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荷蘭海洋研究所公布「海上空間」方案,計劃20年內打造超大型浮島
相信不少嘿友都看過《2012》
電影裡面呈現了不少
人類城市被海水淹沒的畫面
海水之所以會淹沒陸地
根本原因在於氣候變暖
使得大量冰川融化
從而導致海水增多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對於那些
處於低海拔地區的人來說
無疑是「滅頂之災」
太平洋上的島嶼國家
吉里巴斯 和 吐瓦魯
因為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蝕
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極大威脅
不得不進行舉國遷移
(海水在逐漸「吞噬」陸地)
如果真的有一天
當海水鋪天蓋地衝來時
你會祈禱「諾亞方舟」的出現嗎?
為了應對來自大海的「威脅」
人類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
這裡不得不說起
填海造陸
當今全球人口爆髮式增長
許多地區都面臨人口密度過大的問題
填海造陸除了可以應付
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威脅外
也可以有效地增加陸地面積
減緩人口過多的壓力
比如像香港、日本、荷蘭
受困於人多地少的窘境
一直以來就是填海造陸的「急先鋒」
但是大規模的填海造陸
一方面會減少天然海灣面積
使得自然海岸線消失
另一方面也會改變水域環境
帶來海港淤積、水污染等問題
難得人類就要坐以待斃了?
別擔心,還有一招——
人工浮島
建造人工浮島的事例
在人類史上由來已久
早期的人工浮島典型當屬於
烏魯斯人在的的喀喀湖建造的
人工蘆葦浮島
看上去柔軟脆弱的蘆葦
竟然被組合建造成可以住人、行走的小島
不得不稱讚古人的智慧
而近來,荷蘭海洋研究所的一支團隊
Maritime Research Institute
簡稱 MARIN
就在研發一種新型人工浮島技術
這項名為「海上空間」的研究
計劃在20年內打造超大型浮島
用作興建房屋、港口、農場或樂園
毫無疑問這將會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MARIN項目負責人Olaf Waals這樣說道:
海平面大範圍上升後
人類的海上活動必然會增多
這種情況下填海就不再是很有效了
而浮島是一個符合荷蘭航海傳統創新方法
MARIN首先是找來87塊三角形
在其上面安裝好相應測試的感測器
然後一一拼接成
大約40X40米大小的人工模擬浮島
外號「Offshore Basin」
三角板塊之間有靈活性連接
相互依靠、支撐
使得整一個模擬浮島
可以在海風、海浪中保持穩定狀態
計劃的初步構思
是將這種塑料三角板
替換成由鋼鐵、水泥混凝土
來製造龐大三角「巨石」
這樣的重量
而且還是近海
就能很好地抵銷海水的浮動
讓人工浮島「如履平地」
而且
浮島將用下錨的方式
固定在近岸海域
MARIN的人工浮島結構、設計
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義大利的
伊塞奧湖浮動碼頭
這個碼頭的設計者是
著名藝術家克里斯托與他的已故妻子珍·克勞德
碼頭由22萬根高密度聚乙烯管組成
面積約10萬平方米
作品展出後在當時曾引發轟動
看到這嘿嘿想到一個問題:
這麼大的一個人工浮島
要怎樣才能保證不會被海水「推走」呢
這方面韓國人給出了例子
2010年2月6日在首爾亮相了
一個名叫「Viva」的大型人工浮島
它重約2500噸,面積3271平方
可容納 2500人
為防止浮島飄走
在江底打下500噸重的石墩
還有多條長達69米的鐵鏈系住
一旦出現異常,鐵鏈就會自動鎖緊
將浮島拉回原位
人工浮島不僅在技術上極具可操作性
而且在功能性上也豐富多樣
除了能為離岸的房子、公共空間和貨運碼頭
提供場地空間
還可以在浮島上安裝可再生能源系統
如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
甚至能建立海洋生物養殖基地
MARIN的模擬浮島
雖然展現出了很好的預期效果
但依然存在著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題
比如
除了前面提到的「固定」浮島方法、
在極端天氣下的應對方式、
還有如何達到能源及資源的自給自足、
以及是否會對海洋生態環境
造成消極影響等等
相比傳統的填海造陸方式
人工浮島技術更加適合未來人類發展的趨勢
在世界各國都還無法找到一種
有效遏制溫室效應的方法的情況下
嘿嘿覺得
發展人工浮島技術不失為一個妙招
你們認為呢?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vivo X20PLUS 屏幕指紋版?
※IBM造出10萬倍存儲能力的原子硬碟!
※「藍色巨人」終於出手,在京發布全新晶元架構!IBM聯手NVIDIA欲對Intel「釜底抽薪」
※OLED為什麼能夠取代液晶屏?
※索尼在家研發5年又出黑科技 —— TOIO 震撼玩具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