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時代的墨子號和神秘的量子論,其實你也能搞懂
整整一年前,2016年8月16日,中國發射全球第一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今年1月18日,經過4個月在軌測試後,正式交付使用;就在前不久,6月16日,墨子號項目開發團隊宣布,實現上千公里空間尺度上的量子糾纏分發!
- 密碼學家認為,這是人類密碼史上最最重大的事件,它徹底終結了保密者與竊密者此前永無休止的遊戲,因為量子密碼不可竊聽、不可破解!
- 量子物理學家認為,這是打破愛因斯坦懷疑論:「量子間具有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一次最好的科學實證與應用。
- 西方情報分析師認為,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已經遙遙領先於其他任何國家,甚至已經開啟世界量子保密技術的太空競賽。
▲2017年6月15日《科學》雜誌以墨子號衛星為封面
- 全球核心科學期刊和重磅媒體也不吝溢美之辭,紛紛點贊??:①入選英國《自然》雜誌2016年度國際重大科學事件;②入選《科學美國人》雜誌2016年度「改變世界的十大創新技術」;③今年6月,入選全球權威學術期刊《科學》封面報道;④《華爾街日報》把它看作中國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標誌——「沉寂了一千年,中國誓回發明創新之巔」……
一顆600多公斤的衛星,為什麼能夠引起這麼大的影響力?這到底是怎麼一事兒?
先從神秘的墨子號衛星說起。為啥量子衛星叫墨子號?
當然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的墨家創始人墨子(墨翟)。
那麼,墨子跟量子又有啥關係?
量子,這個概念最早源自現代科學家對光的認識,而人類最早記載——對光進行研究、小孔成像實驗的就是墨子。儘管那時候沒有成型的物理學,但墨子卻驚人地提出:小孔成像等光學八條原理。以文明先賢命名科學衛星,當然是一種國際慣例。所以呢,用墨子來命名量子衛星,恰如其分。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為什麼那麼牛?
簡單來說,墨子號就是利用量子科學原理的一種新型通訊衛星,能夠提供前所未有的、無法被第三者破解的保密通訊系統。
這背後到底是啥科學原理?怎麼才能理解呢?
其實,我們只要稍微了解幾個關鍵人物、幾個概念就能懂。
先說什麼是量子?這詞來源於拉丁語quantum,本意是「有多少」,在物理學裡是指「不可分割的基本個體」。
由此引入了一系列概念——
- 能量量子,就是能量的最小份額;
- 光量子,就是光的最小單位,光就是由能量不連續的一個個光量子組成的;
- 量子化,就是能量可量子化,能量只能以最小份額的倍數變化;
- 量子力學,也就是量子物理,與相對論並存的、專門研究微觀尺度下的物理基本理論。
好了,現在讓我們先認識一下——量子力學的開山鼻祖。
就是這位具有很高音樂修養的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1900年石破驚天地發表了「能量量子化」的理論(量子論),從此誕生了這個量子小妖精。
為啥說人家量子是個小妖精呢?
