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乎之變與不變:從個人知識分享到開放機構號註冊

近兩年來,知乎大大小小的動作不斷,去年力打「知識變現」王牌,推出 「知乎Live」先人一步抓住風口;今年更是緊鑼密鼓地圍繞知識分享進一步拓寬邊界,推出了多個新產品功能;5 月知乎上線「知識市場」,為自家知識付費類服務提供統一入口並進行高效流量分配;8月末,知乎推出輕量內容創作產品「想法」。9月末,重磅宣布開放機構號註冊,都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而就在近日,知識平台知乎宣布開放機構號註冊,並將其原名「機構帳號」改為「機構號」。今後,具有正規資質、合法合規的組織機構,均可通過知乎首頁的機構號註冊入口,直接註冊開通機構號。

回顧近一年知乎的動態,在競爭加劇的知識分享平台行業,知乎似乎已經愈戰愈勇。

知乎機構號註冊入口

一、知識平台加速構建,知乎的挑戰與機遇

當我們回過頭來重新認識知乎時,你會發現,知乎幾經風雨跌宕,從當初的「小眾問答社區」走到如今的「大眾知識平台」,知乎之變與不變,清晰可見。

可見的是,隨著近幾年知識共享領域的烽煙四起,各大平台都在探索如何讓知識分享和社交更加豐富多元,知乎平台與產品的迭代也開始「小步慢跑」,逐漸具備了一些區別於其他平台的特徵:

1、弱關係的問答連接

作為知識分享網站,知乎平台上的用戶與用戶之間具有較為明確的目的(知識分享),並且通過互動(問答與評論)建立連接。因此,知乎上的用戶互動關係帶有明顯的弱連接特徵,牢牢把握住了 「弱關係適合信息共享」的信息傳播規律。

2、輿論領袖的重要作用

由於知識生產的專業性,輿論領袖在知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是知識的核心生產者,發揮著強大的內容生產力和受眾影響力。知乎上誕生了張佳瑋、采銅、唐缺、朱炫、謝熊貓君等知名大 V,也成為眾多熱點事件的發酵地,去年的魏則西事件首先在知乎上掀起了輿論的熱潮,繼而引發了全民熱議,這一切離不開知乎上眾多大V的發聲。

3、以互動為核心的內容生產網路

互動性是問答網站的靈魂,這一點對於知乎而言,也不例外。知乎用戶間不斷的交流和討論,使知識內容逐漸深化,知識建構水平不斷提高,成員之間越熟悉,彼此互動的意願和傾向越強烈,形成社區的正向循環。同時,互動性也使得知乎上不同的知識碎片得以實現聚合,發揮出知識更大價值。

4、興趣主導的虛擬社群

由於長期的社交積澱,知乎使得用戶的社交興趣逐漸強烈,並且圍繞特定的興趣標籤和問題形成了一個個的小型的虛擬群體。尤其對於傳統知識傳播領域所忽視的長尾化的小眾群體而言,知乎為他們的形成和聚合創造了條件。

5、多樣化的內容產出

知乎的知識除了網站外,還在進行著多樣化的內容產出,例如出版類的知乎叢書、知乎日報、知識付費類的知乎Live, 以及知乎的線下活動鹽 Club等等,這些多樣化的內容產出拓展了知識分享的產業鏈,預示著未來知識經濟的未來。

基於知乎鮮明的平台特徵,吸引越來越多的個人和機構入駐,這是知乎加快速度布局其知識生態圈的重要原因之一。據了解,如今知乎的用戶主體由個人用戶和機構用戶共同構成,截至2017年9 月,知乎個人註冊用戶總數超過1億,日活躍用戶量達2600萬,月瀏覽量180億。

知乎加速構建知識平台背後,也有著必然的原因 —— 外有強敵如今日頭條、微博等紛紛入場知識經濟領域,內有知乎平台本身亟待解決的運營難點和用戶痛點等問題,知乎必須從用戶主體、使用場景、平台規則和工具功能等各個層面進行完善,方可保持它在激烈競爭中的有利地位。

二、強敵入局與破億用戶,知乎加快開放機構號

自去年7月,知乎機構號上線,機構通過邀請制入駐,至今吸引了3000多家企業、媒體、政府機關、科研院所、NGO 等不同機構入駐,覆蓋互聯網、科技、文化娛樂、旅遊、體育等上百個行業。有別於個人賬號的屬性,機構號除了能在知乎分享有價值的信息外,還與個人用戶間產生了服務、招聘等新穎豐富的關係形態,如「小米電視」通過文章介紹公司福利招賢納士,「招行信用卡客服中心」通過回答解答用戶對信用卡的疑惑。

縱觀整個知識經濟行業,各平台都在搶佔優質內容並實現商業化已成大勢,知乎走上商業化之路後也必須加以規模化,且當其用戶破億後,巨大的流量規模倒逼知乎開放機構號。而知乎機構號開放這一舉動在冥冥之中傳承了當年網路社區開放的精神——社區開放是希望讓更多人分享和獲取知識,釋放更大影響力,也吸引更多的機構加入到知乎生態圈。

