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35歲當不上領導的人,晚年註定凄慘?

文/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 夏半月

45歲已經成了求職的年齡上限

據說在華為,一般員工到了45歲就要被退休。

雖然這個年紀離國家法定退休的年齡還有二十年,但對於華為員工而言,其實是一種福利,因為華為員工到了45歲,以年薪最少60萬來算,加上股票和分紅等各種福利,到了45歲的時候,他們的財富基本都已經達到了中產階層,往後的生活壓力也不會很重。

但是,從這一點來看,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就是,在職場,45歲已經成了求職的年齡上限。他們離職後,比較難在同類型公司找到同類型的職位,很多人都選擇自己創業。

華為雖然工資高待遇好,但工作之辛苦,也是同行公司之冠,對職場年齡也卡得比較緊,只有早退,而沒有晚休。今年,華為大舉清退34歲以上員工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雖然之後華為官方否認了清退一說,但有內部員工向我們透露:

華為經過近40年的高速發展,主營業務運營市場已經趨於飽和。

年齡大,股票多的員工消耗了華為大量的成本,公司要清理這樣的員工,釋放更多的空間來接納年輕的員工,這是很合理的做法。

但這次華為被清退或者不被續約的,並不是年齡大和股票多的高成本員工,而是那些入職十餘年,在崗位上戰戰兢兢卻一直得不到提升、考評普通職別一般的那群人。

雖然工作超過十年,但很遺憾,他們依然活成了被企業嫌棄的職員。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職場需要兩類人。第一類就是年輕有活力、富於創造性,而且人力資源成本不會太高的員工;第二類就是那種雖然年紀大,但能在長期的工作中,保持上升勢頭,既有經驗,又能與時俱進的元老,這種人,人力資源成本一般很高,但他們創造的價值更高。他們身上最值錢的,並不是經驗,而是那種與時俱進的觸覺。

不懂得與時俱進的員工,經驗再豐富,也不過是職場老古董而已。

沒有客戶資源,連新人都不如

記得好幾年前,我因為身體問題,辭工在家休養了差不多兩年,之後又回到了原來的公司上班。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信心滿滿,覺得憑自己六七年的行業經驗,重操舊業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

但是上了一天班後,我就深深地意識到,自己已經落伍了,自己所從事的這個行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記得我離開的時候,人們談論的產品是LCD,就是那種比傳統CRT薄一點的平板電視機,那時候,全世界都流行這種電視機。但是當我離開兩年再回來的時候,LCD竟然已經被淘汰,人們談論的是LED和DLED,是那種比LCD更薄、更輕、更省電、更便宜的電視機。

很明顯,我以往的經驗早就用不上了,於是,我不得不花費一段時間去學習新的產品。坦白來講,這樣的我,如果不是手裡還抓著一些舊的客戶資源,根本就連剛入職的新人都不如

新產品出現一般都會伴隨著市場環境的巨大變遷,同時,也意味著消費者的觀念正在改變,市場格局亦有不同,所有從前的一切,不得不全部拋開從頭再來。

我這才真切地感受到什麼叫「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我不過是在家裡呆了2年,但外面的世界卻彷彿已經過去了20年。經驗什麼的,竟然變得一文不值。

我們公司,每年都會通過校園招聘引進一大批新人,與此同時,也在公司內部進行末位淘汰的制度,淘汰一些業績平庸的老員工。這些老員工一畢業就進公司,但長期得不到升遷,他們拿著高出新員工一截的工資,干著和新員工一樣的活,但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都不如新員工。

這種老員工,唯一的優點就是經驗豐富。但如果長達數年都是做同樣的工作,每日重複一樣的工作流程,那麼很遺憾,這種經驗,新員工用2年甚至1年就能積累到。

不進步的人,他引以為傲的經驗,很快就會變得不值錢。

45歲被下崗,被逼創業

我一個叔叔,曾經是一位企業高管,45歲那年,因為企業經營不善,他很不幸地被下崗了。

剛開始,叔叔並不著急,覺得憑自己差不多20年的行業經驗,一定能找到和從前一樣的工作崗位。

後來果然有幾家企業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約他過去面談。

叔叔收拾一番就胸有成竹地過去了。可一輪交談下來後,對方並沒有通知叔叔來上班,而是毫不客氣地被告知:不好意思,您的經驗雖然很豐富,但是有些老舊,很多理念都和我們公司不太相符,而且您的薪水要求過高,綜合考慮,我覺得您不太適合我們公司。

得不到理想的職位,以叔叔的年紀和經驗,他肯定是不會像年輕人那樣從頭做起的,唯有出來創業了。就這樣,叔叔被逼著自己創業,做起了油漆代理,其實也等於從頭開始。

也難怪有人說,那些過了35歲,在職場打拚多年,但還做不到管理層的那種人,一旦失業,就只能去做老闆了。

雖然他們經驗豐富,但還是因為各種原因而被職場嫌棄了。

據說,在企業招工中,有兩點默認的規則

第一點就是普通員工的年齡上限是35歲,第二點就是高級管理的年齡可以放寬到45歲。當然,像老師和醫生科學家這些職業不在本次討論的範圍內。但對於大部分企業而言,年齡依然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

為何會這樣呢?一些企業HR的觀點是這樣的:

一般員工,譬如流水線工人、初級業務和業務經理、一般辦事員這類不是很重要的職位,對體力的要求比較大,所以比較傾向於35歲以下的;

而高級管理這類,對於經驗和決策的能力要求比較高,體力稍弱也可以接受。這類職位,薪資相對也高,符合要求的也不是很多,基本算是人中龍鳳了。

晚年凄慘都是因為不思進取

最近常常聽人提起「90後中年危機」這個概念,雖然說得有點誇張,但也體現了當代人的焦慮真的是越來越嚴重。更不用說那些三四十歲的真正按年齡層面來劃分的80後和70後了。

35歲,早已成家,孩子開始讀小學,房貸估計也沒還清,正所謂上有老下有小,正是人生壓力最大的時候,所以很多人,到了35歲,做任何事都會細細思量,擔心一個不謹慎就破壞了現有的安穩;過了35歲,很多人就變得無工可打了,因為他們已經達到了很多企業的招聘年齡上限。

歲月,何其殘忍。人的一生,看似很漫長,但如果分成青、中、老年三個時段,我們就會發現,光陰真如詩書里所說,時光匆匆往前走,一去不回頭。

35歲,也是大部分人體力的分界線。一個人過了35歲,還不能升職,還買不起房子,娶不到老婆或者嫁不出去,往往就意味著35歲之後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少了。

一個人,過了45歲,還是一事無成,就意味著已經失去了大部分成功的可能性,無論在哪個行業,45歲之後起步又成功的人,真是少之又少,甚至,連最底層的流水線工人、超市員工、體力工人都應聘不上了。換而言之,一個人若不能在45歲前獲得足夠的社會資源,那他很有可能就會擁有一個比較凄慘的晚年。

而這些人,其實就是不思進取,然後被時代拋棄的人。你說你活了三四十年?抱歉,你過去三四十年的經驗,放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真的是一文不錢。

什麼樣的經驗不值錢?老舊的經驗不值錢,什麼樣的老人最容易失去一席之地,就是被時代拋棄的人。

推薦閱讀:

那些還在玩遊戲的「油膩中年人」
有哪些職業讓 24 歲的你過得像 42 歲?
被聯合國稱為「中年人」的第一波90後,現在的生存狀態是怎麼樣的?

TAG:中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