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一直在努力學習,成績卻毫無起色?

上高中之前,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天賦異稟」的小孩。比起一起學鋼琴的小朋友們,我總是學的又快、彈的又好;在學校的學習中,我不怎麼費力就可以考到年級排名表的第一頁,為此還沾沾自喜了很久。

然而這種「感覺良好」從高中入學那天起被打破了。我所在的班級是市裡最好高中的尖子班,在這個學霸如雲的地方,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很快就被碾壓的成渣,數學和物理簡直慘不忍睹。老師們默認班裡每一位同學都是智力與理解能力超群,講課速度飛快,如果不是本子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筆記,我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聽完了這節課。巨大的落差讓我幾乎快要哭出來。

備受打擊的我決定洗心革面,灰溜溜地收起以前的自負,開始相信「努力的女孩運氣總是不會差」。我每天5:30起床預習第二天要學的內容,晚上學到0點才睡覺。除了老師留的數學和物理作業,針對這兩個學科,我還買了三四本練習冊,相信自己的勤奮一定可以感動上天取得好成績。

然而事與願違。開始實施「更努力的生活」的前兩周,我像是打了雞血一樣,每天不知疲倦地做題,感慨果然做的越多就越熟練;但是很快,因為缺少睡眠,我上課的時候總是哈欠連連,經常走神;有一次語文課(第一節)困得實在受不了了想小睡一會兒,醒來發現化學課(第三節)已經上了一半;高壓力、少睡眠的生活讓我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差,痘痘們爭先恐後地從臉頰和額頭上冒出來,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得了兩次感冒、一次腸胃炎。儘管如此,我的數學物理成績還是毫無起色。

這一段經歷看起來是不是似曾相似呢?也許困擾你的並不是數學和物理,但是「一直在努力學習,成績卻毫無起色」卻真實地發生在很多人身上。

在「系統思考」一文中,我們分析了一種「增長極限模型」:一件事情如果一開始進行得很順利,並且發展迅速,那麼這種快速的增長一定會導致副作用,從而使增長緩慢甚至大幅下降。(忘記的同學請戳葉倩倩:哪些思維方式是你刻意訓練過的?)

如果我們學習的過程套入「增長極限模型」,這個問題就一目了然了:

乍一看上去,「多做題」的確會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正反饋),但是如果你認為想要更多地提高成績,就必須做更多的題目,這就大錯特錯了。做更多題目必然會消耗更多時間和精力,若是再加上以犧牲睡眠為代價,「有效學習時間」就更少了。這裡有個隱含的限制條件,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精力包括體能、情感、意志力和思維,任何一項消耗過度都會影響我們實際的學習效果。當我們身體素質變差、專註力下降,又會使成績下降(負反饋)

注意,這裡說的是「有效學習時間」——口中念念有詞卻記不住課文的時間、上課開小差的時間、玩手機的時間、坐在書桌前卻昏昏欲睡的時間——這些是不能真正算在「有效學習時間」中的,只有真正「學會了」的時間才算有效學習時間。我們學習、記憶知識的過程,實際上是大腦建立「組塊」的過程,你要自己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理解它的含義,把在不同地方出現但實際上是相關聯的東西「打包」存入大腦。沒有經歷這樣的過程,眼前經過再多的內容也只是浮於表象的,你只是記住了題目「看起來的樣子」,卻沒有真正了解它背後的深意。

除此之外,題海戰術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你會把有限的時間大量地花在你已經會做的題目上,而對於沒有充分掌握的知識點,並沒有更多地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雖然你做了很多題,其實是在做無用功,會的題做了好多遍,不會的題還是不會。

「增長極限模型」告訴我們,槓桿作用點都在「負反饋」的環節。要想改變現狀,就必須識別並改變負反饋限制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要充分考慮「有限的精力」。如果你把「做更多題」換成「花更長時間來背單詞」,可能同樣收效甚微。問題現在轉化成了「如何在有限精力、有限時間的情況下提高學習效果」。

如果把學習效果用公式來表達,可以寫成:

學習效果=有效學習時間*單位時間學習效能

因此想要提高學習效果,應當從兩個方面來入手:提高有效學習時間,提高單位時間學習效能。想要提高有效學習時間,就要做到全情投入——學習的時候要保持足夠的專註,要做到全情投入,縮短走神的時間。要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效能,就要優化學習方法,用有限的時間記住儘可能多的知識,對於重難點逐個攻克,挖掘每個知識點深層次的內容,理解題目背後的內涵。

有了之前的教訓,我不再通過「晚睡早起」來增加無效學習時間。高中的時候我使用「按知識點歸納題型」的方法來解決數學和物理中的問題。每次遇到一道題,就溯源它是哪個知識點的,然後把它記在對應的知識點附近,這樣就可以把一個知識點囊括的所有題型都羅列出來。高考的知識點是有限的,一個知識點所能命題的範圍也是有限的,所以只要記住所有的知識點和對應的題型,在考試中按圖索驥作答就行了。

這個方法一點也不高明,甚至是在用學文科的辦法學理科,但成績還是比之前有了小幅的提高,直到畢業前我都穩定在年級10名左右。上大學以後,因為讀了工科專業,曾經「歸納題型」的方法不再能適應專業課學習的需求,一是因為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都在增加,很難再按照「知識點」來劃考試範圍;二是因為同時開設的學科眾多,難以通過死記硬背掌握所有學科的內容。我開始轉換思路,用「構建知識樹」的方法來學習專業課,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懂得了原理,我們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在接下來的幾篇的文章中,我會詳細地告訴大家怎樣保持專註、怎樣全情投入地進入「狀態」學習、怎樣讀書、怎樣預習怎樣聽課又怎樣記筆記,怎樣梳理各個學科的知識點,考試前應該怎樣準備。等不及的小夥伴可以先看以前寫過的一篇縮略版~ 葉倩倩: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不喜歡的工作/學習任務?


推薦閱讀:

成為人才,本身就很功利
拚命奔跑很苦,但停下來更苦!
誰讓你放下,你把誰放倒
努力是什麼?
你的努力,也許只是假裝而已

TAG:学习 | 学习方法 | 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