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方麟璽 · 陳雪濤:雷神遊戲筆記本崛起的表象下,是五個劇烈的商業變化

在當下企業做實體經濟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們做不出好產品?我的看法是,中國人既然可以把火箭送上月球、能研製成氫彈,這說明國人從不匱乏研發方面的智慧。我們不缺能做好產品的人,甚至不缺好產品,我們差的是品牌和市場。雷神科技8個人的團隊在兩年時間,能夠把遊戲筆記本做出10個億的銷售額,做到中國遊戲筆記本第一品牌,ST Pro遊戲筆記本京東首發時,10秒鐘售出1100台,總價達1000萬,我想這是有可借鑒意義的。這說明最終所有的實體經濟和產品都將走向品牌化而市場也會更加細分成熟。如何實現這一過程的轉變是我想分享給創業者的。在我看來,雷神筆記本的崛起主要是基於五個商業模式的變化。

「產業+互聯網」模式被普遍認可

時至今日,我們把「互聯網+」理解為產業互聯網了,產業在前,互聯網在後。會有這種變化,是因為之前我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十年前,所有互聯網公司野心都很大,想包攬一切相關業務。當時,彷彿做個智能眼鏡就能取代一切其他設備,乃至手機、取代PC;後來,有人要做智能手錶,講的也是同樣的故事。互聯網巨頭們對此深信不疑,以至於百度也花了很多錢去做手機。但今天我們回過頭去看,百度手機已經不復存在。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在做硬體的時候都困難重重,有人說互聯網人做的東西可以佔80%份額,實體產業會降到20-30%,那時他們信奉降維打擊,拉了大量實體產業的人去做,結果也沒成功。我認為其主要原因在兩點:

一是產業屬性不同。曾經,我和金山內部的朋友聊到一個問題:「如果在金山內部,會不會做出小米?」得到的答案是不會,由於金山的構成和小米想做的事,屬性不同。所以,互聯網並不是靈丹妙藥,也不會包治百病。1998年中國第一個互聯網公司——瀛海威的創始人張樹新,我向她請教互聯網的本質是什麼,她給我的答案是,首先互聯網是工具,這個工具是改造世界的工具;其次互聯網是以內容為中心、免費為模式,追求快速獲取邊際效應來形成眼球經濟或合力經濟的商業形態,估值最高的還是賣廣告、抓眼球、做媒體。

二是人口紅利消失。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GDP的增長速度一直處於持續下降的狀態,呈L型曲線。雖然2017年經濟GDP的增長率達6.9%,有所回溫,但整體經濟進入轉型期,大幅度的增長很難實現,且需要新的產業來帶動。2016年底中國老年人的規模已達到2.24億,到2021年將達到2.58億,中國將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紅利消失了以後,整個社會的消費就發生了明顯變化。無人機、機器人以及種種替代未來生活的機器會變得越來越多。新的產品富集了很高的附加值,而一旦這些產品滲透入了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可能會導致一個全新的生產關係被構建起來,這些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到創業和整個社會的經濟。

所以,在整個中國經濟的環境下來看,產業轉型升級這件事是迫在眉睫的。

「重視用戶需求」成為產業發展的主流

不論筆記本還是台式電腦,之前大多數3C產品經歷了長時間的「代工」歷史,代工利潤很薄,這是眾所周知的。我們一直在呼籲自有品牌,一直在呼籲國貨崛起,而實際上創業者們也做了相當多的嘗試。其實,就連互聯網企業也經過了相當長的探索過程,別人有Google,我們有百度;別人有Uber,我們有滴滴打車;別人有推特,我們有微博等等……對於此種現象,我在投資的時候也經歷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發現,這是一個後發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韓國整整用了十幾年才在汽車製造方面超越日本,而在此之前都是不斷的剖析、研究對方的產品,再把產品與用戶的需求相結合,最終發展成自己的品牌。

十多年前,我在多普達的時候,做手機需要聽取工程師意見、聽取運營商意見。其實在當時,運營商的意見也是來源於用戶訪談,獲知用戶需求,當時做手機也主要靠運營商集中採購。而如今對於手機行業來說,運營商已經不再集采了,渠道也都開放了。手機行業的市場化程度更高了,而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模式能更快的強化市場競爭力,能更快的把產品搞出來。雷神科技就是用互聯網把用戶需求的搜集扁平化了。在當時改造第一代雷神筆記本的時候,整整收集了上萬條需求,然後團隊將需求進行整理,分清楚哪些是第二代要改善的、哪些是第三代要改善的。最取得15年6.18 全網銷量第一(天貓第一,京東第二);累計粉絲達306萬,16年6.18 遊戲本品牌全網銷量第一、小鋼炮ST單型號第一的成績。

