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德國空軍為何如此神勇?
是因為裝備、精神或者是戰術?都不是。
針尖作者/李澤人
圖片來源:《敦刻爾克》劇照
在敦刻爾克海灘上,儘管英法聯軍最終完成撤退、保存實力,但是在這場海陸空大戰中,德國的納粹空軍給英法兩國軍隊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德國空軍為何如此神勇?是因為裝備、精神或者是戰術?是「前戰友」!
在「二戰」開戰時,德國納粹空軍(Luftwaffe)確實是當時世界上裝備最先進、經驗最豐富的一支空軍。1939年,德國納粹空軍裝備了4000餘架各類戰機、880000各類軍事人員。但是,與空軍卓越的戰績相比,僅僅講裝備上的差距,是難以解釋的。
蘇黎世大學的研究者指出:榮譽表彰激勵了二戰中德國的空軍飛行員,讓他們勇於在戰場上拼殺。
納粹空軍內部有一份由宣傳部門發行的每日公報(daily bulletin)。電台、報紙都會定期公布這份公報。這份公報的內容是每日在各條戰線上空軍的各類情況,包括擊落的敵方戰機數量、佔領的地區和富有特色的個人戰鬥經歷。得到表彰的將士,都會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
榮譽表彰開始於1940年4月。在最先受到表彰的人中,就有一位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人物——埃爾文·隆美爾(Erwin Rommel)將軍。
在「二戰」期間,在這份公報上獲得表彰的軍人可謂鳳毛麟角:只有不到12000人。在當時的納粹軍中,榮獲這一表彰幾乎等同於獲得榮譽勳章。不同於榮譽勳章的是,在公報上獲得表彰並沒有什麼固定的規則。
同時,納粹德國素有記錄檔案的傳統。利用存世的納粹德國最高指揮部檔案,研究者收集了5081飛行員的月度出勤記錄,並與《每日白皮書》上的表彰的姓名進行匹配,建立了一個資料庫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前戰友」作用很大。當一位飛行員獲得榮譽表彰後,他的隊友會受到激勵、更加積極地投入戰鬥中去。
為什麼要關注「前戰友」,而不是「現戰友」呢?這是研究設計需要。因為,如果選用現任戰友進行分析,可能這種激勵效果是由於這個中隊的所有飛行員都經歷了同樣的事件,而不能單單歸結為同伴的激勵效應。
研究者通過分析「前隊友」發現:即便功勛飛行員調離了這個飛行中隊,他的前隊友們也會在戰鬥中擊落更多敵機——但是也會造成更多的傷亡。而且,越是優秀的飛行員,榮譽表彰的作用就越大。
樹典型、立模範,這些行為看似無用且荒謬,但其背後就蘊含著理性的經濟學原理。當代中國的歷次社會運動中,模範人物層出不窮,要樹立這些英雄的目的,不是要讓人人都成為英雄,而是要讓人人都提高效率、更好地為運動的目的服務吧。
參考文獻
Ager, P., Bursztyn, L., & Voth, H. J. (2016). Killer Incentives: Status Competition and Pilot Performance during World War II (No. w22992).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推薦閱讀:
※在德國的同學們請進 | 我們一起做點事
※德國有哪些著名的電影導演?
※難民政策、恐怖襲擊與右翼民粹:一地雞毛的2016
※德國製造為何能聞名世界?盤點德國鋼盔歷代的型號和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