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吸毒的人是可以戒掉毒癮的!
經常有人問:到底能不能徹底戒掉毒品?
對這個問題,最謹慎的回答是——能,但是很難,很少人能徹底戒掉毒品。
基於這個問題,又引申出非常多的相關問題。
發現親人吸毒了,而且你也了解吸毒之後會產生的對精神人格的影響,這個時候該怎麼做?
送戒毒所?
之後還能是親人么?
不送,看著他頹廢下去么?
就算送了,根本無法戒除掉,那種復吸概率,會不會害怕,以後咋整?
……
吸毒者到底能不能徹底戒掉毒品呢?
答案是肯定的:理論上來說百分之九十九的能!
在我的老家,老一輩(我的爺爺奶奶那個輩分)有很多人吸毒——抽鴉片。回想起來,我認識的有6個人曾經抽鴉片。這6個人都徹底的戒毒了。其中有一個人,不但戒了抽鴉片,而且幾十年的時間都沒有抽煙。
從我上學,參加工作,直到現在。細數一下周邊總共碰到過13個解放後出生的吸毒的人,其中有一對是夫妻同時吸毒的。
這13人當中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其中5人已經死了。
1人因為販毒等罪名被槍斃;
1人從牢里出來後3個月後就死了;
1人出車禍死了;
1人突然摔倒送到醫院後,然後死在醫院;
1人尿毒症病死。
其中5人杳無音信。
另外3人目前也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樣子。
13人當中,其中7人坐牢(不包括進戒毒所戒毒),坐牢的原因有偷竊,詐騙,打架鬥毆引起他人的傷害,販毒等等原因。
對比兩組數據,可以發現老一輩的6個人全部徹底戒毒成功,戒毒成功率是100%,其中有一個竟然連煙都徹底戒斷,這更是一個奇蹟。
最近的一組數據,由於5人杳無音信,只能計算戒毒不成功率,不成功率是61.54%—100%之間。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更相信一旦吸毒百分百的無法戒斷毒品。
對於這兩組數據,分析其原因,無非是兩個。
1、鴉片比起當今的海洛因與冰毒為主體的毒品更容易戒斷,也就是鴉片這種的成癮性更低!
2、原來的社會環境與生活環境更容易戒毒成功。
很顯然,大部分人會把解放後,一大批人能成功戒毒的原因歸結為整個社會的環境變化。用當時的話來說:「鴉片鬼,根本買不到鴉片,他怎麼再抽鴉片呀?」他想繼續吸毒也沒有辦法吸呀,他本身就算無法戒毒成功,整個環境也逼迫他戒毒成功呀!
這個很直接,很有說服力的邏輯,更能襯托出當今戒毒成功率很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今,吸毒的人幾乎無法徹底的戒毒,離開戒毒所的吸毒者幾乎都存在著復吸的現象,根本原因是:當今的社會壞境使得吸毒者非常容易獲得毒品。並且吸毒者的圈子,普通人難以接觸與發現。
當前的社會環境我們是無法短時間改變的,甚至可能會越來越糟糕。所以,幾乎所有的人(包括戒毒所的工作人員)都直言:要能真正的戒毒成功,進行了生理上的戒斷後,一定要根本上改變生活狀態,根本上無法接觸到毒品。要做到這點,最好的辦法是搬家,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重新開始。
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即便一個有行為能力的吸毒者搬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當他又有經濟能力後,出現了空虛寂寞的情形時,以他吸毒的經驗,依然非常容易獲取到相關的毒品。
知乎上比較有名的有10年吸毒史的網友@全部都是命就提到過,他去過中國20多個省的城市,都能輕易的找到毒品。開始戒毒時候,他也出現過復吸。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能不能戒毒,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是,吸毒者個人的問題,也不是一個簡單的病人的問題。
