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擊俱樂部》,花與劍,和脆弱的自己打仗

上禮拜知乎有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叫「北京白領的生活有沒有超過乾隆」。

一堆人在下面吵來吵去的,好不熱鬧。

我沒有參加討論,不過稍微瀏覽了一遍相關的回答,發現不是在鄙視現在狂妄的年輕人,就是從各個角度來對比二者生活的異同,然後得出結論再來對現階段人們的生活嘲笑一番。

可是我卻在想,當我們在比較生活時,我們到底需要比較些什麼?

或者說,我們對於生活,在意的到底是什麼?

只是簡單的秀時代優越感嗎?

是啊,科技的進步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質量越來越好,很多人已經完全無法想像沒有電子產品的生活了。

你看的有軟體自動推送,你吃的可以直接外賣送到門口,要出去看看世界也是高鐵飛機,基本不用體會舟車勞頓,其他玩的樂的也都應有盡有,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可是就僅僅這些,我們就可以志得意滿,心驕氣傲,甚至拿出來與古人比較,並且大肆炫耀了嗎?

這種比較,會不會太廉價了一些?

給你一點糖,就沾沾自喜,志得意滿,忘乎所以,叫囂著自己活得多麼舒適,超過古往今來大部分人了。

可是沒人去想一下,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評判別人的生活質量?

乾隆到底生活的累不累舒適不舒適,我無從評價,但是我知道在那個位置的他,所擁有的權力和所承擔的責任,肯定並不能讓他覺得自己可以過得肆無忌憚。

而且如果真要單純的比生活的舒適,為什麼就偏偏要拿乾隆來說比較,歷史上有大把的人驕奢淫逸紙醉金迷一輩子,也有大把的人歡歌樂舞酒池肉林一生。

這樣的比較,有多大意思?

退一萬步說,就算真的誰比誰好,又能好多少?

很多人都是這樣,在網上極盡口舌之能事,在互相爭論和鄙視,可是到了私下裡,卻又一面說著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一面又對眼前的種種便利感到滿意,一面想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一面又固守著眼前的百來平米心滿意足。

很少人去想,眼前的這一切,就是他們想要的生活嗎?

那些早已經規劃好的未來,真的是大部分人希望的未來嗎?

你所關注的一切,很可能都是別人給你包裝好,給你設計好,給你安排好,給你篩選好的。

你覺得你有自由的意志,萬沒想到,你早已被禁錮住。

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無形的枷鎖,大部分人的自主權早已經被這個社會所閹割。

很多時候,我們透過這布置得整齊分明生怕浪費絲毫空間的房子,透過這樓復樓車連車縱橫交錯盤根錯節的城市,透過這日復一日井然有序卻又毫無新意的工作,會覺得一切都沒勁,幹什麼都沒有動力,可是卻又不得不壓力推動下習慣性的往前走。

在喧囂嘲雜之下,是多麼的清冷空虛,在澎湃激昂之下,是多麼的乏味單調。

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是《搏擊俱樂部》,它講了一件我們每個人可能在心底都隱隱想過,卻又不敢的事。

主人公是一個小小的職員,每日汲汲營營,像個木偶一般在既定的人生道路上前行,可是他內心卻有所不甘,他想衝破這層桎梏卻又不敢,只在心裡鬥爭,鬥爭……

終於有一日,他的第二重人格搶佔了先機,把自己擁有的一些都毀去,讓他體驗了一回無拘無束,只為自己活著的感覺。

這時候,他抬頭看周圍的人,發現大家都還是在渾渾噩噩的活著,於是,他又組織了一個叫做搏擊俱樂部的組織,讓大家跟他一起反抗這個太規律太冰冷冷的世界。

雖然極端,雖然我們不能借鑒,但是這卻是一根悶棍,敲在我們的心頭。

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泰勒·德頓,只是大多數人都未曾發覺,甚至連想都沒想過這些東西。

全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最後的大爆炸畫面,也不是中間的情節突然反轉,而是在雜貨店外面,泰勒對那個店員喊的那句——

「run!Forrest,run!」

我們能不能也像阿甘一樣不顧一切的奔跑呢?

