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發起了一個關於赤腳生活的投票,而結果看起來並不樂觀,所以我寫了這篇科普

眾所周知,我一直在大力推廣赤腳生活的理念。究其原因,我在過去的不少文章中都有提及,比如

計劃,Todolist,番茄鍾,你還活著?我一個都不用

如何從原理出發,一舉消滅不良情緒

都使用了赤腳的題圖,而

如何正確走路

更是明確提出赤腳的正面收益。而在

和泉紗霧:跑步時應該赤腳嗎?還是該穿跑步鞋,還有跑步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一文中,我也進一步論述過赤腳的好處。

而今天,我在「表態」APP發起了一個關於赤腳生活的投票,內容如下:

迄今為止的投票結果來看並不樂觀。就此,我同投反對票者進行了一番討論(可以在投票下面看到),發現大家的反對來源於偏見臆測,於是我迫不及待地寫下這篇文章,以期修正大家的認知。

—————————————————————————————————————————

為什麼應當赤腳生活?

脫掉鞋子,赤腳出門走走吧。親自感受一下是最快的認知手段。

當我們赤腳走出家門,敏感的腳底就會時刻保持和大地豐富紋理的密切接觸。我們會分出不少注意力去感受腳底的紋路,感受地磚的粗糙、柏油路的高溫、樹蔭的涼爽、雨後泥土的濕潤。走在草坪上,會感受到草叢划過腳心令人舒適;走在石子路上,可以感受石子的堅硬,通過痛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赤腳走在戶外,我們時刻都在用敏感的腳掌藉由全身的重力帶來的壓力觸摸地面,時刻都在積極、豐富地感受外界,而這是我們雙手所無法做到的體驗。雙手對外界的觸摸,並不會有50kg的重力壓在上面,也不會時時刻刻保持觸摸外界,而就算觸摸,往往也只是手指的指尖;與之相對,整個腳底都會貼合到地面紋理,而在更貼近自然環境的地面(如碎石子路、草叢),更加敏感的腳心也會參與進這一認知過程,避免腳掌過大的壓力帶來的知覺麻痹或者長期摩擦帶來的敏感度下降(腳心並不會被磨出角質層)。

根據維基百科,我們的雙腳有50塊骨頭,占身體總量(204塊)的25%;腳底擁有400,000神經末梢,根據sensory homunculus,腳的敏感度僅次於唇。(由於我無論如何都查不到具體數值,僅從圖中線段長度判斷)

結合上面的討論,由於我們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在用手探索外物,比起感知手更多地承擔了動作的職能,因此腳底就成了我們觸摸外界最主要的器官。

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這四種主要對外界的感知中,視覺、聽覺、嗅覺都是不間斷進行的,而觸覺的不間斷進行就靠我們的腳底。通過腳底的觸覺,我們可以獲得更多關於環境的信息,如環境溫度、濕度、地面材質、紋理、灰塵等,對環境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對走過的地方留下更深的印象。

由此,有很多人都希望可以赤腳生活,將赤腳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就像下圖這樣(引自百度百科):

本來是一個人畜無害的願望,然而由於種種歷史原因,赤足逐漸成為了一種違背社會規範的行為。比如日本曾在1901年為預防鼠疫發布赤足禁令:

而在美國,赤足者可能被商家拒絕服務:

或突然被路上的陌生人怒吼"Hey! Put on some shoes!"

因此有Barefoot Is Legal這樣的社區在大力進行宣傳,同時維護赤足者的權益,比如他們列出了「赤足友好商店名單」:

以及製作這樣的「維權卡」:

或者搞這樣的活動:

搞科普卡片:

