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一屆不如一屆

這幾天,把主要的互聯網理財平台看了下:京東金融、百度金融、螞蟻金服、網易有錢...

發現大家都滄桑了好多,賣的東西和一兩年前,完全不同了。

一.

2014、2015年,很多互聯網公司開始賣理財。

賣什麼呢?就保險吧。

那時候保險理財特火,收益普遍在7-8%,而且保本保部分收益,買賣都很旺,平台一窩蜂的做。

有的平台玩太high,還開發了套利功能。

當時我的一個朋友,靠買入、轉讓招財寶上的萬能險,半年賺了十多萬。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姚振華用賣保險的錢去搶萬科、搶格力,引得監管大怒,行業大整治。

保險理財一夕下架,平台沒東西賣了。

有些保險理財是合規的,還能買到,只是收益和規模都遠遠不如以往了。

二.

後來大家又一窩蜂的,去賣金交所產品。

金交所本身倒沒大問題,只是很多項目要求不能超過200人買,不能公開發行。

不過平台裝糊塗,偷偷拆開來賣,也賣得很火。

於是被點名了,又一批下架了...

反正就這樣,互金這兩年經歷好幾次這種事情了,管的不嚴時,吃點甜頭兒;管的嚴時,這個要下架,那個要下架...

怎麼辦?

很多乾脆就不做了,比如網易有錢,退回去做記賬軟體;比如招財寶,基本隱退了;

三.

當然大部分平台還是堅持要做,這個不行,就換那個。

總得讓大家有機會理財吧!

舉幾個典型的栗子:

京東金融、微眾銀行。

這兩個平台的定期產品,現在基本都是券商資管計劃,也叫券商集合理財。

簡單的說,就是把錢交給證券公司,讓它們幫你配置、幫你打理。有的投資風格偏股、有的偏債、有的偏海外投資。

風險如何?

不能一概而論,得看具體產品。

京東、微眾賣的券商理財,絕對是低風險的了,收益只比貨基略高一些些。一年的收益,基本4-5%上下。

聊勝於無吧...

陸金所的一部分定期,也是券商理財。很多基金平台,同花順、蛋卷、金融界、螞蟻之類的,也賣這種。

這算是目前最主流的一種固收理財了...

四.

還有一種,賣的是「資產收益權轉讓」,這也是一種很典型的互金產品。

舉個栗子:

你有一間公寓,每年能收租金一萬,現在你把它的10年收租權一次性轉讓給別人了,一次拿到九萬現金。

這就是收益權轉讓項目。

比如,暴風把未來幾年的會員收益權一次賣了,一次性變現了幾個億。

有人賣、有人以一定利息來買。

百度理財,現在賣的就是這種,收益6%上下...

還有一種很常見的,是「定向委託投資」,把錢給資產管理公司去理財。像惠金所、平安財富寶、蘇寧理財...賣的就是這種。

收益從6-8%不等吧,看平台名氣、看項目風險、看期限。

以上三種,再加上還剩那麼一點的保險理財,就是目前低風險固定收益的幾種主流玩法。

感覺好滄桑,收益一屆不如一屆。

我會不會失業...

公眾號:越女事務所

歡迎關注,感受金錢的最大善意。


推薦閱讀:

TAG:理财 | 互金 | 理财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