機,那不叫參與孩子的學習。大多數家長,都在當一個花錢的甩手掌柜。你不了解孩子在學什麼,學了多少,取得了多大的進步,只知道盲目跟別人家孩子比,這樣你不焦慮才怪!

有位中學校長曾經說過,容易焦慮的家長,基本上都有兩個特點,一是讀書少,還愛瞎比較。這些都說明,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本身就缺乏明確的目標和系統的規劃,而這些恰好都是營銷號和雞湯大V們眼中的「軟肋」。

而要是等到他們來給你灌輸「教育理念」的話,你可就真的要焦慮咯!

—完—

本文素材由 談起育兒很有套路但單身至今求約會的 >粉色起泡酒< 提供

歡迎關注愛童言微信公眾號,ID: arhats500,有人說關注了愛童言後,對孩子教育就不怎麼焦慮了,嗯,這是真的!


推薦閱讀:

《得意忘形》播客 #16:閑談社會學、人的優越感與 Norbert Elias
你我之間,一刪好友,即是永別
你有多久沒有認真地表達過自己的情感了?
動機在杭州的Live——如何培養成長型思維
為什麼這個世界只有女強人,卻沒有男強人?|性別課回顧

TAG:育儿 | 教育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