100%不能戒斷毒品是一個統計學的假象
有一個現象叫倖存者偏見。包括筆者也存在這個偏見。
從統計學上來說,根本原因有兩點:
1、樣本來源的巨大偏差。
2、概念與定義的不同。
比如,按照第一個樣本,得出的結論是毒品100%能戒斷。這些吸毒的人員,都是解放前的樣本,沒有現實的意義。同時還隱含的略去了,那些人很可能存在著不為人之的復吸現象。
這6個人的狀態,讓我產生了一個印象,戒毒,只要把他們抓進去「勞改」一下,就能搞定,甚至根本無需任何措施,只要斷了毒品的來源,他自然就能戒毒。因此戒毒似乎是一個很簡單粗暴的事情。
同樣當今的樣本數據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首先、這13個人都屬於重度成癮的吸毒者,跟正常定義的吸毒者存在著很大的偏差。
其次、把相關性的事件,加入到了吸毒的表現中去,也就是把伴隨性的相關性看成了因果性。比如5個人死亡是事實,其中一個尿毒症跟吸毒的相關性就並不是因果性的關係;還有出車禍死的那個他也並非是毒駕導致的。但是我會不自主的認為,他的死亡是由於想吸毒,渾身難受而導致的死亡。其中7個人坐牢,但是他們坐牢並非全部都是因為吸毒的原因而坐牢,而是因為其它犯罪行為而坐牢,但是不由自主的會認為是由於吸毒而導致了其它的犯罪行為而坐牢。
第三、對戒毒成功的理解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戒毒是否成功,是用操守期來表示。而絕大部分人,包括吸毒本人與其親屬的期望是一次性的,一勞永逸的戒毒成功。
第四、對5個杳無音信的人,更偏向的認為,他們是處於死亡的狀態;對於其它3個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狀態,更傾向的認為他們還是處於吸毒的狀態。
綜上四點,其實是把當今吸毒的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印象,變成了當今吸毒的100%的無法徹底戒毒的結論。
吸毒者是可以被拯救的
絕大部分吸毒者都是有機會挽救,無論毒品有多麼惡毒。
通過對動物的實驗,以及對吸食毒品者的跟蹤調查發現,任何毒品要達到上癮的程度都要達到一定的劑量與次數。換句話說吸一兩次是不會上癮的。但是存在,第一次吸毒而死亡的情況。
一個人如果毒品吸得太頻繁,就會慢慢產生依賴,成了人不可或缺的一種精神食糧,就如抽煙一樣,當一件事成了習慣以後,就會成自然,吸毒也一樣,就是因為養成了習慣,就產生了一種依賴。
而毒品比抽煙發揮的作用更加強烈,更深入骨髓。
大眾對是否戒斷毒癮只是停留在是否再次吸食毒品這個簡單硬性的指標上。
而真正的戒毒包括四個層次生理脫毒、康復治療、回歸社會、心理脫癮。
這四個層次是同步,相互重疊的,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關係,更像是一個並行狀態。下面從上述四個方面,分別描述。
- 生理脫毒
99%吸毒的人可以戒掉毒癮,說的就是這點。
生理脫毒,相對於其它三個方面,可以說是最容易的。
以張學良為例。網上曾流傳一個當年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發表聲明譴責日本的視頻。視頻中的張學良兩眼無神、面黃肌瘦、精神萎靡、中氣不足,活脫脫的一個完全被毒品控制的癮君子的形象。
更有傳言,當時的張學良全身遍布針眼,肌膚堅硬,有的地方針都打不進去了,他不到20分鐘就要注射一次嗎啡,而且用量很大,甚至有資料稱,他每天要注射嗎啡400支之多。
張學良的戒毒過程可謂慘烈無比,在其私人助理米勒醫生的幫助下,在上海,由杜月笙親自監督,並趕走張學良的衛隊。將張學良捆在床上,聽任其哭號求救而不予理睬。最終張學良生理脫毒成功。這步是張學良能戒毒成功的決定性的一步。
相對於張學良抽鴉片與打嗎啡而言,當今的吸毒者大部分是以冰毒為代表的毒品。這類毒品更容易生理脫毒。
- 康復治療
生理脫毒的時候,也意味著康復治療的同步進行,這種康復有可能是終生的。
而絕大部分人的有關於毒品的知識水平有待提高。比如:對於部分成癮吸毒者強行進行捆綁式的生理脫毒,會出現死亡現象;在戒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與看護,很容易出現意外的不可挽回的身體傷害。
