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夾層--動靜脈內瘺PTA的少見併發症

血管夾層是指是血管壁出現分層,通常是內膜在外力作用下出現破口,然後逐步剝離、延伸,血液進入內膜下的間隙而形成假腔。血管夾層通常見於動脈,因為動脈內膜較厚、病變較多,而且動脈血壓力流速較高,而靜脈一般幾乎無可能形成夾層。

動靜脈內瘺的靜脈已經部分動脈化,內膜增厚,血流快,雖然如此,一般情況下夾層依然很少,但在PTA治療當中,如果操作不當,夾層就可能在你眼前形成。

好,上圖~

上圖是在2周前的一例PTA術中所見,內瘺靜脈狹窄附近,靜脈分為上下兩個腔隙,上面的腔中可見彩色血流信號,下面的腔隙中血流信號不明顯,這就是血管夾層。

再清楚一點,真腔、假腔、破口、狹窄的關係如下圖

PTA中內瘺靜脈血管夾層是如何形成的呢?在8年的超聲PTA當中,本人共發現血管夾層4例,都是在導絲通過狹窄時發生,分析它們發生的過程,本人認為夾層的發生可能是這樣的:

  1. 導絲在通過狹窄的過程中,尖端頂住了狹窄隆起部位的根部,這種隆起可能是增生的內膜,也可能是增厚粘連的瓣膜,它們的根部與血管壁的夾角較小,使得導絲尖端進入後不易滑出,導絲頂在這個角上。在逆血流方向進導絲時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2. 盲目用力推進導絲或者內膜下較鬆弛時,導絲就會鑽入內膜下。

3. 繼續推進時,導絲尖端繼續在內膜下潛行,將內膜「撬起」。

4. 最終內膜下出現假腔,夾層形成。

  • 那如何如何發現夾層? 關鍵在於發現導絲進入內膜下,有一定困難,因為有時很難區分導絲是在腔內還是內膜下,但是還是有徵象。超聲上可以看到導絲「貼著」血管壁行走,但是導絲推進時有阻力,導絲頭端無法自由活動,這時就要高度懷疑夾層了。
  • 如何處理?就本人的一點經驗來看,一般僅僅是導絲進入內膜下形成的夾層,只要夾層長度不長,及時發現後,不進行球囊擴張,退出導絲,再在真腔一側稍作球囊擴張,使抬起的內膜重新貼壁,應該可以基本復原,由於一般內膜破口在血流下游,血流不易再將其重新掀起,但如果破口在上游,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夾層發生後還是要嚴密觀察。如果在夾層里進行球囊擴張,可能後果會很嚴重,血管破裂、真腔壓閉都有可能。與同道交流時也聽說過,PTA後血管腔內出現一個長條帶狀回聲,飄在血管當中,那可能就是夾層被球囊完全撕開而遊離的內膜。
  • 如何預防?主要就是導絲遇到阻力時避免暴力行進,尤其是有瓣膜狀結構時或者CTO病變時,其次就是時刻警惕,及時識別。

(本文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嚴禁盜用)

推薦閱讀:

TAG:血液透析 | 超声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