我們現在很多人的生活,不就是這樣的一個小職員嗎?

在各種雜事和交際中,早已經麻木了內心,一個個都如同提線的木偶一樣,帶著懶散和被奴役的天性,使一邊讓自己成為慾望的奴隸,一邊又不斷的在這其中尋找意義和自豪感。

直到泰勒·德頓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我們是被歷史遺忘的一代,沒有目的,沒有地位,沒有大戰爭,沒有經濟大恐慌,每次大戰都是心靈之戰,我們的恐慌只是我們的生活。我們從小看電視,希望有一天會成為富翁,明星,搖滾巨星。但是,我們不會。那是我們漸漸面對的現實,所以我們非常憤怒。在一個平庸的時代里,沒有動蕩與變革來證明自己的出眾才智,缺乏精神領袖而喪失靈魂皈依的源動力,我們都在麻木地飾演自己的社會角色,忠誠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而事實上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自己所為之奮鬥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就是這樣,這世上億萬的人,能夠想到這些的不在少數,但是能夠跳出去的卻少之又少。

大家都習慣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讀書,工作,戀愛,結婚,生子,然後又給小孩安排上學,工作,結婚……無限循環下去,只要其中沒有出差錯,就會覺得很規律,很令人感到安心。

王小波說,生活就是不斷被煽的過程,只是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哪個時刻開始被煽了。

就像電影里的睾丸癌互助會,其實是隱喻著這個世界的人都是被閹割過的,面對著無力改變的現實充滿了恐懼和不安,只能靠著冥想、分享、痛哭等方式來實現自我安慰,實際上是在尋找更多的認同,從而讓自己更加麻木。

大衛芬奇給這部電影設置了很多的障礙,他把要說的內容隱藏在了眼花繚亂混亂癲狂複雜奇詭迂迴虛遮的故事中。

我們很多人在壓抑著內心的虛弱和絕望,卻不得不對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從適應變成順從,直到依戀。

這部電影我看了不下十遍了,每次都還是有不同的想法和發現,比如電影裡面那麼多人物到底哪些是傑克幻想出來的,比如最後傑克到底有沒有死,比如他們住的那個漏水的房子代表了什麼,比如瑪拉這個女人真的存在嗎,甚至比如傑克到底是男是女……

我喜歡這部電影的理由有各種,但是不代表我推崇其中的暴力,推崇主人公不顧一切的做法,因為到後面傑克他自己其實已經陷入了另外的一種奴役之中,他被暴力奴役了,最後只能通過毀滅來達到解脫的目的。

而我們不能這樣,為了一種自由,陷入另一種束縛。

不過它卻還是一直打動著我,因為有一個始終不變的理由,這電影在提醒著我,不要太過於沉溺於這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友好,我要時刻警惕,讓自己可以聽到自己內心的第二個聲音。

即使微弱,也要有所堅持。

而且又有多少人想過,我們這些人現在過的日子,早在三十年五十年前的歐洲和美國,已經很多人都過上了。

我們這些人正在思考和茫然的事情,那個時代的他們都已經想過了。

所以才會有所謂的「迷惘的一代」,也有所謂的「垮掉的一代」,才會有《太陽照常升起》,會有《麥田裡的守望者》,會有《在路上》,會有《計程車司機》,會有《猜火車》,會有《美國麗人》,會有《楚門的世界》……

我很喜歡的一張專輯裡面有一首叫《Fitter Happier》的歌,最後一句是這樣唱的——

「calm,fitter,healthier and more productive,a pig in a cageon antibiotics."

我可不想當一隻關在籠子里貪婪的磕著抗生素的豬啊。

這世界到底要變成怎麼樣,才是我們所希望的樣子呢?

