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內容變成了經濟,還是解決了人心的焦慮?

前幾日,馬東在《混沌大學》里的談話被總結成一篇觀點性文章,《經營奇葩說,我對內容經濟的三個判斷》。這篇文章提出了一些見解及判斷,商業模式的部分很贊同,但我對其中的一個觀點持保留意見,想提出來聊一聊,歡迎揍我。

這個觀點說道,「內容的本質,是解決人心的焦慮」。

文字,內容,的確有撫慰人心的作用,但它早已不是單純的感受世界的方法,它成了製造焦點的手段。放在今天來看,內容的本質真的是解決人心的焦慮嗎?我覺得不是。

它並沒有解決人心的焦慮,它只是炒作人心的焦慮。它正在將人心無限放大,把它變為某一群人或某一代人的難題。也許解決了一部分的焦慮,卻也造就了更大的焦慮。如今社交技術迭代,我們正親歷思維和行為方式的劇變,內容兩個字的背後,隱藏的是各方格局的革新和商業邏輯。

首先,內容是什麼?

作為一個中文系的學生,起初我對內容這兩個字的理解是非常狹隘的。我覺得,內容就是文字,它可能存在於一個很狹窄的範圍內,甚至只是純文學和通俗文學裡。它有很強大的影響力,但它只屬於一部分人,可能不是一個通達萬眾的東西。

它是枯燥的,可能和現實保持著一定距離,或者再狹隘一點,就像有人說,文學是無用的,它不能解決細胞變異的問題,不能把飛船送上天,它不能在現實里提供點對點的利益,它是相對高蹈的上層建築。

就像作家們寫故事和雜文,頂尖的文學家憑這項手藝掙得稿費收入,所以陀思妥耶夫斯日夜不眠,寫出百萬字大部頭在全世界流傳,納博科夫靠一本《洛麗塔》的版稅賺得盆滿缽滿,和妻子隱居瑞士,住了一輩子五星級酒店。

(《洛麗塔》作者 納博科夫)

即使在最貼近現實的新聞界,它變得實用而及時,變成資訊和工具,它也依舊停留在文字本身的層面,而並沒有搖身一變成為廣告,成為金錢本身。

這種文字內容純粹的狀態本可能保持很久很久,但忽然有一天,互聯網技術橫空出世,信息傳遞的方式和節奏忽然加速,信息開始爆發,內容開始膨脹。

人們彷彿是剛剛才認識到內容的價值,以及它所能帶來的影響力,於是紛紛將眼光投向這裡。從博客到qq空間到微博到微信公眾號和各個社交平台,我們發現內容開始無處不在地湧現,佔滿了我們的時間和空間。

因為窗口越開越大,它們脫離了文學和文字範疇單一的自我欣賞,開始走向大眾和商業化。內容的擴張帶來的是影響力,而影響力能帶來可能性。

這個變化是技術帶來的。表面上看,好像是內容的體量開始空前擴大,實際上是技術革新給內容打開了空前的窗口。我們將以我們的時間和空間去填補它。

起初我們不知道這個可能性是什麼,市場和經濟規律告訴我們,它帶來的是資本和更大的影響力。

換言之,它們有了變現的資本。

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內容,而成了內容經濟,它們開始承載更多的使命。

比如,以文字為代表的信息載體開始成為一種越來越粗暴的變現渠道。除文字以外,隨著技術的升級迭代,信息的表現方式也經歷了迭代,文字之上,影像和聲音也成為強有力的內容載體。

內容變現的形式和過程已經被無數行業領袖研究和解讀過,概括起來無非有幾種。一是靠本身影響力運載廣告變現,無論是硬廣軟廣,內容帶量,因此具有了公關價值。二是當下時興的內容付費,將知識打包出售,用傳統眼光看,它就像講座教學一樣。三是融資

也許這些文字價值很早就被運用過,只不過在今天它迎來的爆發。你發現這個不起眼的介質已經成了BAT互聯網巨頭搶佔的高地。它們紛紛整合文學板塊,開放網文專區,開發IP,併購閱讀平台,發展出版及影視領域。內容的商業價值被空前開發。

內容成了核心和支柱,它的價值像一盤菜,被炒好了待價而沽。有的本身營養價值極高,渾身都是乾貨。有的本質上只是大白菜和蘿蔔,但是有其特殊的發酵手段,最後成了泡菜風靡全球。對我說的就是咪蒙,一種本身沒什麼價值,但極富煽動力的內容,靠佐料就能讓人高潮。

所有人,都在希望利用文字的價值賺取生存機會。因為他們看到了希望。

所以在商業的催化下,內容開始發酵變質。

求量的文章研究的是人心,什麼最能戳穿你的痛點,迎來集體式的爆發。除了咪蒙,隨便上知乎一翻,內容包裝幾乎已經形成了產業鏈。

想炫富淘寶可以買圖,讓你成為一個社交網路中無人能及的富豪。想變成萬級粉絲的大V,你也能找到相應的長腿大胸圖爆照,與世界分享你剛編的故事。當粉絲呈幾何級數增長,你就可以獲得影響力,就可以一生萬物,開始變現之路了。

有時想想,這些奇幻的模式可能只有中國才有。我們花30年走完了別人200年的時間,人心被擠壓而生出前所未有的浮躁,再藉助中國人口紅利,內容的發展很容易形成規模。

你看到那麼多出口都在湧出毫無價值的東西,你只能坦然,因為這是市場規律。

《經營<奇葩說>,我對內容經濟的三個判斷》還提出兩個觀點:一,在未來的30—50年,內容經濟這條路是篤定向好的。二,內容回歸到生意的邏輯,他是高效的內容組織,可以讓創造者通過內容平台實現利益最大化,它是時代、時機、時間的生意。

關鍵詞是生意。

內容被高度商業化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作為核心產物,有一定的原生力量,只要它形成效應和規模就能生出更多可能性和商機。它們都有被炒作的價值,但這些蜂擁而出的內容有著天壤之別。它們可以是極品好內容,也可能是為時代應運而生的產品運載渠道,或者毫無留存價值的速朽垃圾

可能到此我們的討論回到了起點。那就是,好內容很多,但需要發現和過濾。大部分內容並沒有解決人心的焦慮,它只是炒作焦慮,一門純粹的生意。

首發於小連希財富筆記(xiaolianxi666)


推薦閱讀:

殺死北上廣的不是焦慮,而是重複 | 你是否患有「土撥鼠症」?
第一篇文章送給死亡和死亡焦慮
朝陽區中產的焦慮
睡眠是你最好的投資(一)
比焦慮更可怕的事情,是因為你放不下所謂的面子

TAG:文字 | 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