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
中國教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在給孩子不停地灌輸。大家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將孩子的大腦填滿,而忽視了教育的本質: 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又到了一年開學季,家長們又開始帶著孩子,奔波於大大小小的課外補習班。在眼下這個應試大環境下,給孩子補課已經成了大家的慣性思維。
孩子平時要在學校上課,晚上和周末還要到補習班上課,除了吃飯睡覺,就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一直都在不斷地接受新知識,複習舊知識,每天都是機械地重複著,思維慢慢僵化,精神逐漸萎靡,做任何事情,都沒有熱情,最終失去了對世界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類的發展的最大推動力,失去了好奇心,也就失去了創新的源泉;沒有了創新,在未來的競爭中,我們終將被淘汰。
其實,在初高中階段,還情有可原,然而,現實卻是,這一趨勢已經蔓延到幼兒園和小學,在人生最天真爛漫的季節,卻被無情地剝奪了童年最寶貴的「好奇心」,早早地成為了「學習的機器」,雖然可悲,但卻無奈。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在保證孩子完成學業的前提下,點燃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呢?
01
多問為什麼
最直接的培養孩子好奇心的方法,就是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
好奇心是創新的動力,不怕有問題,就怕無法提出問題。雖然這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時間長了,就容易遺忘。
為了戰勝遺忘和惰性,我就列出每日家庭教育清單,將「每日三個為什麼」寫入清單,時刻提醒自己,有空就問一下苗苗。
當然,為了避免流於形式,最好每天都提前準備好三個問題,同時找到問題的參考答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鍛煉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常見的「問題」,可以參考《十萬個為什麼》,我曾經下載過動畫版視頻,在苗苗幼兒園的時候,和她一起觀看,增長她的生活常識,激發她的求知慾。
此外,《不列顛少兒百科全書》、《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版百科全書》,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些書都是彩頁版,16開,非常厚,我把它們就放在茶几上,便於平時翻閱。
最後,互聯網是最好的老師,24小時不休息,要學會充分利用網路解決問題。
02
親自去體驗
抽象的東西很難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應該鼓勵孩子去體驗這個世界,去認知這個世界,去發現無數個「為什麼」。
游泳是一種很好的體驗。在游泳的過程中,讓孩子體會像魚一樣在水中的感覺,並且思考,為什麼我們能夠在水裡浮起來?進而了解浮力的概念。
爬山是接觸大自然的最好方式。周末帶孩子去爬山,探尋一下大自然的奧秘,同時體驗征服高山的樂趣。
挖蚯蚓是苗苗最喜歡和我玩耍的戶外活動之一。夏秋季節,通常在涼爽的早晨,在潮濕的腐殖質比較多的地方,比如在野草,落葉多的泥土裡,或者雨後的路旁,都可以很容易挖到蚯蚓。
事實上,不光是蚯蚓,包括小狗小兔,都是苗苗的最愛,所以,也非常喜歡看有關動物的動畫片。
旅遊是非常好的了解自然和社會的途徑。紙上學來終覺淺。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學琴畫畫也是孩子體驗這個世界的一個表現形式,是通過聽覺和視覺去感知這個世界,用心靈去理解這個世界。
03
生活中創新
將書本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也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學習之餘,苗苗喜歡畫畫和做手工。經常是在模仿的基礎上,自己開始琢磨新的手工作品,讓人感到眼前一亮。
有同學過生日,她會提前做一個蝴蝶結,或是一張生日卡片等。在我看來,經過孩子動手動腦製作的禮物,遠比花錢到禮品店買一個現成的禮物,要有意義得多。
在我和苗媽生日來臨之際,也是苗苗忙於創新的時候,每次都能感受到用心帶給我們的驚喜。
04
批判性思維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不僅僅是浮於表面的興趣,還包括深層的思考,即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能力,也是我們孩子比較欠缺的一種重要學習能力。在父母和老師的高壓管理下,孩子的好奇心被漸漸磨去,只會被動地接受,不會主動地質疑。
這是由中國傳統文化基因決定的,父母和老師的權威神聖不可侵犯,如果膽敢質疑,則會被扣上「大不敬」、「犯上」的帽子。
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向西方的開放式教育學習,喚醒孩子的求知慾,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敢於向「權威」質疑。
首先,要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不要盲目相信書本;其次,要用哲學思維思考問題,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
推薦閱讀:
※想收穫一個好孩子?先折騰好自己吧!
※BBC又來開孩子眼界了丨自然科學愛好者必備資源
※一歲十一個月大的孩子愛打人怎麼教育?
※父母的終點,是孩子的起點
※教孩子說不,是自私還是顧及自己感受的正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