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品師的黑歷史

精緻和美味的甜品使得甜品師在人們心中擁有很高的位置。但殊不知,甜品師也曾經有過一段黑歷史,一份可怕的配方。

1. 鵝猴街

公元12世紀末巴黎的西提島上有一條街道叫鵝猴街,名字是出自一座同名的皇家府邸。在中世紀,鵝猴一詞用來形容老好人,或者指建築上用於裝飾的滑稽小人像。國王查理五世時期,他身邊的大臣將這條街歸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因此鵝猴也可以用來指代這些大臣。

【建築上的裝飾小人物像】

法國文藝復興詩人約阿希姆·杜·貝萊、十七世紀最偉大的劇作家之一讓·拉辛、著名的天主教明道會復興者亨利·路卡德都曾經居住在這條街上。而近代法國《世界報》的創始人羽貝爾·波夫梅西也在這條街上度過了他的童年。儘管有著這些大人物的痕迹,但這條街道也並不出眾,因為像這樣「簡歷」的街道,在巴黎比比皆是。而最能讓人們記住鵝猴街的,並非名人而是一家餅店。

【查理六世】

2. 餅店

在1387年的巴黎,如果你想吃到城中最好吃的餡餅,就要去位於鵝猴街和埃爾米特街交界處的那家餅店。但是你可能要早早地去排隊,到中午方可吃上餡餅,再配上一杯紅酒,簡直是人間美味!甚至連國王查理六世也垂涎三尺,經常派僕人前去購買。在當時,只要皇室成員中有一人喜歡吃某種食物,這種風氣很快就會蔓延到普通市民當中成為時尚。加上處於英法百年戰爭期間,人們對捍衛法國文化有著更強烈的意願,認為法國文化是最好的,包括它的飲食。於是最好吃的餡餅自然成為大家的焦點。

【中世紀的巴黎】

【餡餅】

3. 德國學生

鵝猴街的不遠處就是巴黎聖母院,因為大教堂的原因,這個片區是免稅的,所以很多窮人都選擇住在這裡。自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外國人和街邊流浪漢總是莫名地人間蒸發了,特別是住在聖母院的外國窮學生。當時既沒有人口普查也沒有警察,有的只有一些零星的國王哨兵和夜間巡邏隊來維持治安,因此14世紀的巴黎是以危險著稱。直到一個叫阿拉里的德國學生失蹤後……

【19世紀的鵝猴街原址】

4. 聖母院司鐸

一個清晨,巴黎聖母院的兩名司鐸前往餅店買餅,卻看見一隻狗在餅店前瘋狂地咆哮。只見一名理髮師不斷地朝那隻瘋狗丟石頭,而甜品店老闆也拿著一個木棒試圖驅趕它,可那隻狗一直不願離去。兩名司鐸試著丟些麵包碎吸引它,但它依然不為所動。這時,其中一名司鐸馬丁認出這隻狗正是阿拉里所飼養的。於是這兩個僧侶馬上回到聖母院中,想讓阿拉里把狗給帶回去。可是從中午一直到晚上他們都沒有等到阿拉里。他們開始外出尋找這個德國小伙兒。

5. 忠狗八公

途徑鵝猴街時發現那隻狗還在那裡叫,人們被狗叫聲吸引駐足圍觀,有人說這隻狗已經叫了三天三夜了。馬丁打算把狗帶回去,但它還是一動不動玩命地吼叫,越叫越悲傷。很快叫聲引起了夜巡隊的注意,他們可不像群眾那樣有耐心。既然趕不走那就把它抓走。正當要抓捕時,這隻狗馬上鑽進甜品店地窖的通風窗里繼續吼叫,聲音在地窖中夾雜著迴音更加明顯。此時地窖中還傳來兩個人的驚叫聲,顯然是被突然出現的狗給嚇到了。這下民兵必須採取行動了。

【14世紀的夜巡隊弓箭手】

6. 地窖驚魂

民兵三兩下就闖進甜品店裡,並尋著叫聲找到地窖的門。在外面的人們一直在等著民兵把那隻瘋狗給抓出來。但事情的進展並非如此。第一個民兵從地窖里出來,在馬路上走了幾步就癱坐在地上;第二個出來後愁雲慘淡臉色蒼白;還有一個民兵直接把晚餐給吐出來。人們面面相覷,在地窖里所發生的事情,就連這些見慣場面的民兵都被嚇成這個樣子。地窖里最後走出的是士官,他手裡牽著那隻狗,押著一名甜品師和一名理髮師出來。

原來當他們一行人下到地窖時,剛好碰見理髮師和甜品師在幹活。前者正在肢解屍體,而後者正在將屍體搗成肉醬。而那最好吃的餡餅就是這樣做成的。

7. 真相大白

經審判,二人對作案供認不諱。他們的操作手法簡單粗暴,將兩家的地窖打通。理髮店的椅子下方有一個活板門可直通地窖。當有客人理髮時,理髮師會在替客人刮鬍子時割斷他的喉嚨,然後迅速地把椅子翻轉,將受害者送進那個臭名昭著的地窖里。甜品師則在地窖里接應,對於還沒死的,他往往會補上最後一刀。接著把屍體的衣服除去,開始肢解……他們只挑外國人作為獵物,大部分是學生,尤其是那些沒有家庭沒有親戚的,這樣就算這些人失蹤了也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熱銷的餡餅更加堅定了他們殺人的決心。

