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酒,我還拿什麼拯救你的思想

身為才子,怎麼能不喝酒!

盛唐時候八位才子共飲,就被杜甫這位超級娛記寫成《飲中八仙歌》(可參見文章《盛唐男團的時尚酒趴是這麼燃穿千年的》)燃穿千年。後世才子紛紛cosplay,酒中豪情自然是少不了的。

才子也不那麼好當,首先,你得有才。這個有才,可不是在微博上寫帶有過多省略號的段子。

然後,你得有酒量。這個量可不只是你的胃,還得帶上你那天生的豪氣。

就比如說民國時期的才子們,喝酒時候的豪氣怎麼衡量?看看他們的事迹,給個酒量指數,大概你就明白啦。

一、胡適:人緣好,酒量差,死了都要喝

胡適在圈子裡是出名的人緣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誰都能扯點關係,誰都能蹭個酒席。

雖然常喝酒,但他酒量確實不大。1931年受邀去青島大學演講的胡適,晚上少不了宴席。在山東這等豪飲之地,胡適不敢與之爭鋒,宴會上請他喝酒,他急忙取出他太太給他的一個金戒指,上面鐫有「戒」字,戴在手上,意思就是「聽老婆的話,不在外面亂喝」。

△胡適和他的夫人

你以為他是不想喝嗎?只是胡適慫了,找了個聽老婆話的借口罷了。他在上海的時候就經常和徐志摩一起去吃花酒——好嘛,喝酒嫖娼一條龍,懷裡摟著姑娘的時候,胡適怎麼就把老婆的叮囑拋到九霄雲外啦?

△民國上海是個風月場,胡適大概是一代上海炮王

胡適喜歡喝酒,喝到不惜命。後來他跑到台灣,因為心臟病住院治療過,剛剛出院,就遇到了酒席。醫院本來對他身體有所顧慮,他卻滿不在乎地說:「今天的會本來是喜事,你們一來,像是要辦喪事。」

宴會上胡適喝得盡興,卻在宴席終了,突然心臟病發作摔在地上。此時搶救也來不及了。胡適喝酒喝得真性情,他的經歷也在告誡大家,好酒沒問題,還是要小心身體啊 !至於他的酒量指數嘛,都這麼拚命了,給四顆星吧。扣一顆因為他慫過。不過,該認慫還是得認慫,酒雖好喝,命更重要啊。

酒量指數:☆☆☆☆

二、老舍:愛酒更愛命

老舍先生年輕的時候喜歡喝酒,經常呼朋引伴在北京喝個不醉不歸。「美滿的交際立於健全的胃口之上。」這是他小說里的名句,也是他年輕時候的寫照。

他喜歡酒,更喜歡朋友在喝醉了之後,說話做事流露出來的真誠。面對喝醉了交往的朋友,老舍一直都很開心。

不過酒喝多了也傷身體,據他說,能斗酒詩百篇的只有李白,他自己喝多了腦子只會遲鈍。更何況老舍還有貧血,喝多了酒就暈,很是妨礙寫作。

可是他畢竟有二十五六年酒癮,一時戒酒,自己也難受。「對腸胃病更是死敵。去年,因醫治腸胃病,醫生嚴囑我戒酒。從去歲十月到如今,我滴酒未入口。不喝酒,我覺得自己像啞巴了;不會嚷叫,不會狂笑,不會說話!啊,甚至於不會活著了!可是,不喝也有好處,腸胃舒服,腦袋昏而不暈,我便能天天寫一二千字!雖然不能一口氣吐出百篇詩來,可是細水長流的寫小說倒也保險;還是暫且不破戒吧!」

老舍這麼慫,就不給他打高分了,兩顆星也是愛。

酒量指數:☆☆

三、林語堂:不善飲酒,自有妙處

學貫中西的大家,能用英語寫小說的林語堂自曝酒量很差:

「我生平不善飲酒,所以實在不配談酒。我的酒量不過紹興三杯。有時只喝了一杯啤酒便會覺得頭腦暈暈然。」

雖然如此,他還是借著一位女士的口,把喝酒的妙處說盡了:

「直到一位美麗的上海女士在她半醉之時,以粲花妙舌暢論酒的美德後,我方感到所描寫的樂境必是真實不虛。『一個人在半醉時,說話含糊,喋喋不休,這是至樂至適之時。』她說,在這時節,一種揚揚得意的感覺,一種排除一切障礙力量的自信心,一種加強的銳感,和一種好像介於現實和幻想之間的創作思想力,好似都已被提升到比較平時更高的行列。這時好像使人具有一種創作中所必需的自信和解放動力。」

△林語堂

喝酒有助於創造力?這和剛才老舍說的不一樣啊!