《美麗新世界》裡面描述了另一種未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每個人自出生以來,就被劃分為了阿爾法、貝塔、伽瑪、德爾塔、埃普西隆五個種類的人中的一個,每種人都被灌輸了「只有我所屬的這類人的生活是最好的「思想,所以阿爾法覺得自己生活最好,貝塔覺得自己的生活最好,甚至最低等的埃普西隆都認為自己所擁有的生活是最好的。於是他們生活一片和諧,每個人都滿意的活在別人早已幫他們規劃好的人生道路中,還完全沒人覺得有什麼異樣。

《瓦力》裡面的人那些在高科技生活下的人更是活得舒適,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坐在搖籃車上,甚至連走路都不會,但是他們完全不用去做任何需要靠人的力量來支配的事情,一切都可以靠機器。可是很少人會覺得這樣的生活是完美,只會覺得可笑又沒勁,看著他們追逐瓦力和伊娃的時候那蠢笨的樣子,簡直像看一群傻子這般了無生趣?

《三體》裡面描寫的未來生活,沒有了恐懼沒有了擔憂,人人臉上洋溢著職業般的幸福微笑,讓從冬眠醒來的羅輯都覺得像是看到了假的人一樣。

……

難道這就是我們所追求,所希望,所想要的生活嗎?

如果未來真是這樣,那這些人回過頭來看我們,會不會來一句,我們埃普西隆人,比當年的馬雲馬化騰,誰的生活更好?

生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生活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沒人說得清楚。

你如意時,便覺何其幸也,人生如此足以。

你失意時,便想這世界為何處處與我為難,不遂人意。

這些都不是生活,又都是生活。

上周知乎又更新了一個功能「想法」,跟微博一樣,讓人分享一些碎片式的想法。

這世界這麼多想法,哪一個才是你自己的,或者壓跟就沒想過?

這世界這麼多網站,哪個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知乎嗎?可是它沒有讓人發現更大的世界,卻讓很多人開始自嗨。豆瓣嗎?它也沒有真的變成一個精神角落,卻成了很多人的抱怨牢騷地。

我們不能心安理得的在安逸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覺得現在過得如此幸福,已經完爆乾隆趕超和珅了。

為什麼我又想寫東西了,還專門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和知乎專欄,不是想讓多少人看到,也不是找認同,更不是覺得自己會寫能寫。

而是想讓自己能夠保持一些自己的思考,不想在對了一整天的代碼和文檔後,思想都是麻木的。

每天我花八個小時上班,十五分鐘開知乎,半個多小時玩遊戲,一個多小時看書,其實雖說上班佔據了大部分時間,但是零零散散的吸收知識的時候也很多,只是自己壓根都是過目就忘。

來到深圳一年了,生活節奏比之前在蘇州快了不止一星半點,差不多半年時間沒有看新電影和新書,我甚至電腦壞了都沒買,每天就對著手機和平板還有kindle過日子。

可是突然覺得這樣不行,每天看看看卻完全沒有吸收到什麼東西,所以我開始是想寫一些東西,即使是隨便說說看過的一些電影一些書什麼的。

我喜歡自己能夠不受拘束的暢所欲言,想到哪裡就能直接表達出來,比如權游第七季其實我只看了一下第四集的一點片段,然後我就寫了一篇關於詹姆的文章。

沒想寫得多獨特,但至少是自己的。

我上知乎,基本不跟人吵,因我我發表看法不是想贏,只是突然想說,所以我很少去看別人給我的評論,免得生氣。

但說當時所想,不與此際人爭。

而對於生活,我們能夠做的,只是在自己能夠想到的地方,盡量的謙卑一點,盡量的讓它變得有意義一點,而不是單純的去比較,去自我膨脹的尋找優越感。

我自己其實也一樣,害怕這些,卻又一直沉溺在其中。

只能如我最喜歡的那首歌中唱的那樣,在時空交界的戰場上,不斷的和脆弱的自己打仗。

而不要沉淪無止盡的慾望,看不清當初夢想。

《海上鋼琴師》上有這樣一句話,「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而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

停下來想想吧。

可能只有在停下腳步的那一刻,我們舉目四顧,才會發現我們何其微小。

雲天似海,萬里如野。

我們看見的原來如此廣闊。

————————————————————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秋葉掉落在樹上。

————————————————————


推薦閱讀:

Ronnie X 的 Live —— 影視投資那些事兒
特朗普時代的第一部「白左」劇,100%好評率!
《八月》—— 一個時代的精準白描
從零基礎到SFSU:鰻魚的故事

TAG:搏击俱乐部电影 | 电影 | 影视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