毒品的毒害絕大部分是作用於神經系統。
而其他的副作用基本來自吸毒後到導致的不良生活習慣,比如不睡覺,不吃飯,人變得骨瘦如柴,而吸毒後的諸多不良行為與習慣會導致各種器質性病變。
此外,諸如梅毒,艾滋病,以及其它的疾病,也是常見的伴隨吸毒者的病。
拋開那些極端的伴隨性生理疾病,大部分的身體上的不適癥狀是可以康復如初。
但是由於毒品最根本的是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對於成癮嚴重的癮君子來說,這種損害是不可逆的,換句話說,不論如何康復,都無法變成正常人的樣子。
- 回歸社會
吸毒有人類追求享樂因素;但更多的是社會交往過程中習得的一種行為。
這種學習機制,包括不同的交友、模仿和偶像崇拜、說服或強制,以及對吸毒行為的定義與鞏固。
一個人是否最終會吸毒取決於社會交往的頻率、持續時間、強度和優先順序。
吸毒的最大危險誘因就是在一個人的家庭、 朋友和同齡人的交往圈中出現了吸毒者。其中不良同伴對青少年藥物使用的影響是藥物濫用研究中最易重複獲得的發現。
在社會關係網中,每個吸毒的人都是施加影響的源頭,都會不自覺的暗示並教壞周圍人親近毒品。
毒品,本身是一種社交性的東西。也就是吸毒往往是成群結隊的。
從警察蜀黍抓到吸毒人員的畫面來看,大部分是一伙人在一起吸毒這點可以得到驗證。個體單獨吸毒的比例非常的低。以張學良為例,當時戒毒不單單是張學良一個人,還包括他的夫人。我們再以知乎上@全部都是命為例。他多次提到購買毒品,以及吸食毒品的場景,都是跟毒友一起的。
除了以壯陽為目的或者說醫療過程中引起的毒品依賴是單獨吸食毒品居多,其它的都是結伴社交性的吸食為主。
有這麼一個例子。
有個吸毒者坐牢出來後把毒徹底的戒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毒友們都死的死坐牢的坐牢,他沒伴,吸毒也沒伴,同時家人把他的錢管得死死的,於是他徹底的把毒是戒了。
可長期的吸食導致他身體非常差,如今年齡50歲不到。十斤以上的東西單手無法提得起來,上個二樓就氣喘如牛,其他的活動更別說了,活如廢人……
在我國,由於有過鴉片戰爭,在對待吸毒人員這個問題上,跟歐美國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歐美國家,普通人對吸毒人員的接受態度要好於我國,尤其是在一些軟性毒品的吸食者上。而在我國,雖然明面的觀點是不能夠歧視吸毒人員,但實際上,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一旦知道某人家中有吸毒人員,誰不退避三舍。
在我國雖然有各種規定保證吸毒者的隱私,但有吸毒黑歷史的人,出去辦點事,比如:住酒店、買票時說不定就有警察來查詢。
群體性的對吸毒人員的極端排斥,會把吸毒者重新推到他原來的吸毒圈子去。
所以,一個吸毒人員,要回歸社會,要徹底的戒毒,最好操作的方法,生理脫癮後,對外不提及吸毒歷史,然後到另外一個城市重新開始生活。因為你不說,別人也不會問,而且吸毒者經過治療後,從外表看是很難看出有什麼區別的。
- 心理脫癮
心理脫癮幾乎是不可能的。這點就不再過多的描述。
在90年代,我老家那陣子流行唱戲。
有一次唱戲過後,引起了一個老頭對他老伴大發脾氣。因為他老伴獨自跑去看戲了。老頭把老太太拉回去後,當街就對罵起來。在鄰居的勸解之下,兩人被分開了。
老太太很無奈的哭訴。
原來80歲的老頭居然懷疑快80歲的老太太去看戲是會給他戴綠帽子。接著老太太從老頭年輕時候抽大煙說起。戒煙後,時不時有各種疑神疑鬼的行為,而這行為,往往是他想抽鴉片,或者是抽不了鴉片後的後遺症。這個活生生的例子正好說明,心癮很可能伴隨吸毒者終生的,即便不想毒,那種類似想毒後疑神疑鬼的毛病也會伴隨吸毒者終生……
當時最尷尬的是老頭的晚輩,尤其是他的孫子。
總之:戒毒的前面三個方面,最重要的目的是:減緩吸毒者,想毒的時間間隔、想毒意願的強烈程度;同時在強烈想毒意願的時候,不會出現生理上的難受,並且又無法接觸到毒品。
小孩吸毒了應該怎麼辦?