所以,如果能把設計本地化,再結合市場需求,把別人的先進經驗和我們目標客戶需求結合,就能做出品牌和好產品。在如今這個時代,用戶的需求搜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粉絲經濟」正在被更科學地使用

有一次我在機場,背著一個雷神的電腦包。一個年輕人跑過來好奇的問我:「你也是雷神用戶嗎?」這讓我感到很吃驚,給筆記本製造一些周邊設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是沒想到雷神的粉絲認同感已經很高了。在互聯網時代,3C領域裡粉絲經濟大行其道。通常一個IT 3C產品能賣到十萬台基本上業內就都知道了,賣到一百萬台的時候就世人皆知了。一個品牌在國內能夠崛起和出貨量密不可分,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形成品牌凝聚力,而形成凝聚力的公司才真正有價值。

但是,粉絲經濟還有一個隱形規律,那就是臨界點。遊戲本市場規模大概在200萬台上下,以雷神的出貨量達到這個臨界點是比較輕鬆的,但看手機市場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2009年蔡文勝做了一個推廣活動,活動內容是粉絲每增長30萬就給第30萬的粉絲贈送一輛車,後來很快粉絲就達到了200萬,帶來的效應比當時最大的媒體的影響力都要多,一下成為了明星經濟了,但現在在網路上發聲的成本越來越高,粉絲經濟雖然很好,但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

粉絲經濟在帶來品牌效應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個臨界點,創業者要衡量好其中的利弊與價值。

產業變革窗口在被重新認知

不同產業的時間窗口不同,更新換代時間也不盡相同。電話座機可能不壞,當然現在很多家庭連座機也沒有了。手機換一次可能需要13-15個月。黑白家電可能是三到五年,電視可能三五年,白家電可能更長,但都絕對不是13個月就要換一下。

所以,不同的產業,尤其是智能硬體產業、3C產業都是有周期的,相對來說IT產業的周期受摩爾定律的影響更新迭代的比較快。但是如果與用戶的需求相結合,還是有機會的。我覺得當IT產業迭代的節點和用戶需求的節點吻合時,就可能迸發出一個新的產業來。以前我們很少想過掃地、擦桌子能用到掃地機器人,你只需要放在那兒,預設一個時間就可以出去了,然後它就可以自動把家裡打掃乾淨。之前沒有人想到過這件事兒,而現在機器人的市場現在越來越大了。所以說,當人們的需求和產品的需求在某一個時間點上出現了,重合了,它就是一個新的市場迸發,誰抓住了誰就成功了。

另外要注意的是,創業主要拼的是團隊的人和人的素質以及是創始人對這個行業的理解。一般CEO就是搞戰略的,團隊是搞執行的,這兩塊要結合在一塊。

「細分市場」成為發展市場的方向

中國的市場很大,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從市場上找到機會,抓住一個細微的機會, 雖然有人說中國社會階層的上升通道有所固化,不過就我看到的,年輕人依舊有可能通過創業完成資本積累。「2017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出爐,300位青年才俊入圍,平均年齡在27歲左右,其中有多位90後董事長,有的才24歲,都在市場的大環境下找到了立足之地,並且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像路凱林(雷神創始人&CEO)這些年輕人出來創業,團隊平均年齡在27歲,公司經經營三到五年,有的最多十年,然後就上市了,這種速度是相當快的。所以,相對來說,在中國能用比較簡單、比較快的方法滿足創業和成功的需要。

而日本、台灣相對來說人們的創業激情和創新力量就不是那麼高,他們的創新是來自於平台級創新和企業級創新而不是個人。我覺得這是文化之間的巨大變化。但這取決於目標市場,因為他們市場太小了,大家能夠創新、能改革的地方不多。它不像我們現在,各個地方都有機會,只是不盡相同。最近,小米手機又開始回溫又開始增長,理性的看,這個增長主要來自於三四線市場,你會發現一個現象,我們在一線城市談論的概念,如果到一個三四線城市給別人演講,可能聽眾連問題都沒有,有的甚至搞不懂你在說什麼。我有時候去一線城市演講,北上廣深都有積極的回應,但我去甘肅、我去新疆、這種「三四線」,講完以後下面的人呼呼大睡,中國地方太大了,市場太大了。

正因為中國的市場大,再加上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我想未來還會有更多創業機會,也會有更多獨角獸企業誕生。


推薦閱讀:

魔都商業簡報 1707期
5億零花錢丨3分鐘看懂王思聰的四家公司商業模式
AI會以怎樣的方式毀滅人類?
周末分享||高效管理工具APP,你用過幾個?
K11半年調整圖報

TAG: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