可以看到赤足主義者艱苦卓絕的同社會鬥爭的努力,然而路還很長。

今晨我發布投票後,迄今為止有46%的人持反對態度。而我決定寫下這篇文章,來修正一下大家的錯誤認知。

—————————————————————————————————————————

偏見粉碎時間

—————————————————————————————————————————

1. 赤腳容易被扎傷、踩傷。

相信你已經在想像這麼一種情景了。面對赤腳者,大眾的第一個疑問往往就是「腳不痛嗎?踩到釘子怎麼辦?」

然而……

OK,讓我來解釋一下什麼叫「縮手反射」,雖然這次我們的主角是腳。該反射名叫the flexor withdrawal/crossed extensor thrust reflex,同樣我找不到它的中文對應。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反射,因為如圖所示,它會同時影響兩條腿的肌肉。當我們的腳底受到疼痛刺激,會立刻導致該腿彎曲的同時異側腿蹬直,將身體重心轉移到異側腿上去。同樣,作為一個非條件反射,這一系列動作會在我們實際感受到疼痛之前完成。

因此,首先我們幾乎不太可能真的踩到釘子,其次就算真的踩到釘子,上述反射也會令身體第一時間避免造成傷害。而且不管怎麼說,我們是長眼的。因此,完全不必擔心踩到釘子。

然而,恰恰相反,假設地上真的有釘子,反而是穿鞋者更容易受傷。這是因為,赤腳者往往輕盈落地,在腳底受到疼痛刺激時有能力及時抬腳;而穿鞋者假設踩到釘子,鞋底並不能防止我們被扎傷,尤其是很多鞋子(尤其是女鞋)鞋底真的很薄,也就幾毫米厚,而穿鞋者反而會由於鞋底提供的緩衝以及「反正有鞋子保護」的心理而盲目、用力跺地,以致如果真的踩到釘子,跺地慣性過大、思想過於鬆懈以至於無法及時抬腳。因此,赤腳有助於避免銳物傷害

赤腳是居安思危,穿鞋是居危思安。

至於容易被踩,穿涼拖不容易被踩?那麼多人穿。尤其是帶跟的涼拖,被踩反而還容易扭傷,赤腳反而沒有這個擔心。

2. 腳臭,出汗

? RUSN/ISTOCK/THINKSTOCK

這是典型的因果顛倒。

各位有沒有想過,你們為何腳臭?或者你們可以進一步想到,全民室內赤腳的日本,為何沒有衛生問題?

現在聞聞你的手,臭嗎?不臭吧。然而,有不少小夥伴(包括我)都有過手嚴重受傷、繃帶包紮的經歷。醫生往往囑咐我們一星期就這麼包著不要洗手,而一星期包下來,大家的手什麼味道?

腳並沒有什麼產生臭氣的特殊功能。腳只是全身汗腺最密集的地方。雙腳擁有250,000個汗腺,每天可以分泌一茶杯汗液。而就算如此,它分泌的汗液和你臉上分泌的汗液也沒有什麼區別。大家腳臭,恰恰是因為長時間穿高度封閉的鞋子,以至於明明是全身出汗最多的地方,你們卻不給它蒸發的機會(注意,並不是讓臭氣蒸發,而是及時蒸發的話,腳蒸發的汗液並不比你臉蒸發的汗液臟)。實際上,和捂在鞋襪的環境相比,在開放的環境下大部分細菌都無法生存,因此,細菌並沒有機會去分解你的汗液,產生臭氣。

至於出汗本身,無論多麼汗腳在開放環境下都蒸發掉了。何況大多數情況下你並不是汗腳,只是全都積攢在鞋子裡面而已。

3. 腳不好看,暴露不雅

又一個因果顛倒。

首先,如果我們將BMI控制在健康範圍內,人類的軀體都是很優美的。因為人類的審美,歸根結底來源於生理健康狀態下的軀體特徵。那麼,當然包括腳。比如說,上面那個妹子的腳好不好看?