因為普朗克打開了一個叫「量子世界」的潘多拉魔盒,蹦出來的妖精揮起第一棒,就把「量子力學之父」給打暈了。在經典物理看來,能量釋放都是連續的,而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論,卻是一份一份的。結果,就連他自己迷惑不解,甚至有些後悔。
不過,另一位大師幫他穩住了陣腳。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說」,完美解釋了這種困惑——因為光就是由能量不連續的一個個光量子組成的,能量只能一份份釋放。憑藉光量子理論,他還一併解決了著名的「光電效應」問題,還贏得了1921年諾獎。
但為什麼光量子是一份一份的呢?前兩位大師都沒有答案。
1913年,第三位大師出場了——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結構」,給出了清晰答案——因為電子軌道是量子化的,電子只能從一個能級躍遷到另一個能級(電子軌道),躍遷時吸收和釋放的能量當然不是連續的,只能是一份一份的。(什麼是躍遷?電子在軌道間瞬時跳躍,沒有中間變化過程。)
從此以後,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在一批青年才俊共同打造下,構建起量子力學的宏偉大廈——31歲的德布羅意提出來「物質波」;24歲的海森堡創立了矩陣力學和不確定性原理;24歲的泡利提出了不相容原理;26歲的狄拉克創立狄拉克方程;37歲的薛定諤建立了薛定諤方程……
如今,量子力學作為科學大廈早已高聳入雲,我們是不可能用一篇文章全部說清楚的,不過,為了搞懂量子衛星,我們只需要搞懂幾個基本概念就好了。
量子的疊加態原理
——微觀粒子可以同時位於兩個甚至多個地點的狀態!更加詭異的是,直到有觀察者去測量它時,疊加態才會坍縮成一個確定的狀態。
乍看起來這不是胡話八道,違背常理嘛!其實你用不著大呼小叫,早有物理學大師替你做了。
-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量子力學是正確的,這個世界就有點瘋狂!」
- 玻爾也說過:「誰要是不為量子理論感到震驚,那是因為他還不了解這個理論。」
- 別鬧了費曼先生曾說過:「我想我可以相當有把握地說,沒人能真的搞懂量子力學。」
但對於粒子世界,人類的感官直覺確實沒啥用!重要的是,事實勝於雄辯,實驗贏得信服。可以這麼說,沒有量子力學,就沒有今天的高科技產業。正因為利用量子的疊加態,人類才創造出了量子通訊衛星、量子計算機。
也正因為疊加態是量子力學的最大奧秘,由此才引出了一大坨衍生品:
▲一個既死又活的薛定諤貓
①薛定諤編出來的思想實驗「薛定諤貓」,一個既死又活的貓,正是微觀量子疊加態的宏觀可視化;
②物理學家給這種量子坍縮現象,起了個古怪的名字:波函數坍縮;
③惠勒把這種「觀測影響量子行為」的現象,演繹為著名的「延遲決定」,並構想出了更詭異的「延遲選擇實驗」……
量子糾纏態原理
——我們剛剛領教了詭異的量子疊加態,還有更詭異的等著我們呢,這就是糾纏態。曾經在一起的粒子,無論分開多麼遙遠,都能保持瞬時、超距、魔法般的聯繫。
比如,曾經相距很近的兩個粒子一旦被分開很遠很遠,就算分到宇宙兩端,至少在理論上是這樣,它們仍然能夠相互聯繫。實際上,刺激一個粒子,會讓它遠在天邊的小夥伴,另一個粒子同時感應!
為了防止你胡思亂想,我必須要澄清的是——量子糾纏現象可不能用來證實心靈感應,或者超自然魔法。千萬別攪和到一起!
量子不確定性原理
——也叫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由量子理論奠基人之一海森堡提出,說的是你無法同時測出一個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這個原理很好理解,比如一個電子運動軌道小到只有10^-10米,運動速度卻高達10^6米/秒,以人類現有的測量手段——光子撞擊它,只能二選一:測准一個量,要麼速度,要麼位置。要想測量電子的位置,就必須使用更短波長的光子,而波長越短的光子攜帶的能量越大,對電子運動速度產生的擾動也越大,當然也就測不準了。反之亦然。
量子態不可複製原理
——也叫不可克隆原理,1982年由美國物理學家威斯納提出,說的是對任意一個未知的量子態進行精確的、完全相同的複製,是不可能實現的。
其實這個也很好理解,要想對一個粒子進行完全複製,就得進行精確測量,而不確定性原理又決定了量子是測不準的,當然就談不上什麼複製克隆了。
關鍵問題來了,這些量子原理到底跟量子衛星有什麼關係?
關係大了。正因為存在這些不可思議的量子態原理,量子衛星才會利用它們發揮量子態的最大效用!
我們知道,量子科學應用主要包括三塊: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歐盟最新給出的統計顯示:量子通信上,中國領先,歐洲次之;量子計算方面,歐洲最強,美國其次;量子精密測量上,歐洲是老大,其次是美國。
之所以中國花大力氣研發量子通信衛星,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保密!而量子通信衛星的核心技術正是——量子密碼。因為根據剛才說的這些量子態原理,量子密碼必然是不可竊聽、不可破解的!