「開放」一舉透露出知乎試圖全面網羅包括機構在內的潛在用戶,打通個人與機構之間的壁壘,盤活個人價值與機構價值,實現更高效、更便捷、更深入的知識變現目標。

不難看出,知乎開放機構號註冊後,企圖通過機構專業化的內容生產機制,豐富知乎現有的內容源。由知乎最具優勢的內容生產、平台傳播與社群運營機制三者結合形成最新的內容生產模式,或有助於孵化更多優質帳號、吸引更多用戶、進而積累流量。若知乎順利推進機構號開放註冊並運營得當,機構號或將擁有以下優勢:

1、深度性:知乎開放機構號註冊後,平台將具有更高的專業化特性,其輸出的獨家內容將贏得用戶青睞。同時它又較傳統媒體更為細分,以深度解決用戶的某一問題為核心訴求。因此,它較一般傳統媒體、新媒體和知乎個人賬號,具有深度性和精準性的兩大優勢。

2、互動性: 機構號開放註冊後,通過電子書、「知乎圓桌」、「 Live 特別現場」、「知乎電子書」、「品牌提問」等多種形式可直接與用戶建立聯繫,因此機構可以更加了解用戶,實時對用戶關心問題進行反饋。同時通過線上討論與線下活動,大大延伸了機構內容的本體價值。機構主體與用戶的互動性增強, 也有利於機構在社交網路的品牌傳播。

3、人性化: 機構註冊後,可隨時隨地輸出專業化、精準化的內容與用戶進行互動交流,因而形成了機構自身品牌的人性化特徵,使用戶更加關注機構的品牌調性、品牌價值和品牌風格。用戶產生對機構的信任、強化用戶粘性與聚集用戶流量,或將成為知乎機構號運營的核心。

4、商業性:機構通過註冊知乎機構號,不僅可以通過專業內容收費,培養用戶的知識付費習慣,機構還可以通過建立與維護高黏度的用戶群組,與特定的產品付費,服務付費等新型商業運營模式相連接,以獲取更高收益與長尾影響。

因此,機構號開放註冊意味著知乎將建立「機構+用戶」的雙內容引擎,最終目的是由此摸索到下一步的盈利模式。有別於微博藍V企業號的簡單官宣方式,知乎或許能吸引更多正規機構加入知乎生態,幫助用戶解決更多場景下的實際問題,同時也讓機構與知乎用戶產生更豐富多元的連接,使知識分享和社交產生更大的價值。

三、知乎開放機構號,其野心一目了然

那麼,知乎開放機構號,將會對其知識生態圈造成什麼影響?

首先,顯而易見的是知乎內容生態得到了積極的補充,加上前不久推出的「想法」補充了輕質的內容,專業機構號的入駐將能提升知乎內容的專業度,補全了內容板塊的缺失,打造各類垂直化的知識鏈,形成機構與用戶間的知識分享與社交的聯動效應;

其次,知乎宣布機構號開放,代表知乎未來要在機構這一方向發力,更多機構的入駐會萌發各種新玩法,機構將與與用戶產生深度連接,或許下一步將是開發更多知乎商業產品,比如市場調研、危機公關、產品重測、招聘等,機構入駐將會使知乎的生態想像力變得更大;

最後,知乎必須為機構號開發更多針對性功能,幫助機構和用戶之間更好溝通,讓知識平台服務更多主體,這將有益於知乎完善後台技術、內容整體運營、用戶價值挖掘等。知乎想要做大知識共享平台的「野心」,可謂一目了然。

鑒於知乎近期處在「兩面受困」的狀態:在外,知乎面對不斷發力的競爭對手——微博藍V和頭條號,知乎機構號著力打造垂直服務場景或許更能滿足集中的受眾群體,以應對競爭對手的圍剿;在內,知乎某些功能和產品尚未完善,需要不斷優化改良,以改善用戶使用體驗,提升用戶的留存率與活躍度。知乎Live最近推出「大人物」系列和免費語音課程「每日新知」,動圖、視頻等功能也已在知乎全站上線。這些新功能與新產品都意味著知乎希望用戶可以更豐富的形式來分享、獲取知識,但成效如何,有待觀察。

從某些程度而言,創立七年來,知乎已經變了——它似乎變得更加專註與開放;知乎似乎還沒變——如同品牌定位「發現更大的世界」一樣,從當初鼓勵用戶分享知識、經驗和觀點,到如今開放機構號讓更多的機構企業入駐,它一直致力於深度挖掘人與人的關係、價值以及未知的可能性。而面對眾多強敵的入局與進攻,知乎在開放機構號註冊後,還能發現多大的世界?


推薦閱讀:

知乎上妹子都愛取啥名?
為啥我的提問沒人理?
一個知乎兒的自白1
經常「拉黑/表人」的傢伙們,請離我遠點。

TAG: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