那麼是什麼導致我們的腳變得這麼難看?當然是,穿鞋啊

中國人往往腳趾無法張開,大拇指向內斜,姿態僵硬,腳趾不靈活,腳拿出來像個僵硬的鎚子。與之相對,室內赤腳的日本人,據我觀察大都接近上圖中的Fig. 1的狀態,大拇指分得很開,而且腳趾活動頻率也更加頻繁。

在我看來,腳的美觀取決於1,健康的形狀(即不像大部分中國人那樣大拇指被擠壓向內);2,靈活的動作(即不僵硬);3,柔韌性(偽娘特別需要注意的),如果腳非常健康,我想暴露並不會顯得不雅。

4. 赤腳不尊重別人,我們支持自由,前提是互相尊重

?????????

赤腳者拿腳踢人了嗎?

反倒是那些無緣無故對赤腳者大喊大叫的(尤其是美國),像瘋子一樣,讓人想報警。

無緣無故和人結仇並且被貼到網上裱,很有意思嗎?

在赤腳生活已經形成半個政治正確的現在,在Twitter上經常見到發表反赤腳言論然後被掛起來裱的。

到底是誰不尊重誰?

5. 今天允許了赤腳,明天就會有人要求裸體

OK,OK。這個觀點非常exciting。今天允許了赤腳,明天要求什麼的都有;今天不允許赤腳,那些人照樣在要求那些東西。而且假如真的有人要求裸體,你覺得是允許赤腳帶來的影響大,還是真空短裙的普及帶來的影響大?

這個滑坡謬誤坡度有點大,我甚至一時不知道如何反駁。

而且,赤腳主義者並不是因為期望更多地暴露身體部位而要求赤腳。而且講道理,完全赤腳和涼拖相比,只是多暴露了個腳底而已………………一個腳底,影響就能大到演變成裸體?

6. 如果所有人都赤腳,我不敢想像會是什麼樣子。赤腳會影響他人,會帶來不適的後果。

用得著想像嗎?看看日本和紐西蘭如何?大家過得好好的。

赤腳會給他人帶來什麼影響?我想不出來。

7. 就算如此我也不想支持。

我想無論是LGBTQIA還是赤腳主義者,從未想過強行要求所有人贊同自己。大家想要的只是一個自由環境,這個自由環境的意思是,前者是將性別的區別對待抹乾凈,後者是希望人們單純地將赤腳與否看做一種非常普通的著裝選擇,而不是被人在街上喊,「Hey! Put on some shoes!」,被拒絕服務,甚至被青島記者追到家裡跟蹤報道(我找不到那篇青島新聞了)。

赤腳一點都不奇怪,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種生活方式,我們不希望,

每個群體都需要出來鬥爭一番才得到平等對待。

—————————————————————————————————————————

根據本文評論繼續補充內容。

8. 我還是覺得會被割破。

Xero shoes的科普文有一篇「Shit Barefoot Runners Say...」的文章,批駁了各位經常聽到的「找個乾淨場地,慢慢開始」的說法。我想,上來就去最崎嶇的道路是最健康的方式。某日本赤腳馬拉松博客有一個說法,想把馬拉松赤腳跑下來的方法是什麼?人們有兩個選擇,1,始終在紮腳的柏油路上跑,2,在白線上跑(就是柏油路兩側那個白線)。而實際上在白線跑是更加危險的,因此他說到「白線から卒業しよう!」

為什麼呢?因為白線,就像穿鞋一樣,會降低人們的安全意識。反而始終在紮腳的柏油路上跑,才會保證思維不鬆懈。而之前在和泉紗霧:跑步時應該赤腳嗎?還是該穿跑步鞋,還有跑步的正確姿勢是什麼?下面的討論中,被建議開始先在鵝卵石路上跑來習得輕盈落地,我認為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因此,前面也說過,各位,並不是赤腳出去耍,就是懂得如何赤腳了。無論赤腳走路還是跑步,「輕盈落地」都是我們第一步需要學會的行為,而如果你上來就穿minimalist shoes或者在塑膠跑道上跑,可以說是最惡劣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第一步地基會被打歪,即將穿鞋跑步的錯誤姿勢帶到赤腳跑,從而造成更為惡劣的問題。