8. 詛咒之地

兩個人被處以極刑,在一個名叫沙灘廣場(現在的巴黎市政廳)上公開處決,被困在鐵籠里被活活燒死。行刑當天,可以想像有多少受驚嚇的群眾圍觀。自從這個事件之後,那條路變得很冷清,人們吃飯時也總有點惴惴不安,很多人認為這個地方是被詛咒了。甜品店和理髮店很快被夷為平地,為了悼念那些被無辜被殺的受害者,人們還在上面豎起一個紀念碑。後來在19世紀時,巴黎最早的醫院遷址到這個地方。自此之後,巴黎再也沒有傳出吃人事件。直到1981年,日本學生佐川一政的事件。

【佐川一政,情節殘忍請自行百度】

9. 今日鵝猴

鵝猴街早已消失在巴黎的地圖上,原址在今天是一條叫修女路的街道,醫院也遷址了,取而代之的是交通局警察摩托車的停車庫。車庫邊上有的一塊石頭,傳說就是當時用來切人肉的砧板,被稱為「狗石」或「屠夫石」。

【從1945年成為交通局摩托車的停車庫,每天停著250多輛摩托車】

【傳說中的「狗石」,「屠夫石」】

10. 歷史事實

這個駭人聽聞的事件一直流傳於各個時期的史學家中間,人們並沒有找到任何一份關於此事的官方記錄。因為1871年巴黎公社運動的一場大火把許多史料文件給燒毀了。有歷史學家指出,甜品店所在地建起的醫院,工程施工佔據了大部分的鵝猴街和整條埃爾米特街,街道剩下的部分在1874年更名為修女路。然而這段今天被人們所指認的修女路,在舊時並不屬於鵝猴路。

11. 食人軼事

14世紀的巴黎,乃至整個法國都處於黑暗時期。大饑荒、黑死病和與英國的百年戰爭都使得人民飽受折磨,社會處於動蕩和不安當中。痛苦、迷信和暴力都容易使人喪失人性。人性惡的一面完全顯現,善良仁慈蕩然無存。從中世紀的史書就開始記載有類似的事件,如保加利亞的國王巴顏吃幼兒的肉,最後被一群狗撕咬而死。1589年德國科隆的一個農民吃掉了他的13個孩子,最後被處以死刑。1598年,沙隆的一個裁縫因為吃小孩而被處以火刑。許多城市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事件發生,巴黎也難逃這份黑名單。

【中世紀的黑死病】

12. 附帶傳聞

關於這則傳聞還附帶著另外一個小故事。傳說當這件聳人聽聞的事件公之於世時,教堂里的不少神職人員也因誤食人肉而受到懲罰,被判處返回羅馬以祈求教宗的原諒。但實際上這些人在出發後並沒有前往羅馬,而是在巴黎的戈布蘭街待下來。由於身份非法,只能靠偷偷賣些食物營生。有一天,巴黎的主教讓﹒默朗經過此地時遭到一群強盜搶劫,是這些前神職人員救了他並將財物奪回。作為回報主教宣布在這個地區所販賣的商品都不追究其來源。這個地區就是今天巴黎著名的穆浮達集市。

【1900年的穆浮達集市】

【今天的穆浮達集市】

13. 後世影響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故事成為了父母嚇唬小孩的利器。英國倫敦臭名昭著的殺人狂魔理髮師陶德的故事就是受這個傳聞的啟發,只是故事略有改動而已,把甜品師說成是理髮師的情人。此後,許多文學作品,喜劇和音樂劇都以此為題材進行創作,包括在2007年由約翰尼·德普主演的《理髮師陶德》。

【以這個故事所畫的漫畫】

【《理髮師陶德》】

如果你漫步在巴黎街道,想要去體驗一下巴黎的黑街道,那就必須得到鵝猴街去,那裡有著巴黎傷心而陰暗的回憶。

<完>

不賣甜品,不寫配方,不推課程才能有最酷的內容,讓你從全新的角度認識甜品烘焙……以及我們所推崇的生活美學,請關注我的專欄,或者公眾號mjpastry,每周更新


推薦閱讀:

大誤丨有個山西人,他教(bi)我做了道山西過油肉
想抓住夏天的尾巴,可不只有吃冰淇淋這個方式~
鮮辣的魚辣椒里,細嘗全是被賦予的深情
肉夾饃,滷肉飯——來點兒在家裡大快朵頤的滷味吧!
《中餐廳》里這道菜,為何被趙薇狂贊

TAG:黑历史 | 美食 | 烹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