青少年毒品使用率比想像的要多得多。有研究人員在2015年3—5月對深圳市2 所中職院校學生進行了調查。在1582個調查對象中,曾經非法使用毒品 46 人,佔2.9%。這一比例遠高於平均數。我國曾經吸食過毒品的人估計為總人口的1%。
作為家長,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己不吸毒。如果自己吸毒的那真是無解。
此外做家長的一定要記住,對待吸毒青少年的現狀是:司法機構與戒毒機構管不過來;旁人不敢管與不願管;親人是不忍管與不會管。
- 司法機構與戒毒機構管不過來
這點很好計算,我國註冊在案的吸毒人員就有250多萬,按照通行的計算公式計算,吸毒人員有1300萬左右。這些人全部送去戒毒,沒那麼多場地,警察的人手也不夠用。
因此,警察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在,以制毒販毒的為主的案件中去。對於吸毒人員強制措施,更多的集中在影響大,重癮的吸毒人員。對於青少年更多的是採取非強制性,或者短期的強制措施。
我國的戒毒機構包括強制隔離戒毒機構、禁毒執法機構、美沙酮維持治療門診、自願戒毒機構、社區戒毒機構、精神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其中美沙酮維持治療門診是專門針對以海洛因為代表的吸毒人員提供的一種替代療法。
大量的單純吸食冰毒類的毒品吸食者的戒毒場所往往是在社區戒毒機構與綜合醫院。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時間是在家中。
其中的社區戒毒機構有很多不大靠譜。其原因有兩個,第一、販毒分子非常猖狂,監管不嚴的的社區戒毒機構往往成了他們最好的毒品銷售地點,而販毒是提著腦袋做的生意亡命之徒,他們根本不在乎這些風險。第二、這裡的戒毒人員,意志力往往很脆弱。
- 旁人不敢管與不願管
以教育口為例:
普通的中學老師對於上級部門派下來宣傳禁毒的任務,都會積極完成。這些任務主要是宣傳型的,普及毒品相關的知識。
其實最具有效果的是把極端吸毒者的慘狀以真實照片的形式做成海報,板報掛在各班的牆上,或者後面的黑板上。如下圖是長期吸食一種叫鱷魚毒品,然後引起皮膚壞死,加上神經亢奮會經常去抓導致壞死的皮膚脫落。
此外很多冰毒吸食者也有類似的癥狀。倒不是冰毒對皮膚有很大的損害,主要是吸食者,吸食多了後,變得癲狂不已,有一些人連指甲脫落都不覺得痛,普通的擦傷根本感覺不到,最後也有類似上圖的情況出現。
就是這種形式,有非常多的家長以不同的形式向學校投訴。說這些圖片太噁心,影響學生的學習與身心健康。
此外,如果真的發現了一個學生吸毒。大部分的措施是:勸其退學。
在普通的單位,措施也是差不多,對吸毒人員退避三舍。最多的是對一些可疑的吸毒的情況向公安機關進行反映。
- 親人是不忍管與不會管
親人不忍管與不會管具有普遍性。這種例子太多。舉一個例子說明一下。
有一個學生有點不對勁,在老師的多方了解下,發現這個學生有吸食毒品的嫌疑,通過多方詢問了解到這個學生在娛樂場所吸食過神仙水這種毒品,目前很可能吸食了冰毒等毒品。
由於沒有確鑿的證據,也不好報案,於是把學生的家長叫來,學生的雙親都具有體面的工作。
最初,家長第一反應是不可能;接著就是一口咬定,學生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壞人引誘的情況下吸食毒品。
上述反應是絕大部分家長的正常反應。