我是主張衝擊療法的,轉變的反差越大,關鍵點把握得越清晰。通過運用腳底肌肉來規避地面尖銳物是開始需要習得的基本能力,前面說的釘子僅限於尺度特別大的尖銳物,而對於普通尖銳物,通過運用腳底肌肉來改變落地姿勢即可。

那麼,各位,玻璃真的很可怕嗎?YouTube上有一個專註於打假的YouTuber(有點像徐曉東),就做了這麼一個實驗:他找來了一大堆酒瓶子,把他們打碎堆在一起,然後讓毫無經驗的普通人去踩,發現不會受傷。他的解釋是,人們會將「可能受傷」解釋成「一定會受傷」,而實際上就算真的去踩鋪滿玻璃的地面,受傷的可能性依然不是那麼大。

所以,就像各位在評論區說的那樣,你只在院子里跑,那你並不懂得什麼叫「赤腳跑」。就像素食主義者不是只要吃菜就萬事大吉一樣,赤腳生活並不是僅僅脫掉鞋子就可以做到的。

9. 我覺得腳底沾到東西很噁心。

這有點接近因果倒置。因為感覺腳底沾到東西很噁心,恰恰是腳底從來不沾到東西造成的。

實際上,我也時常出現這種感受。當我有一段時間沒有赤腳出門之後,再準備去散步時多少會有抵抗感,因為我會傾向於忘記赤腳帶來的良好感受,而單純感到現在待在家裡很懶、待會回來還需要洗會很麻煩。

我覺得,我還可以進一步推廣這個邏輯,比如疊好的被子就不想再打開;寫好的代碼就不想再重構;整理好的東西就不想再動,甚至在認認真真洗手過後就不想再碰觸任何東西。

然而,被子是用來蓋的,代碼是用來重構的,東西是用來用的,手是用來觸摸的。由於我們經常用手使用物品,洗好了手再去碰觸物品可能不會覺得特別不適;而對於腳而言,各位越是長時間沒有赤腳出門去玩,越是不想弄髒它們。

不管怎麼說,腳是用來感受的。就算你現在想像中覺得很噁心,說不定在實際嘗試一次之後,就會愛上這種感覺呢。

10. 哦,就算有非條件反射保護我們,我們可能踩完一個釘子又不小心踩到另一個釘子,還可能踩到各種蟲子……

中文有兩個成語,一個叫杞人憂天,一個叫因噎廢食

紐西蘭街拍曾經在快餐店拍到一堆赤腳情侶,女方腳上纏著繃帶,卻依然打著赤腳。

來讓我們想想,就算真的割傷了,又會如何?

你不會得破傷風,我甚至想不出什麼後果。我們全身都有受傷的風險,尤其是雙手,尤其是切菜的時候,受傷概率比出門赤腳受傷概率高多了,可是你們卻還是每天切菜,三次???

是時候祭出BAREFOOT IS LEGAL的諷刺漫畫了,嗯,來諷刺你們。你們的護目鏡呢?

我們的腳就算被尖銳的石頭割出一道口子,哦,它自己會長好的,我的右手手腕曾經被一大塊玻璃橫穿,我現在什麼事都沒有!而眼睛呢?眼睛一旦受傷,就瞎了!可是你們卻沒有時刻帶著護目鏡!看,路邊那個工事說不定就會突然飛出一塊玻璃把你們戳瞎!看,做菜時熱油飛濺到你眼睛裡你就廢了!可是你們做菜沒有戴護目鏡!

各位之所以反對赤腳,大部分都是牽強地找理由來說服自己,或者出於主觀臆斷。比起赤腳受傷,各位不如擔心飛機失事因此不去坐飛機,或者擔心吃飯噎著而去辟穀,哪一樣帶來的後果都比赤腳受傷要嚴重得多。


推薦閱讀:

啥樣的涼鞋適合胖腳?啥樣的涼鞋適合高腳背?
為什麼我自己摳腳會感覺非常爽?尤其是我扣完還特別想聞一下?
有人會害怕在公眾面前露出腳么?尤其女生?
男孩子有一雙好看的腳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 | | 平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