林語堂對西方文化也頗有見解。他認為「中國人能以飲茶之術教西方人,而西方人則能以飲酒之術教中國人」。這是由於他被西方酒類的眾多、佐酒佳肴的豐盛震驚了。在懂得生活的林語堂筆下,這種對比是:

「當一個中國人踏進一家美國酒店,看見貼有五光十色的標籤的酒瓶時,必覺得眼花繚亂。因為他在本國中所看見的無非是紹興酒而已。除了紹興酒之外,雖尚有其他六七種酒,如藥酒和麥米所釀的高粱酒等,但總不過這幾種。中國人尚沒有發展以不同的酒類配供不同的菜肴的技巧。」

林語堂深諳酒神的精神(可參見《你都不懂酒神怎麼跟他做朋友》),儘管林語堂酒量不好,但是只要愛生活,他也能沉浸在酒神精神中。看在酒神精神的面上,給他打個一顆星吧。

酒量指數:☆

四、魯迅:不敢放開喝

魯迅先生是紹興人,當地的黃酒自然喝過。除此之外,白酒、紅酒、啤酒、洋酒,魯迅先生都喝過。

但是他平時喝酒並不算頻繁,也談不上嗜酒。他喝酒的時候,多是和朋友一起吃飯,或者遇到不順心的事借酒澆愁。

比如魯迅先生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在郁達夫宴請的時候,寫完贈送給同席的柳亞子的。

△電影《黃金時代》中,王志文飾演的魯迅

但是由於飲酒傷身,魯迅對飲酒還是很克制,他是這樣描述的:

「我向來是不喝酒的,數年之前,帶些自暴自棄的氣味地喝起酒來了,當時倒也覺得有點舒服。先是小喝,繼而大喝,可是酒量愈增,食量就減下去了,我知道酒精已經害了腸胃。現在有時戒除,有時也還喝,正如還要翻翻中國書一樣。但是和青年談起飲食來,我總說:你不要喝酒。聽的人雖然知道我曾經縱酒,而都明白我的意思。」

△電影《黃金時代》中,王志文飾演的魯迅

由於常年抽煙導致的氣胸等疾病,魯迅55歲就病逝了。他的第一癖好就是抽煙,相比之下他喝酒較為節制,沒到傷身體的地步,給他打一顆星吧。

酒量指數:☆

五、郁達夫:這才是酒中行家

要說民國才子中誰最會喝酒,必然要提到郁達夫。

郁達夫本人能喝酒,擅長喝酒,談起酒也滔滔不絕:「哪一家的花雕味醇,哪一家的竹葉青好吃,哪一家有什麼可口的下酒菜,他(郁達夫)都能一一介紹,如數家珍;為了品味,有時我們會連續吃上幾家酒館。他常常喝得面帶微醺,就更加議論風發,滔滔不絕……」

△魯迅和郁達夫

酒喝多了,郁達夫和他的朋友們靈感大發,往往能寫出佳句。除了上面魯迅的名句之外,郁達夫也有佳作問世,比如那句經典的「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郁達夫是真正懂酒的人,還因為他有著一副俠骨柔腸,酒的精神被他發揚光大。

日寇入侵,郁達夫逃亡印度尼西亞,化名「趙廉」,開了一家「趙豫記酒廠」。當地人穆斯林居多,不大飲酒,酒廠主要的生意對象是華人和入侵的日本人。他就利用這個機會接近日本人,獲取情報,救助華僑,繼續他的抗日工作。

△郁達夫在印尼的酒廠

他的生意也越做越紅火,自創了一種叫做「太白」的酒,同是文人,釀酒也不忘用李白來自況。

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真實身份最終還是被日本憲兵發現了,在抗戰勝利後不久,日本憲兵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將他殺害。

郁達夫的一生,把文人豪情和抗日誌向融入酒中,開酒廠也是酒中行家,給他打五顆星實至名歸。

酒量指數:☆☆☆☆☆

酒,體現的可不僅僅是一澆塊壘的爽快,還有一份行走文壇的豪情,鐵肩擔道義的勇氣。想離才子們的精神世界再近一點嗎?可以點擊「閱讀原文」來到我們的微店,民國才子們的酒中豪情與你共享。

推薦閱讀:

徐志摩 : 開創近代渣男史冊的鼻祖
如何評價胡文輝?
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
冰心:一片黑心在夜壺

TAG: | 历史人物 | 民国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