也就是說,量子理論為人類提供了一種史無前例、絕對安全的密碼系統。
具體來說,竊密者如果竊取量子密碼,就必須進行同步相應測量,但根據量子態的不確定原理和不可複製原理,只要對量子密碼進行測量,就必定改變數子系統狀態,這樣的話,保密方就會立即發現而終止通信,改換其他量子通道。
保密方同樣會遇到——不確定原理和不可複製原理的限制,不可能將所有保密信息進行量子態傳輸,那該怎麼辦呢?到底如何利用量子密碼?
關鍵人物帶來了關鍵密鑰
▲現代量子信息理論的開山鼻祖貝內特
1984年美國物理學家貝內特創立了量子密碼學的核心——量子密鑰的分發機制,這就是業界著名的「BB84」,從此打開了人類量子密碼通信時代的大門。由此,他被尊為「現代量子信息理論的開山鼻祖」。
「BB84」的核心就是信息發送方必須將保密信息分成兩部分:量子信息和經典信息,分別由量子通道(如量子衛星)和經典通道(如無線電/互聯網)協作發送出去,而量子信息必須通過量子糾纏態來完成,信息接收方獲取這兩種信息後,就可以構造出原始量子態的精確副本。
▲量子隱形傳輸原理圖
這就是量子隱形傳輸原理圖:發送者要將量子態的保密信息X,以量子隱形傳輸方式傳到接收者那裡,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①先把一對量子糾纏粒子A、B,分給發送者和接收者;
②發送者對A、X進行測量操作(學名貝爾測量,因為太專業,從略),結果瞬間形成:在X、A、B三個粒子之間完成糾纏轉移,原來不糾纏的X、A糾纏起來,A變化立即影響B也發生變化,X量子態信息大部分轉移到了B;
③發送者通過經典通道把經典信息傳給接收者,即告知測量結果;
④接收者將量子通道傳來的B和經典通道傳來的測量結果,兩者進行變換操作(過於專業,從略),從而接收者得到了完整的量子態保密信息X。
一提到【量子隱形傳輸】,很容易讓人想到科幻界里的超光速傳輸或者遠距離傳送門。但遺憾的是,這是不可能的!
- 其一,因為量子隱形傳輸需要藉助諸如無線電/互聯網等經典通道才能完成,只要是經典通道,就無法超越光速這個最高限,所以並不能實現所謂的超光速通信。
- 其二,這裡說的量子隱形傳輸只是量子的複製/克隆,就算是克隆一個小小的沙粒,都完全不知道如何操作,更別說什麼人體活物了,這種設想已經大大超越了現有物理學的能力範疇,要想找到答案,恐怕要等幾百上千年吧。
需要特別說明一點,整個量子隱形傳輸過程,無論是發送者還是接收者,其實都對X保密信息一無所知,因為這個過程包括了量子科學的三大應用——量子密鑰分發、量子糾纏分發、量子隱形傳輸,三者都是分開操作的,這樣才能徹底保證做到:人類密碼史上永不可破的終極密鑰——量子密碼!
就像頂尖理論物理學家,需要頂級的實驗物理學家去實證一樣,最好的量子密碼理論體系,需要有最棒的科研團隊才能實現。
以潘建偉為首的中國量子通信的開路先鋒們,如今早已經遙遙領先於全世界——
- 2016年,建成全球首條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傳輸長達2000多公里,中國率先邁出量子通信網路的第一步;
- 2016年,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領跑即將到來的量子通信時代;
- 2017年,墨子號實現1200公里的量子糾纏分發,實現三大科學成果:量子密鑰分發、量子糾纏分發、量子隱形傳態;
- 2020年,中國將建成亞洲與歐洲的洲際量子通信網;
- 2030年,中國將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路。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遙遙領先於全球量子通信時代。領先的感覺真爽,尤其還是在最神秘的量子世界!
推薦閱讀:
※33家掛名龍愛量子的公司被工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龍愛量子的權威官方報道出爐,央媒終於出手!丨無路可套
※放大招:龍愛量子的家人們,你們用的都是三無產品!!!
※劍橋物理學家闖入量子力學禁區,追蹤未被觀察的粒子
※科學家製造宇宙最稀薄的液體,這意味著什麼?