接下來,學校就勸其休學去戒毒,然後再轉學。
這個時候就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家長認為學校是誣陷其小孩,並毆打了老師,到後來還作偽證,說其小孩是因為藥品的問題導致的吸毒。
……
站在某種層面上講,學生的父親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是自己的小孩。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吸毒的小孩與家長的反應無非也就是三大類。
第一種:「自責心態」
第二種:「指責心態」
第三種心態:「從實際出發」
上面的家長就屬於指責心態,把鍋甩給他人。實際的情況很少有家長會採取從實際出發的心態。
要真正幫助其小孩走出困境,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那麼要怎麼面對吸毒的小孩呢?
作為家長,至親的人,首先要想想自己對小孩是否了解,先看看作為家長的有那些不對。比如上例中老師發現那學生吸毒,是從學生會吸煙,然後是其它同學反映中發現的,接著從側面印證。
據觀察,超過95%的青少年吸毒,都先學會抽煙。而很多家長就很難做到這點。尤其是對高年級的學生。
接下來,家長要做的是掌握相關的毒品知識。個人推薦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孟品佳教授寫的《毒品化學》一書。
同時心理上,以及財務上做好準備。
心理上要準備好,在小孩戒毒的過程,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很可能要持續終身,最近的幾年一定要盯得死死的,吸毒者很容易出現復吸的情況。但是不要放棄,要正面的暗示自己,小孩只是復吸了一次,比以前持續的吸毒要好多了,戒毒的時間越長,小孩受毒品的毒害就越少,原來造成的危害也會減少。
此外,一定要讓小孩,在大部分時間有自己想戒毒的決心與意願。最成功的一個標誌是,假如小孩忍不住偷偷復吸了,但是他過完癮後,隔天會主動誠實的向你坦白。如果小孩能做到這點,那戒毒成功是很有希望的。說明小孩的戒毒決心比較大。
強大的意志力能促成很多事情。戒毒的決心大小,對其日後是否復吸有直接的影響。
有效與專業的戒毒所要花的錢,其實比吸毒的花費要多得多。這點家長要做好準備。戒毒不單單是戒毒醫療上的費用,更多的是新環境的建設。很多家庭往往沒有住夠的錢與決心從一個新環境開始。那麼必然要用跟多的時間去盯住小孩,從這個方面來說也會影響收入。
寫在最後的話
吸毒的人到底能不能徹底戒毒,一直是一個爭議不斷的話題。目前的傾向的看法是絕大部分吸毒者無法徹底戒毒。其實這句話本身包含著對戒毒的各種定義與看法。
本文,主要是要說:
對於那些面對毒品誘惑的人請記住,一旦吸毒並上癮,不會有好結果!
對於那些吸毒者並嘗試戒毒的人來說,毒品99%是可以徹底戒掉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們(吸毒患者)不願意承認吸毒
※男友吸毒了,我要怎麼才能幫他戒毒啊!
※拿什麼拯救您,我的吸毒母親
※《餘罪》火了,那麼問題來了Meth是什麼樣的毒品?
※對於曾經有過兩次冰毒大濫用的日本,他們是怎麼做到減少和控制吸毒人員數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