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進入下水道:這個最環保的安葬方式,卻讓人更加畏懼死亡
死亡從來都是人類逃不開的一個終極命題,尤其是屍體安葬方式的演變,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人類文明發展史。
中國歷代的葬法有土葬、火葬、天葬(鳥葬)、樹葬(掛於樹上)、野葬(棄野)、瓮棺葬、懸棺葬、岩棺葬、洞葬、水葬、海葬、衣冠葬等等。這些葬法雖有差異,但是從根源上來說,都是基於對於神明和靈魂的敬畏之情。
▲充滿宗教意味的天葬
但最近有一種新型的「液體火葬」的出現,既沒有「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敬畏感,也沒有「掘地三尺有古墓」的儀式感,有的是現代科技對於環保主義和資源最大化利用的追求,這種方式的出現也許是對於現有文明的一次衝擊。
死後衝進下水道,聽起來有點驚悚
美國加州一家叫「生物反應解決方案」(Bio-Response Solutions)的公司已經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的殯葬方式,就是將屍體液化處理,直接衝進下水道。
這項技術基於其研發的技術—組織消解系統(Tissue digesters - TD),該技術採用鹼性水解工藝,就是通過將屍體放在鹼性熱水和某些類型的鹼(通常是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中,該過程可以在高溫或低溫下進行,使用高溫系統,身體可以在短短几個小時內溶解。剩下的是乾淨的骨頭和由糖、鹽和氨基酸組成的無菌的褐色肉湯。
▲就是這個設備
與傳統焚燒法相比,鹼性水解法運行成本低、滅活徹底、不產生廢氣和二次污染(產物可作為有機肥料),甚至非常環保。
液化殯葬所產生的碳足跡是火葬的 1/4,土葬的 1/8,也不用擔心釋放有毒氣體和物質。骨頭被粉碎後可以交給家屬保存以紀念,褐色的肉湯就直接衝進下水道,被污水處理廠處理掉,極有可能被化學處理成了天然肥料,這也算是另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方式。
▲從這裡重返自然
這種被稱為「液體火葬」的方式其實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主要是用於處理研究機構搞科研的動物和人的屍體,20 年前,佛羅里達大學啟動了第一台「屍解器」,直到今天,美國有八個州允許鹼性水解機器商業化。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 2012 年安裝了鹼性水解機,已經實驗性地消解了 800 多具屍體。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這種屍體的處理方式,總能讓人聯想到「毀屍滅跡」這個詞,比如在《 鹿鼎記 》裡面,海大富公公用化骨綿掌擊斃對手之後,就是用化屍水把屍體處理的一乾二淨。
而在美劇《 絕命毒師 》中,主人公化學教師老白先是用毒氣毒死了,最後用氫氟酸把屍體給溶了,從此走上了回不了頭的毒梟之路。
▲極客君最愛的美劇之一
對傳統倫理的挑戰
上述的新型殯葬方式得到了美國加州的支持,該州正在考慮一項法案,允許在 2020 前國家殯儀館使用「液體分解」的方式來處理死者肉體。
其實在歐美國家,已經對傳統的殯葬進行了改革,美國的一些墓地已經全面禁止土葬,在英國,政府鼓勵家庭使用共同的墳墓。傳統的殯葬方式對自然環境也很不友好,每年有數百萬棵樹木被砍伐用來製作棺材,同時土葬用於減緩屍體腐蝕速度的有毒防腐液體會隨著肉體的分解而流入土壤。
▲也許它們都成了棺材了
這些法案的出發點都是從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保的角度出發,最傳統的土葬形式從根源上來講是一種不可循環的土地資源佔用模式,而且隨著人口的爆髮式增長,一些土地資源稀缺的地方已經完全承載不了土葬所帶來的需求壓力。
而火葬雖然能夠節約土地資源,但是其帶來的環保問題也不小,火化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和重金屬都是對環境潛在的危險因子,比如牙齒填充物中的汞,其蒸發後就是有毒氣體。同時,火化需要使用大量燃料,一次火化所用的能量可以供嚴寒地區的居民取暖一個禮拜。
▲火化現場
但是這種方式始終繞不開的還是人類的現存倫理體系,尤其是在中國文化體系中,講究死者入土為安,死者不僅需要有一塊能夠長眠的土地,而且土地的選取也要和風水相結合,這一習俗沿襲上千年,已經深深的刻在了骨子裡。
▲中國風水之城新疆特克思
火葬的普及也花了大量的時間和政策強制實施才逐漸被民眾所接受,這種接受更多也是對於現實的無奈,同時也是一種對立面的妥協,火葬比土葬節約了土地資源,同時死者也能夠在墓園中得到自己的一塊空間以供後人緬懷。但是往長遠來看,隨著世代更迭,墓地資源最終還是會走向供給不足的地步,這在部分城市已經得到了印證,動輒幾十萬的天價墓地供不應求就是佐證。乃至有人調侃道,在中國,買房買不起也就罷了,現在死都死不起了。
最關鍵的還是傳統禮法的延續,在《 孟子·滕文公上 》這麼說道:「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於壑。」在中國文化核心指導思想儒教中不安葬親人的人,是為不孝,無疑是與未開化的野人無異。我們也許自己能夠接受這種新型的殯葬方式,但是沒有辦法接受不讓自己的家人入土為安,那麼我們的後人可能也會是這麼個想法,從此就進入了一個死循環之中,我們不會去承擔一個不孝的罪名。
極客君有話說
我們人類作為自然的一部分,無論死後用哪種方式安葬我們的肉身,最終都還是會變成自然的一份子。而殯葬本身的存在更多是為了安葬人的靈魂,人死了,七魄散,天地魂散,人魂變遊魂,我們安葬的是遊魂。也正是因為傳統安葬模式的問題,人類正逐漸從入土為安變到無土可安,我們的靈魂需要安葬,需要一個充滿儀式感的葬禮來紀念我們曾經來到過這個世界,而我們的肉身是否還需要用傳統的方式來進行安葬呢?
文章首發自微信公眾號:極客視界。
推薦閱讀:
※看完《尋夢環遊記》,我也想去那個世界瞧一瞧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如何看待美國身患絕症的5歲小女孩朱麗安娜·斯諾自己做出放棄治療接受死亡的決定的?
※爺爺生病住院,靠呼吸機吊著才能活,為什麼我覺得大家除了看望他陪伴他卻表現得像沒什麼大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