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超市是否可以產品化經營

現在零售業很多企業做的不景氣,錢難賺,和零售甲方打交道,這幾年啟動一個項目真的太難了。對於線下零售,也有很多藥方,馬雲提出的線上線下新零售,聲音很大,但我見識短,還真的是沒看到讓我眼前一亮的案例。在混沌大學課程中聽了葉國富的演講,葉總的理念是把產品做到極至,對於企業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產品,感觸很深。

名創優品有很多自己設計和主導的商品,有很大的空間來掌握產品,但是對於現在的很多超市,要怎麼辦呢,他們的產品是什麼?

聽完了課程之後,去了一家超市閑逛,商品一件挨著一件,很豐富。有些商品折扣很高,很便宜。可是,我依然在想這個地方我不會常來。因為它只是賣貨的場所,因為需要購物才會去,沒有購物需求就不會去。如果它在三四線城市或許還有市場,一二線城市很難得到消費者的認同了,而我進入這家店的時間,真的是顧客比員工還少。

沒有體驗感,這個超市的角色是零售商,存在只為買貨,它的商品是洗髮水、是鍋碗瓢盆、是水果蔬菜,他的目的是把這些商品銷售出去。但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可以買到這些商品的渠道越來越多,何必選你呢。論便捷,線上有天貓京東,線下有便利店;論品牌,各個品類都有了獨立的品牌門店,化妝品有唐三彩之類、賣菜也有錢大媽一樣的品牌。

所以我想,超市是否可以轉變自己的思路,也要產品化經營,但一個超市的產品不是其中的洗髮水醬油,而是這些商品+貨架+購物車+椅子+吧台+裝修+音樂等等所有的一切,是一個產品。把所有這些融為一體,做到極致,紅酒的價值不止是賣,好看的貨架+紅酒,就是好的裝飾品,對於顧客就是享受。水果的價值也不止是賣,將他放到好的環境中,配合好的音樂好聞的果香,再有吧台和椅子,就是休閑處。

如同百貨現在不如購物中心,因為百貨目的性太強,只為銷售。超市也是一樣,目的性太強,只為銷售。這麼強的目的性,現在是資源極大豐富的時代,可以實現目的的渠道很多,設置過強的目的性,就限制了流量入口。

而休閑娛樂的需求卻是不斷提升的。體驗,我們都在找各種各樣的體驗,哪裡有體驗感,就會去哪裡。去迪斯尼因為有體驗感,去星巴克有體驗感,去宜家也有體驗感,而迪斯尼、星巴克、宜家都是在把自己的整體當著一個產品來打造,把自己的空間打造成獨一無二產品,從進入變開始了體驗。很多人去宜家空手出來,星巴克里也坐著很多不喝咖啡的,但這都沒有影響這兩家企業的銷售,大量的人在體驗中產生了對兩家公司的認同,這認同過程中也自然產生了大量的消費。

現在去超市,必須有清單計劃幾百塊的時候才會去,少量的購物計劃或者沒有計劃,是不會走進去的,超市無法滿足人閑逛的需求。什麼時候在我無聊想出去逛逛,超市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個選擇,去一家超市如同體驗一款產品,那我相信或許在其中我也會有些消費,而像我這樣的人也不止一個。

很多超市為了改變現狀也在做各種各樣的嘗試,尤其很多企業在做精準營銷,但作為消費者而言,並不看好超市的精準營銷,甚至有些反感。

何必非要讓我們買更多的東西,東西買的全真的就能增加我的滿意度?以現在的方便程度,就算某一次我漏掉了一兩件商品,既不影響我的生活,也可以最快的時間補上去。如果我對你們店鋪很認可,即使再補,我也會再次光顧。甚至再次光顧的時候,我還可能會再買一些。

對於線下來說,精準營銷沒什麼用,因為線下的很多消費都是臨時起義的無規律的,大量的消費是自己不是很需要的,而這些又是無法預測的。如果企業將重心放在規律性消費上,而不重視體驗設計,或許是因小而失大了。

總的來說,現在很多零售企業都在顧客身上花大力氣,要分析用戶數據要運營會員。是不是可以換個思路,把最大的力氣放到自己的產品上,把自己的產品做到極致,產生體驗感。互聯網公司,分析大量的用戶數據,最終目的很多是反饋到產品之中,不斷完善產品。對於零售企業,也是要研究消費者,研究各個模塊的數據,將這些數據和分析結果作用於產品上,讓門店給顧客帶來更好的體驗,是不是更好一些。

以上是聽了課程+到超市逛了一圈之後所產生的一些想法,歡迎指正。

原創文章,轉載請私信作者

推薦閱讀:

新零售的本質是什麼?
零售業常見的數據難題,看它如何一一化解?
新零售4步驟,理順一大堆的細節
新零售:老問題的新解法
零售品牌如何擁抱大數據?GAP是這麼玩的

TAG:零售行业 | 新零售 | 数据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